□ 周 武
2011年12月20日和22日,中國在西昌和太原衛星發射中心分別用長征三號乙火箭和長征四號乙火箭,成功地將“尼星”1R和資源一號02C衛星送入太空。至此,2011年中國航天以全年19次航天發射,首次在年度航天發射總數上超過美國,排在俄羅斯之后,位居全球第二。
2010年,中美兩國都進行了15次航天發射。
2011年,美國共進行18次航天發射,完成了國際空間站的建設任務,向木星、月球和火星發射了探測器。其中,宇宙神5火箭發射5次,航天飛機完成最后3次飛行任務,德爾它2、德爾它4和“米洛陶”火箭3次飛行,以及3月“金牛座”XL火箭的一次失敗飛行。2011年,中國發射了更多的商業載荷,首次進行了天宮一號和神舟八號兩個航天器的空間交會對接,為今年載人航天飛行打下了基礎。全年19次發射有1次發射失敗記錄。俄羅斯/烏克蘭2011年發射次數達到35次,包括2次從歐空局法屬圭亞那起飛的聯盟號火箭發射,一次從位于太平洋的美國海射平臺天頂號火箭發射。俄羅斯火箭發射本年度失敗了4次。
今年,美國發射任務大約有16~20次,沒有載人項目。中國預計要發射神舟九號和神舟十號飛船,還要完成6次北斗導航衛星的組網發射、國際商業發射和一系列遙感衛星的發射。
從1970年4月24次首次發射以來,長征系列火箭已經發射了155次,其中部分或全部失敗9次,成功率達到94%。中國風暴一號火箭在上世紀七十和八十年代曾進行了11次發射,成功6次,后來停止使用。中國是繼蘇聯、美國、法國和日本之后第5個具備獨立發射航天器能力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