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宏浦
(哈爾濱龍運物流園區有限責任公司,黑龍江 哈爾濱 1500001)
社會組織面臨的會計公共關系可以分為兩大系統:一是組織內部會計公共關系系統,二是組織外部會計公共關系系統。其中,組織內部會計公共關系是社會組織最先接觸,也是最為直接、最為密切的公共關系。它的狀態如何和工作好壞,將直接影響著社會組織會計管理活動的順利開展和有效運行,從而影響著組織整體工作和戰略目標的實現;同時,它還會對組織外部會計公共關系的建立和開展產生重要影響。因此,社會組織開展會計公共關系活動,始于內部會計公共關系。“內求團結,外求發展”,搞好內部會計公共關系是整個會計公共關系工作的基礎和起點。
組織內部會計公共關系是社會組織的會計公關部門、會計公關人員與本組織內部會計公眾之間所開展的一種會計公共關系活動。社會組織的會計公關部門、會計公關人員在開展會計管理活動時,經常會與組織內部的許多部門或個人發生這樣、那樣或多或少的工作關系。稍有處理不當,就可能對會計工作乃至組織的整體工作造成不利的影響。因此,只有以會計公共關系的觀點和方法來審視和處理這些關系,才可能取得良好的公關效果,為會計工作贏得和諧的公關氛圍。由于組織內部會計公眾分別處于不同的部門或崗位,職責范圍不盡相同,角色定位也不盡一致,因此根據內部會計公眾的不同,對組織內部會計公共關系系統進行簡單地結構劃分是十分必要的。同時,與組織外部會計公共關系系統相比,組織內部會計公共關系系統具有某些明顯的特征,以下也將對此作一簡單地剖析。
在社會組織內部,會計公關部門開展會計管理活動,會接觸到各類會計公眾,從而形成各種具體的內部會計公共關系。從縱向上分析,內部會計公眾可以分為以下幾個層次:處于決策層的組織領導者、處于管理層的職能部門、處于基層或作業層的職工群眾,根據以上分析,組織內部會計公共關系系統的結構主要包括與組織領導者的會計公共關系、與相關職能部門的會計公共關系、與職工群眾的會計公共關系以及會計系統內部會計公共關系等,它們共同構成了組織內部會計公共關系系統。會計公共關系研究。
與組織外部會計公共關系系統相比,組織內部會計公共關系系統具有明顯的不同特征,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主客體角色的復雜性、主客體利益的一致性、主客體關系的穩定性。社會組織與內部會計公眾之間這種主客體關系穩定性的特征,為社會組織開展內部會計公共關系活動提供了便利條件。一方面,內部會計公眾作為組織中的成員,對于組織的要求和指令還是比較樂于接受和服從的,對于會計公關部門代表組織開展的會計公共關系活動也是能夠自覺配合的;另一方面,社會組織的會計公關部門和會計公關人員在開展內部會計公共關系活動時,相對于外部會計公眾來說,比較容易控制和引導內部會計公眾的態度和行為向有利于社會組織整體利益的方向發展,因為它們之間畢竟有著共同的利益追求。
一個組織的會計公共關系工作能否順利地開展,組織領導者的觀點、態度和行為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取得組織領導者的重視和支持,主動與它們進行信息溝通,是社會組織開展會計公共關系活動的首要環節和必要保證。
會計部門與企業總經理之間是一種直接的委托代理關系,會計部門職能的發揮會直接受到總經理的領導和制約。對會計部門來說,企業總經理是其會計公共關系的直接公眾,而且是權力型公眾,因此,必須要慎重、妥善地加以協調和溝通。搞好與組織領導者的會計公共關系,對于會計部門來說意義重大。只有協調好與組織領導者的會計公共關系,使它們充分理解和認識到會計管理在組織管理中的中心地位,才有可能贏得它們的信任和支持,從而有利于提高會計工作的地位和作用,有利于順利地開展會計工作并取得成效。
3.2.1 加強會計部門與組織領導者的信息溝通。
3.2.2 協調與組織領導者的公共關系。
3.2.3 在組織領導者面前塑造良好的會計形象。
會計部門要想順利地開展會計核算和會計管理工作,圓滿地完成組織賦予它的工作任務,取得相關職能部門的支持和合作是十分重要的。從現代管理“三論(信息論、系統論和控制論)”的角度看,各種職能管理都是整個組織管理系統中的各個專業子系統,它們之間既相互獨立,又需要相互配合,才能實現系統的整體目標。因此,會計部門必須要十分重視并努力開展與相關職能部門的會計公共關系活動,以形成良好的合作關系。
職能管理是隨著生產經營的發展,管理專業化分工的結果。會計部門與其它職能部門如生產部門、銷售部門和供應部門等都是十分重要的部門,分屬于各個專業子系統。而根據系統論的觀點,各個子系統都是開放式的信息系統,它們之間需要不斷地進行信息、物質、能量的交換,以維持和保證整個組織系統的正常運轉。因此,對會計部門來說,與相關職能部門的會計公共關系,也就是探討如何溝通協調與它們之間的公共關系,以便更好地推動會計工作的開展。
與相關職能部門開展會計公共關系活動,主要應當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加強信息溝通、協調利益關系、塑造會計形象。
在社會組織內部,會計系統是會計公共關系活動的實施主體,代表組織與組織內外部會計公眾開展會計公共關系活動。但同時,我們還應該認識到,在會計系統內部同樣需要開展會計公共關系活動。具體說來,會計系統內部會計公共關系可以分為總會計師的會計公共關系、會計機構負責人(或會計主管人員)的會計公共關系,以及一般會計人員之間的會計公共關系等。
5.1.1 總會計師與會計部門之間的會計公共關系
總會計師對會計部門主要還是起著領導、指導和監督的作用,并不過多地干預日常事務,因此它與一般會計人員接觸并不多,更多地還是與會計機構負責人直接聯系。
5.1.2 總會計師與一般會計人員之間的會計公共關系
總會計師應該主動地深入工作實際,深入到群眾中去,搞好調查研究,與一般會計人員和其他職工群眾交流溝通,聽取意見和建議,關心他們的工作和生活,幫助他們協調和解決工作中的困難和問題,并把一些關系重大的問題或建議及時反饋給組織決策層,以便研究解決。這樣,既可以促進組織的會計工作,又融洽了群眾關系,塑造了良好的會計形象。
會計機構負責人指在那些沒有設置專門會計機構的組織中,在有關機構配備的專職會計人員中指定的,負責組織管理會計事務、行使會計機構負責人職權的負責人。其目的在于強化責任制度,防止出現會計工作無人負責的局面。會計機構負責人(或會計主管人員)是組織中比較重要的中層管理人員之一,在總會計師或其他組織領導者的領導下,承擔著整個組織會計管理具體工作的重任。
在21世紀來臨之際,中國乃至世界經濟的迅速發展向理論界提出了許多研究課題,會計公共關系研究正是這諸多研究課題中的一項重要內容。會計公共關系研究,是社會經濟發展賦予我們的神圣使命,也是會計系統自我完善的內在要求,還是提高經濟效益的基礎性條件。
[1]李興山.現代管理學觀念過程方法.北京現代出版社,1998.
[2]林鐘高.會計行為論,大連,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