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超
(山東省微山縣歡城鎮朱莊學區中心小學,山東 微山 277606)
今日的世界因為網絡變成了地球村,已經跨進了信息時代。學校的電子閱覽室、多媒體教室,家庭計算機,學習軟件,互聯網,自制課件,這些神奇的“東西”都縮小了我們的地球,營造了良好的英語語言環境,極大地推動著我們的英語教學。 利用多媒體進行英語教學已成為現代英語教學發展的趨勢和必然。
對于網絡,1994年美國的調查表明,有一半的孩子認為上網是很cool的事情,到 1998年持同樣看法的百分點高達八十八。對此,五十出頭的加拿大社會學家、《網絡一代的成長》一書的作者坦普斯特這么說:伴隨著數字化媒體成長起來的網絡一帶,將會改變未來人類社會的觀念。現在我們所處的是一個以廣播模式為主的世界,但是這些網絡新一代的孩子們的生活、學習、娛樂、工作將會使社會的環境更開放、互動和理性。他們在孩子時所掌握的東西將會影響到一輩子的生活狀態。當我們的英語教師還在費力地批改學生作業的時候,當我們的英語教師還在吃力地翻看字典編寫教案的時候,他們中多數人沒見過“金山詞霸”能如此輕松的查找英文單詞,自動給出發音,中英文對照的例句及同義詞和反義詞;他們中多數人沒見過“word”能如此奇妙的編輯文章,它可以自動查出你的英文拼寫錯誤和語法錯誤,幫助你自動修改錯誤。在你寫完一篇英文作文后,可以自動為你計算字數,自動顯示你的作文等級;他們中多數人沒見過“聽霸”中如此豐富的聽力教學功能,它能讓學生聽地道的名人演說,觀看原版好萊塢電影片段,進行有趣的聽力游戲,在電腦上和老外面對面練習英語對話;我們的英文教師中更有相當一批人沒見過國際互聯網上如此眾多的英語教學網站和如此豐富的英語教學資料。當你想寫論文、查找教案實例、想了解英語教學新動向、知道英語課堂教學游戲時,都可以輕松地在國際互聯網上找到。
媒體教學意味著高新科技已進入課堂,科學地選擇電教媒體并進行最佳組合,可以達到聲、形、色并茂,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還可以節約時間,加大課堂容量,拓寬知識視野。
利用多媒體教學,能全面、快速地搜集資料;利用多媒體教學,有利于激活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動機;利用多媒體教學,突出教學重點,突破難點;多媒體技術應用于英語教學中,能提供全方位的訓練,有利于提高視、聽、說、寫等綜合能力;利用多媒體技術,加大英語課堂教學的教學容量,提高教學效率;多媒體技術的應用有利于教師自身素質的提高。
3.1 運用多媒體教育技術,可以變抽象為具體,變無聲為有聲,調動學生各種感官共同作用以強化感知,或幫助其建立起地域空間想象能力,解決了過去許多教師“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苦衷。我們試想這樣一堂英語課。教師提著自己的手提電腦走進教室,接上教室內的電子黑板(實際上是電子投影儀),打開電腦,教學內容通過電子幻燈一幅幅展現在學生面前。
3.2 學生從地理位置、城市風貌、歷史文化各個方面了解了巴黎,而不僅僅是簡單地學會了Paris一個單詞。多媒體表現力強,信息量大,可以在課堂再現歷史場景,學生通過觀察直觀畫面,展開豐富的想象,進行積極思維,從而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想象能力、綜合分析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思維向縱深發展。多媒體現代教育技術則有利于培養學生思維的探索性。它具備了大容量儲存教學信息的優勢,它可以穿越時空的界限,為學生提供大量豐富的學習材料,有助于培養學生通過信息獲取、信息處理、信息表達及時發現問題,利用資源提高探究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一句話:多媒體現代教育有利于學生創新思維品質的培養。
網絡信息化教育是一種學習過程交互化的學習模式。信息技術與英語學習相結合的模式有:
4.1 展示式教學模式。教師事先利用AuthorWare、PowerPoint、電子表格 Excel、寫字板或MicrosoftWord等微機軟件制作好教具,然后在教學過程中按照作者的意圖進行播放,以此促進學習者認知。這也是最常用、最簡單的教學方式。
4.2 操練式教學模式。信息技術為課堂操練方式的多樣化提供了技術支撐。這種教學模式主要包括口語交際操練模式和檢測練習操練模式。口語交際操練模式主要還是利用像PowerPoint等微機原有軟件進行教具制作,一般是套用課本每單元的重點句型進行操練。檢測練習操練模式中,筆者主要讓學生打開濟寧教育網從精題集里提取練習題目進行檢測。
4.3 主體參與式教學模式。素質教育提倡“教為主導,學為主體”的教學思想,還學生主動思維的空間,讓學生主動發展。把信息技術整合到英語學科教學當中,培養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思維意識,是主體參與式教學模式的主旨。
4.4 探究性教學模式。就是運用網絡信息資源對當前學科教學問題進行探討與研究。筆者主要應用這種模式開展了英文習作探究,利用網絡信息進行語法詞章的辨析。譬如,學生的習作中如果出現單詞錯誤或者語法拼寫錯誤,電腦都會在出錯的方位呈現紅色的下劃曲線。只有更改了錯誤,紅色的下劃曲線才會消失。這有助于澄清學生的模糊認知,規范英語習作學習。
學生的生理和心理還不夠成熟和穩定,在對事物的認識過程中,感性多于理性。因此在課件設計的選材上,特別要注意“新”“奇”“趣”,以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從而使他們處于主動地位,具有主動性,形成直接的學習動機。
教師設計的課件應使學生置身于音像、語音、文字所組成的三級空間,從詞匯、語句、語篇三方面進行直觀教學。
在課件的運用過程中,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的主導作用和課件的輔助作用不會改變。不能以課件的簡單呈現來代替教師對課堂教學的組織、啟發和誘導,更不能因多媒體教學的直觀性而忽視學生對語言材料的思考、理解和大量的語言實踐是在課件的輔助下進行的,但課堂教學中的思維活動、訓練活動、實踐活動和反饋活動仍要由學生獨立、自主地完成。
長期的教學實踐表明,綜合運用多種器官,包括眼、耳、口、手,配合大腦的積極思維活動,多渠道刺激大腦皮層,有助于建立在腦皮層各個分區的密切聯系,從而可以大大強化記憶,發展各種語言能力,提高語言學習興趣,從而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生聽、說、讀、寫等技能,也是課程標準的要求。這四項語言技能是相互聯系的統一體,課件的設計必須多方法、多方面、多渠道地訓練這四項技能。
寓思想教育于語言教育這是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跨世紀人才是現代化教育的培養目標。教師既是授業者,又擔負著培養學生良好品格,陶冶其高尚情操之重任。因此,在課件的設計上教師頭腦中時刻要有一種意識:即抽出教材中有思想教育性的現實性題材加以延伸。
[1]王曾選.中學英語教學法[M].河南:河南大學出版社,1987.
[2]閔長政,.CAI課件在英語課堂教學中的設計、制作與應用[J].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0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