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瓊
(遼寧省調兵山市鐵煤集團人力資源部,遼寧 調兵山 112700)
長期以來人力資源部門一直是單純的消費部門或行政職能部門,其職責也只是單純地對員工進行培養、訓練和考評。我們今后要運用高等數學、統計學、經濟學及心理學等多學科的相關知識和多媒體信息技術等先進的手段,對人力資源進行系統化管理。通過對人力資源的預測和分析,進行組織結構調整,整合企業人力資源諸要素,為實現企業目標進行一系列策劃活動。在不斷加大科技、資金投入的基礎上,把人力資源管理部門建設成為企業人力資源成本控制中心,并且與企業經營狀況聯系起來,使之成為一個有機整體。這就使得人力資源的管理活動具有了企業的經營活動性質,而不再是單純的行政管理行為。
人力資源的流動不僅包括企業內部、企業之間、地區之間的流動,而且包括國家之間的流動。在計劃經濟體制下,許多職工的職業或職位是“從一而終”的,有些組織或單位采取不合理的措施限制人力資源的流動。即使流動,也大都是“體內循環”,“近親繁殖”,排斥人力資源的自由流動,從而使職工的創造能力大大下降。因為組織內的員工,特別是青年員工,本質上是向往具有新鮮感和挑戰性的工作。在新的單位和崗位上,人的主觀能動性就能充分發揮出來。
人力資源的最佳配置,是在不斷完善用人機制下,使人的才能與其崗位相匹配,充分發揮人的才能與潛力,以取得最大的經濟效益。實現人力資源的最佳配置,要以崗定人。認真研究一個單位如何實現職能最優化,在職能明確的情況下,再選拔最適合擔負這些職能的人。而在我國企業,特別是國有企業中,常常出現“錯位”。一個在學術上很有造詣的學者,被選拔出來擔任行政職務;一個高學歷的人從事銀行柜員的工作;一個具有管理才能的人被安排到機關任職;等等。不合理的配置浪費了有限的人力資源,也阻礙了經濟的快速增長。
有的單位缺乏正確的激勵機制,“能者下,庸者上”的惡劣用人環境嚴重挫傷了人的積極性;有的單位忽視員工的社會培訓,甚至拒絕職工攻讀更高學歷的要求,結果不利于人力資源的開發管理。一方面是由于在承包經營責任制下,承包者傾向于制定短期目標,而人力資源開發的周期相對較長,這些企業往往將人力、物力都投入到生產中去,進行粗放型經營,忽視人力資源開發。
按照企業未來發展的規律,人力資源管理將呈現下列一些趨勢:
把管理的對象當作管理中的一種資源進行了深入地研究后,發現人不是一種簡單的資源,它根植于人性中,人的主體性將以各種各樣的形式來證明自己的存在。人力資源的管理也將會在管理者的不斷覺悟和傳統管理對象的不斷反彈中從資源型向主體型進行演變。管理者的角色也將從控制逐漸轉向引導和幫助,主體性將成為工作責任心、積極性和創造性的基本動力。
組織的動態性在未來的組織中表現得更為突出,我們應主動適應組織的運動狀態,而不是一味地奢談人員的穩定性。在承認組織的動態性的基礎上,設計組織合理運動的形式,并在新的運動中締造新的組織。
傳統督導是在對人性不信任的基礎上展開的,因此,傳統的督導是以對人的監督與控制作為主要手段的,而人的主體性在被監督與控制中不斷對管理者做出反彈。這就啟示我們:督導必須適應人的主體性的特點,并在人的主體性被壓抑的時候,要喚醒人的主體性,以人的主體性作為科學督導的基本原則。科學的督導以喚醒人的主體性,促進人的主體性的發揮作為基本工作指針。
管理理念提倡“以人為本”的管理原則,而“以人為本”的關鍵在于尊重人才。現代管理理論獻給人類最大的禮物恐怕就是找回了“人”原本應該有的位置。在馬克思的論述中,工業化變成了機器,西方管理理論經過上百年的探索,逐漸從“經濟人”的假設演變到“社會人”的假設。管理理論的發展實踐業已證明,要實現管理硬件的更新是容易的,但是管理者的觀念更新非常困難。筆者認為很多管理者為了占領市場而提出的所謂“顧客第一”的口號并不十分正確,企業真正放在第一位的應該是雇員。
面對我國加入WTO對高級人才的迫切需求,加快培養市場急需的專業人才已擺到了各高校的議事日程來。據有關專家分析,中國加入WTO后,市場對外語類、金融財會類、商貿類、旅游類、法律類以及經濟管理類等專業畢業生的需求形勢會逐漸走俏,對近年來一直不景氣的國際經濟貿易類和涉外專業畢業生的需求量可能大幅度上升。此外,隨著高新技術企業的飛速發展,對高新技術人才的需求量也將大大增加。面對以上情況,我國高等院校要適應加入WTO的需求,在培養人才的數量和質量結構等方面下功夫:一是要繼續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關于高等院校擴招的政策要求,各高校應創造條件、克服困難繼續擴大招生;二是要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力爭創辦更多的國際一流大學;三是要調整專業結構,使高校專業的設置適應市場的需求,主要以培養市場所需的人才為主。縱觀世界各大項級公司,他們對員工的培訓也都相當重視。
[1]趙寶福.現代企業經濟管理[M].內蒙古:內蒙古科技出版社,1999.
[2]王春濤.入世:融入世界經濟的新起點[M].經濟科學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