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劍玲
(微山縣付村鎮中心小學,山東 微山 277605)
閱讀教學是小學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重要環節。對于開拓學生視野,發展學生智力,形成正確的世界觀,有著很大的作用。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閱讀教學所占的比重最大,提高閱讀教學的效率是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的關鍵。在閱讀教學中,恰當運用多媒體,可以使學生共享文字、圖象、音樂等,激發學生興趣,培養學生語感,在共享教學資源的同時,能更好的完成教學任務。
在教學《富饒的西沙群島》時,我發現學生通過朗讀很難體會海水的五光十色美,更難想象出海底形形色色、成群結隊的魚是一幅怎樣的畫面,自然讀不出那里的美麗和富饒。我找到了一些西沙群島的視頻、圖片、文字等資料,通過多媒體設備運用到課堂教學中。當播放出課件時,根本不需要老師描述,學生不約而同地發出贊嘆,他們已經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學情境中,能夠親身感受到西沙群島的美麗、富饒。這時,即使不用語言創設情境,學生也滔滔不絕,更不用說讓他們有感情地朗讀,這已經引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如教學《桂林山水》一文,先播放一段漓江兩岸風光的錄像,再配上清新典雅的樂曲,讓學生飽覽桂林山水的“奇、秀、險”和“靜、清、綠”,親身感受一下“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的奇妙感受。這樣,無需多說,學生的身心自然會沉浸到課文描寫的情景中去,學習興趣也得到了極大的提高。
在語文教學中會遇到一些難以理解的句段,特別是古詩詞的教學,語言含蓄,富有思想性和藝術性,光靠閱讀難以領會詩的意境,難以體會詩人的情感。如果運用多媒體教學,能在很短的時間內,把學生帶到詩中描繪的情境中,使學生感受到那種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情境美。這樣不僅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發展學生的想象力,促進學生對古詩詞的理解,還能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審美情操。
唐代詩人劉禹錫的《望洞庭》是一首優美的山水詩。對于農村小學的學生來說,他們沒有見過山水交融的美景,更無法體會詩中的湖光秋月,白銀盤里一青螺所描繪的意境美。當播放洞庭湖的視頻時,學生如臨其境,親眼看到了湖光秋月相互輝映的朦朧美,看到了小巧玲瓏、蒼翠欲滴的君山,既體會到詩人這樣比喻的好處,又讓學生感受到洞庭的美。這樣學生就把所有的情感都傾注到詩歌的朗讀中,再配上美妙的音樂,怎能讀不出洞庭湖的美?又如,《詠柳》詩中的“裁”字巧妙地把春風比作一位高明的裁剪師,把柳葉裁剪得又細又長,抒發了作者對大自然的贊美之情。教學時,教師播放一段錄像:春風吹過,小草鉆出嫩綠的腦袋;桃樹、李樹上花團錦簇;蝴蝶在快樂地飛舞、蜜蜂在辛勤地采蜜……好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多彩的畫面、教師聲情并茂的配音,使學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與美妙。學生揮筆作畫,在繪畫欣賞的過程中,不僅領略到詩中所表達的意蘊和意境,而且還領悟到詩中語言文字運用之妙。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能有效地化抽象為具體,變枯燥為有趣,轉靜態為動態,為學生思維的發展創造良好的氛圍,不僅可以給學生以思維上的啟迪,觸發學生思維的靈感,而且為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創造了條件,同時還會營造出一種愉悅、和諧、民主、平等競爭的學習氣氛,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閱讀能力及審美情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推進素質教育的實施。
[1]洪金枝.淺談多媒體與語文教學[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01-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