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文
(互太(番禺)紡織印染有限公司,廣東 廣州511462)
清梳聯技術的開發和推廣應用是當代棉紡技術的重要發展之一,如何改善精梳純棉針織用紗的質量(即實物質量),我們認為有以下幾個方面:
針織紗最忌諱出現受色不勻產生橫檔,因為一旦出現,針織布再無法進行后續的加工,只能當疵布處理。一般產生橫檔的原因有:
1.配棉出現問題。在棉花選用上,我們不僅注意棉花的性能指標多少,而且注意每批棉花內的各性能指標數值的差異CV%值,特別是品級、馬克隆值、長度、短絨率、棉結幾項指標,保證原棉質量較好且差異較小。我們盡量先取小樣測試,滿足我們的要求后才確定購買。為防止因配棉出問題引起橫檔,我們一般都將同一地方或相似地方的棉花作一配棉批次使用,突出配棉主體,長度、馬克隆值等指標的數據呈正態分布,棉花排隊時主要以等級(色澤)、馬克隆值、長度、短絨率、棉結作參考,不允許跨等級接替,馬克隆值差異大于0.3 ug/in的不允許接替,長度差異大于0.5mm的不允許接替,配棉要很有計劃性,貫徹“瞻前顧后,合理安排,好壞搭配,細水長流”的原則,接替時做到前后兼顧,小幅過渡。棉花在排包區要根據棉包大小、高度、棉花色澤合理均勻的排放,一個嘜頭棉花內如有色澤差異大的應在分級區挑出另行處理。在混合方面,要求條卷機后并合時同一機臺不允許3根或以上喂入,精梳8只卷子兩臺并卷各4只,頭并不允許精梳條有同一機臺2根或以上喂入,末并要求左右眼混合喂入,保證混棉均勻,也降低重量不勻。
2.紗線重量、捻度或毛羽差異大。如有部分紗線重量差異大、捻度太低或毛羽特別多,也會引起受色不勻產生橫檔。重量方面主要是要降低成紗重量CV%,保持成紗號數的恒定,重點是要保持梳棉重量的穩定及減少梳棉機臺之間的重量差異,我們要求生條重量CV%控制在2 o%以內,在后工序重點做好均勻使用,減少機臺的重量差異,末并重量CV%控制在0.4%以內,防止出細條。對于弱捻紗,我們用測速儀按周期檢查細紗錠位,一般要求錠速不低于正常錠速的97 5%,杜絕弱捻錠子。紗線毛羽主要通過做好如鋼領、鋼絲圈的配套使用,錠子、鋼領和導紗鉤“三中心”,鋼領板水平,絡簡車速、張力合理選用等工作,減少紗線毛羽及其差異。
3.有機械波。在并條、粗紗、細紗機臺因機械問題產生規律性的不勻,在布面也呈規律性條干不勻,染色以后上色也有規律性不勻,機械波問題也會引起布面條干急劇惡化,所以作為紡紗廠要特別注意。我們從嚴要求,堅決不允許有機械波的在制品出現或混入成品中,在設備上要求羅拉的徑向跳動要求不超過0.03mm,防止因皮輥磨勵不良和殼體制作、皮輥軸承松動引起的皮輥偏心,齒輪的嚙合松緊程度和齒輪磨滅情況細心檢查,并條、粗紗、細紗主要傳動件的軸承、鍵銷,連軸器的配合和緊固,都在揩車時細心檢查。
4.錯支錯管。在生產過程中,特別是改紡或轉批時,由于管色清場不干凈,導致錯支錯管。我們使用一管色表公布,機臺的管色標識嚴格做好,運轉班會不斷強調,每一個員工都清楚管色使用,平時做到“五不落地(空管、管紗..)”,改紡或轉批時管理人員反復強調并嚴格清場,這樣防止問題出現。
5.“先儆先用”工作沒做好。在各工序,都要求先生產出來的在制品要先進行后續加工,我們一般要求先做好各工序的生產平衡,保持一個合理而少的儲備量,然后要求員工做好“先做先用”工作。
針織坯布的布面條下均勻度,主要是要減少布面云斑和陰影的產生或減小云斑和陰影的明顯程度,防止布面出破壞性疵點。
1.降低成紗重量CV%,保持成紗號數的恒定。清花排包要多包多嘜頭混合,力求均勻,微束抓棉,清花采用連續供棉,八倉盡量滿不允許有空倉,梳棉機自調勻整裝置保證狀態良好,道夫電機、給棉羅拉電機轉速穩定,FBK棉箱供棉穩定,保證生條重量穩定,在條并卷、精梳、并條工序要細心考慮均勻使用,精梳落棉率機臺差異要控制好,減小機臺重量差異,減小粗紗前后排及大、中、小紗張力差異和機后棉條伸長差異。遇揩車、走空、清花壞車,梳棉第一桶棉條我們先分開不用,等開機重量正常后再搭配使用。梳棉壞車,要重量測試正常后才開機生產,防止機臺重量波動。
2. 改善成紗條干均勻度。在清花柔和打擊,充分開松,梳棉做好“四鋒一準”工作,充分梳理,但要注意減少短絨的產生,精梳采用后退給棉、短給棉的工藝,合理選用精梳落棉率,保證精梳條含短絨率(AFIS儀器,小于12.7ram)在3.0%左右,細紗、粗紗、末并都采用小的后牽伸倍數和大的后區隔距,在保證不出硬頭的前提下,粗紗捻系數一般選用較大的值,細紗工藝選用“緊隔距,重加壓”(即小的鉗口隔距和前區隔距,大的搖架壓力),絡筒在保證供應平衡的前提下采用低車速,以改善成紗條千均勻度。在管理上,我們通過數據統計,發現條干CV%值差的機臺組織攻關檢修,對條千CV%值好的機臺進行研究探討,消滅落后機臺。粗紗、細紗的落后錠子,由運轉記上錠號及疵點情況,或利用調查表的形式,組織大家進行跟蹤檢修,直到解決為止,有了一定時間后,進行匯總分析,找出主要原因,再在機臺上進行全面維修。優選工藝時也以實物質量為依據進行評估,優選工藝后工藝上車要仔細檢查,確保新工藝能準確上車,工藝上車機臺要跟蹤分析,觀察效果。在工藝上,我們力爭做到“工藝首先要統一,統一之中求合理,合理之后求最優”。
3.防止布面出破壞性疵點。主要是長粗和長幼疵點。在防止長粗方面,我們在操作上推行“無接頭紡紗方法”。末并、粗紗機后包接過機后處理掉,粗紗斷頭后接頭打成結,結頭在細紗牽伸時會自動斷頭。我們細紗機臺粗紗為“漸進式階梯形寶塔分段”,每30個錠子為一段,一般一段粗紗都在同一個時間內全部換完。粗紗要求在最后一層剩三分之一以內打斷更換,細紗換粗紗要先打斷細紗頭,再在三分之一處(或以內)掐斷小粗紗,等須條進牽伸區后才穿大粗紗,新粗紗須條過前鉗口后再接頭,不允許兩根粗紗搭頭喂入,防止出長粗疵點。細紗落紗工的生頭部分要求落紗工在生頭后用粉筆劃上一記號,落紗時與其它紗分開,在絡筒這些紗在底部二、三層位置鉤斷,保證落紗工的接頭不流入成品中。通過控制車間溫濕度,嚴格要求值車工勤掃地面,減少車間地面的飛花,減少飛花竹節。絡筒清紗器按周期進行參數校正,減少清紗器漏切、誤切現象,每天有專人進行巡查,保持清紗器狀態良好。防止長粗還有一個重要的方面就是保持絡筒接頭機良好的接頭質量。對于長幼紗,首先要防止出現刀切狀的細節,主要是防止粗紗、并條開關車出細節,防止粗紗因卷繞和牽伸不同步而引起細節,防止粗紗因鐵炮皮帶不移位導致張力失常引起細節,其次是嚴防細條、瘦紗的產生,防止條卷、并條斷條后不自停,防止精梳八根喂入牽伸區時有棉條被吸走,防止并條吸白花,減少并條毛條、粗紗機后劈條。然后是細紗吊錠要轉動靈活,設備上按周期檢修更換吊錠。
首先在原棉選用上,棉結多、未成熟纖維含量(IFC)高、馬克隆值太低的棉花不用或少量用,合理選用早、中期棉花,少用晚期棉花,注意帶纖維籽屑較多原棉的使用。棉花到廠后,通過對數據進行彈估,預計成紗棉結多少,做到心中有數。在工藝上,清花柔和打擊,充分除雜,早落少碎,多松少打。生條定量、車速、蓋板速度、針布密度、針布角度要合理,采用合適的精梳落棉率,頭并牽伸分配要合理。在設備上,清花打手要光潔,針齒尖沒毛刺,不倒針齒,通道要光潔不掛花,梳棉針布按周期進行回磨和更換,做到“四鋒一準”,針布回磨要“勤磨、少磨、精磨”(回磨周期適中,每次回磨量少,回磨質量要好),固定蓋板針布也按周期更換保持鋒利,精梳的錫林、頂梳要求狀態良好,清潔刮皮、絨布完好,保證短絨不附入被清除。另外要減少紗線毛羽,前紡重點是減少短絨產生,細紗主要是合理選用鋼絲圈形狀、重量、使用周期,鋼領和鋼絲圈合理選配,做好錠子、鋼領和導紗鉤“三中心”,鋼領板水平等工作,絡筒車速張力要合理選用。在操作上值車工嚴格按操作法的清潔周期做好大、小清潔,教練、股科長巡回檢查,減少塵雜附入疵點。
對于高捻疵點,主要是細紗操作法要合理并得到貫徹落實,我們每月進行操作考核,提高細紗接頭的速度與質量,另外非上崗員工如清潔工、輔助工堅決不允許在細紗接頭,基本上可以杜絕高捻疵點產生。對于異性纖維問題,主要從棉花源頭抓起,與棉花供應商合作,派人在棉花產地蹲點,減少在采摘、攤曬、存放、收購、加工過程中因管理不嚴而有異性纖維混入棉花中,采購棉花時對異性纖維提出要求,盡量使用含異性纖維較少的棉花,棉花到廠未使用前先進行小量試揀,各批號異性纖維含量做到心中有數,試揀異性纖維含量超過0.069/100kg的棉花在使用前要進行人工分揀,在清花抓棉機配置3—5個跟機揀花,各工序開展防疵提疵工作,捉到異性纖維疵點有獎勵,漏過異性纖維疵點則考核。對員工不斷進行教育,開展質量展覽,提高員工的質量意識。
[1]葛曉紅.減少細節,提高精梳純棉針織用紗的質量水平.2002年10月1日 -2002年全國新型紡紗設備、新技術、新產品及精梳紗、無結紗技術交流研討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