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立新
(貴州建工集團第四建筑工程有限責任公司貴州 貴陽 550002)
高層建筑的轉換板,一般厚度較大,而且體積較大。除了應滿足其強度、剛度、整體性和耐久性要求外,還需制溫度變形裂縫的發生和發展。因此如何采取合理的施工技術,保證轉換層施工質量達到設計要求,是關系到高層建筑物整體結構質量的重大問題。
高層建筑將各種使用功能的建筑單元集中布置并上下組合在一起,使用上更方便省時,為人們提供良好的生活環境和工作條件,適應現代社會高效率、快節奏生活的需要。轉換層作為高層建筑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施工難度大,把握轉換層的施工特點,充分論證、分析其施工方案是保證施工順利進行的前提條件。
1.載荷大因轉換層鋼筋密集、混凝土與鋼筋自重以及施工荷載非常大,必須保證支撐系統的承載力和整體穩定性。因此,如何確定轉換層模板的支撐系統為轉換層施工的重點。
2.鋼筋用量大轉換層梁及板的配筋量大,主筋長、布置密,在梁柱節點區域鋼筋更是密集交錯,因此,如何正確地下料,保證鋼筋位置和數量正確是鋼筋施工的關鍵。
3.混凝土宜產生溫度裂縫轉換層梁柱交叉的核心區域鋼筋縱橫交錯、鋼筋間距小,混凝土自由下落困難,且易產生溫度及收縮裂縫。對大體積轉換層,混凝土施工時應考慮采取減小混凝土水化熱的措施,防止新澆混凝土的溫度裂縫。因此,如何保證混凝土順利澆筑和防止裂縫的產生是保證混凝土質量的著力點。
1.選擇合理的模板支撐體系是前提模板的支撐體系主要有以下三種:
1.1 一次性支模。轉換層底模板的支撐需要從轉換層底一直支撐到底層地面或地下室底板,這種方案需要準備大量的模板支撐材料。
1.2 荷載傳遞法支撐。將轉換層的自重和施工荷載通過支撐系統由若干層樓板共同承擔,支撐樓板的數量應通過計算來確定。
1.3 疊合澆筑法支撐。利用疊合原理將轉換層分2次或3次澆筑疊合成型,這種方案利用第一次澆筑混凝土形成的強度支撐第二次澆筑混凝土的自重及施工荷載,以此類推,支撐系統只考慮承受第一次的混凝土自重及施工荷載,可減小下部鋼管支撐的負荷、減少,大量周轉材料,施工時應注意疊合面的處理,以保證轉換層的整體承載力不降低。
另外,還要從材料上把好關,以確保支模質量。進行模板及支撐系統的配置設計時,要畫出模板排列圖。必須對模板支承、排列、施工順序、拆裝方法向班組人員作詳細交底。對運到現場的模板及配件應按規定、數量逐次清點及檢查,不符合質量要求的不得使用。
2.優質運用好鋼筋是關鍵轉換梁的含鋼量大,主筋長,布置密,在梁柱節點區鋼筋"相聚"。因此,正確地翻樣和下料,合理安排好鋼筋就位次序是鋼筋施工的關鍵。鋼筋翻樣前必須弄清設計意圖,審核、熟悉設計文件及有關說明,有關規定。翻樣時考慮好鋼筋之間的穿插避讓關系,確定制作尺寸和綁扎次序。一般轉換層結構主筋接頭全部采用閃光對焊或錐螺紋接頭連接、冷擠壓套筒連接;對于兩端做彎頭的鋼筋,采用可調伸螺紋接頭解決鋼筋旋轉的困難。當轉換梁高度或轉換板厚度較大時,應采取措施保證鋼筋骨架的穩定和便于操作。
2.1 鋼筋的安裝。轉換層鋼筋配筋數量大且直徑普遍較粗,特別是在梁柱節點處,鋼筋更是密集交錯,其就位和綁扎難度更大。因此,在下料時須考慮好鋼筋的相互關系以及綁扎的排筋次序,以有利于鋼筋的順利就位和綁扎,確保鋼筋工程施工的質量。
2.2 轉換層上預留插筋的定位控制。轉換層上部為標準層住宅,其構件的截面尺寸都比轉換層截面尺寸小,預留插筋位置準確是保證上層施工質量的關鍵,轉換層樓面放線時,分別放出剪力墻和柱的定位線和控制線,轉換層大梁的投影線和控制線。由測量人員分別通過各種構件的控制線來確定各自的預留插筋位置,按設計要求布置預留插筋。預留插筋完畢后,在通過剪力墻或其它標記用尺量測復核。檢查無誤后,插筋用點焊固定在原鋼筋上,預留鋼筋上部必須綁扎三道水平箍筋,并用臨時斜撐固定,以增強其整體性。
3.確把握混凝土工程技術是基礎
3.1 混凝土強度等級選擇。當大梁支撐柱及轉換大梁鋼筋非常密集,常規混凝土無法澆筑,可采用較小粒徑骨料的商品混凝土,摻添加劑,直接泵送至工作面。
3.2 混凝土澆筑。框支梁的鋼筋密集,特別是梁與墻、柱交接處密度更大,在混凝土振搗時應注意分層搗實,避免過振、漏振。當鋼筋較密、振動棒不能插入振動時,應由工人用鋼釬插搗密實,采用兩臺泵機,從大梁兩端同時向中間澆搗,這樣使大梁受力均衡。第二次澆搗混凝土時,必須等第一次混凝土強度達到75%時再與樓板一起澆筑,澆筑前需清理干凈雜物。
3.3 混凝土養護。在混凝土泵送之前應指派專人對混凝土拌合物的塌落度進行檢測。在梁、板混凝土澆筑后,及時采取保溫、保濕措施,并由專人進行24小時監控。梁、板混凝土上覆蓋麻袋,指派專人經常澆水,濕潤養護。
3.4 混凝土的裂縫控制。混凝土的裂縫控制是一個綜合性極強的問題,應采用從原材料、外加劑、混凝土的配制、澆筑、養護等一系列措施加以解決。如為防止溫度裂縫,在混凝土中加外加劑和優質磨細粉煤灰,減少水泥用量,降低水化熱。為防止混凝土沉降而產生的塑性裂縫,在梁柱、梁梁相交的核心區域混凝土澆筑完畢的1~1.5h后在初凝前,用直徑35mm的振動棒二次振搗,加強混凝土密實度,提高其抗裂性,表層混凝土應收光,再用硬掃帚刷混凝土表面,以閉合混凝土早期收縮裂縫。控制混凝土坍落度,施工中要求,施工中要求在在滿足泵送混凝土的基礎上盡量用小值,現場實測混凝土坍落度不大于18cm。控制入模溫度控制在25℃左右,避免內外溫差過大導致溫度裂縫。加強養護措施,確保外加劑充分發揮作用。
4.場安全技術是保障
在施工作業現場要確立轉換層施工安全負責任,對施工用電箱必須采用"三級箱",絕緣電纜必須架空,不準在作業層上拖拉,以確保用電安全。對施工班組進行施工前的技術和安全交底,嚴格按審定的施工方案進行施工,不得修改變更,每道工序前應先檢查原材料的質量情況,不合格則不得使用,每道工序完成后要進行自檢并通知施工員復檢,合格后方能進行下道工序的施工。施工前必須先進行施工外圍腳手架,以確保周邊環境的安全,施工現場應搭設工作梯和操作臺,嚴禁攀爬支撐系統。作業區內不準吸煙或動火,并適當配置滅火器,以確保防火安全,非作業人員不得進入支模底下,現場配備安全員監護管理。澆筑過程中應派專人負責檢查,觀察支撐及模板系統的穩定和強度、變形情況,發現問題立即暫停施工,疏散現場人員和排除險情后方能繼續施工。另外,要加強安全知識教育,主要內容包括企業的基本生產概況、施工工藝、機械設備、高處作業、腳手架工程、模板工程、臨時用電工程、文明施工、消防器材應用等安全基本知識。
在鋼筋混凝土轉換層施工中,必須確保支撐系統的穩定性,模板施工可靠嚴密,鋼筋工程施工合格,位置準確,并按照有關規范和標準進行合理施工,采用充分利用現場資源達到減低施工難度,提高施工質量的目的。
[1]劉杰.高層建筑板式轉換層的設計施工[J].現代商貿工業.2007,19(5):167-168.
[2]陳軍軍.高層建筑轉換層的施工技術的探討[J].中國住宅設施.
[3]鄧圣權.高層建筑轉換層的施工技術的應用[J].廣東科技.2008,(2):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