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榮榮(上海海事大學 經濟管理學院,上海 200135)
CHEN Rong-rong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Shanghai Maritime University,Shanghai 200135,China)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趨勢的日益凸顯,港口海運在全球經濟和貿易的總格局中,其紐帶和接口作用將變得更加突出。傳統的港口企業管理理念注重于港口自身范圍的發展,將港口與其他企業之間看作相對割裂的關系。然而,在全球性市場競爭日趨激烈、不斷變化的形勢和傳統的港口企業管理理念下,港口不能適應變化迅速、難以預測的市場需求,也就不能滿足現代港口發展的要求?,F代港口既是全球供應鏈的環節,又作為現代運輸樞紐,是供應鏈三種形態中物流、信息流、資金流的交匯點。港口之間的競爭已不是點與點之間的競爭,而是港口物流服務供應鏈之間的競爭。
經濟全球化和信息技術的發展,促進了現代物流和供應鏈的快速發展,強化了港口在綜合運輸體系以及整個供應鏈中的作用,促進了港口的轉變和發展,相應地推動了港口物流的發展。
第一代港口是運輸樞紐中心,主要是提供船舶停靠、海運貨物的轉運、存儲及收發等功能;第二代港口在此基礎上還增加了工業、商業活動,使港口成為具有使貨物增值的服務中心;第三代港口增添了運輸、貿易的信息服務與貨物配送等綜合服務,使港口逐步走向國際物流中心[1];第四代港口在兼容前三代港口功能的基礎上,更加強調港口之間的互動以及港口與供應鏈中相關物流活動之間的協調,實現差異化、敏捷化、柔性化,并促進與港口相關的供應鏈各環節之間的無縫鏈接。
與港口發展歷程相適應,港口物流也經歷了4個發展階段:①傳統物流階段。20世紀70年代末,港口作為運輸樞紐中心,主要功能是運輸、轉運、儲存。②配送物流階段。20世紀80年代至90年代初,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集裝箱運輸的快速發展以及船舶大型化對港口的生產能力和效率提出了新的要求,港口物流增添了裝拆箱、倉儲管理、加工等功能。③綜合物流階段。20世紀90年代終末期,電子商務的發展,使得港口物流向信息化、網絡化的方向發展,成為集物流、信息流、資金流、人才流于一體的重要的物流中心。④港口供應鏈階段。21世紀以來,全球物流、共同配送成為物流發展的主流趨勢,港口除了繼續發揮其裝卸、轉運功能外,主動參與和組織與現代物流有關的各環節的活動及其銜接與協調[2]。
港口的主要物流活動有:交通與運輸、物流通訊與信息處理、倉儲與存儲、物料搬運與裝卸、包裝與分揀、訂單處理、零部件和服務支持等等。因此,港口物流的基本功能是運輸、中轉、裝卸、搬運、倉儲、加工、包裝、分揀、配送、信息處理和口岸保稅物流等。港口是一個物流節點、物流樞紐、物流基地,是物流企業及政府監管機構的集群。
港口物流是指中心港口城市利用其自身的口岸優勢,以先進的軟硬件環境為依托強化其對港口周邊物流活動的輻射能力,突出港口集貨、存貸、配貨特長,以臨港產業為基礎,以信息技術為支撐,以優化港口資源整合為目標,發展具有涵蓋物流產業鏈所有環節特點的港口綜合服務體系。港口物流作為物流過程中的一個無可替代的重要節點,完成整個供應物流系統中基本的物流服務和衍生增值服務。港口物流的發展方向是逐步構建和完善港口服務供應鏈。
港口已經從單一的貨運生產轉變為綜合運輸體系的中心節點,成為生產與消費的重要環節。同時,港口通過船公司和陸上運輸商,與世界各地的供應商和消費者相連,從而形成了一條集成多種運輸方式和物流形態的港口物流服務供應鏈[3]。服務供應鏈類似于制造供應鏈,是一種新的企業組織形態和經營方式。兩者的區別在于:制造供應鏈提供的是各種工業品,即有形產品,服務供應鏈的提供是各類服務,即無形產品。
港口物流服務供應鏈是以港口為核心,將各類物流服務供應商 (包括倉儲、裝卸、報關、運輸、流通加工、配送以及金融、信息服務等)和客戶 (付貨人、貨代、船代和船公司等)以及相關政府監管機構 (港口管理、海關、海事、檢驗檢疫、邊防等口岸部門)有效的整合,以把正確數量的商品在正確的時間配送到正確地點,實現系統成本最低,并通過對鏈上的物流、信息流、資金流等進行有效管理來實現增值服務[4]。
(1)服務型增值。傳統的制造供應鏈是通過生產和加工裝配有形產品創造價值,而港口物流服務供應鏈則是通過提供服務來獲得增值。
(2)反應型供應鏈。港口物流服務供應鏈采用市場拉動型,能夠快速反應市場的迅速變化,滿足服務對象的復雜化、多樣化、個性化的需求[5]。
(3)國際化、信息化。經濟全球化使得企業在全球范圍內配置利用資源,信息暢通是保證港口物流服務供應鏈高效運作的第一要素。
(1)信息集成與信息共享
為提升供應鏈管理和運作的水平,港口物流服務供應鏈必須有統一的信息平臺,與供應鏈上各成員進行互聯互通、數據傳輸、信息共享,形成信息網,促進實現港口服務供應鏈的信息集成和共享,以便物流服務供應商、港口物流企業共同計劃最佳方法和采用更有效的手段來滿足需求。
(2)增值服務與品牌效應
現代港口主要提供核心服務和增值服務。大多港口鼓勵發展各種增值服務,有些港口交易已完全離開了港口固有的運輸功能,朝著全方位的增值服務方式發展。
供應鏈中上下游企業一般都擁有自己的品牌。因此,當這種品牌被整合進供應鏈時,它實際上已是一種以港口為主導核心的供應鏈模式中的品牌。港口作為第三方物流服務的提供者,它的品牌是整個供應鏈凝聚的體現,也是整個供應鏈核心競爭力的體現。
(3)完備的物流服務
港口物流服務供應鏈的節點是相關各物流服務供應商,連線都是經由裝卸、運輸、報關、倉儲、包裝、加工、配送等一系列相對獨立的企業協同完成,能夠確保各環節的順暢和整體的協調。同時,港口與其相關的物流活動進行互動,通過構建腹地物流體系,將港口的航運、貿易、保稅功能延伸到內陸[6]。這樣的互動,消除了供應鏈縫隙,排除了浪費和重復努力,實現了供應鏈合作各方的價值最大化。
(4)資源協調與整合
港口在物流服務供應鏈中應擔當管理者和領導者的角色,切實確保港口服務供應鏈的管理和運作水平。港口物流服務供應鏈通過組織協調、優化配置資源,把合作伙伴整合成一個為客戶服務的系統,取得 “1+1>2”的效果,以提高港口供應鏈的核心競爭力。
(5)效率最大化、成本最小化
港口物流服務供應鏈可以實現無縫連接,合理配置局部生產要素,使各生產要素得到最優發揮,從而實現營運效率的最大化。以港口為中心集成的供應鏈,物流可以不經過配送中心而直接流向港口,由港口直接銜接整條供應鏈,從而可以縮短供應鏈的流程,減少供應鏈的系統成本,達到成本最小化,有效增強港口供應鏈的整體競爭實力。
港口物流是供應鏈中的紐帶,因此港口物流企業應將整個供應鏈中其他成員看作是自己的服務對象和顧客,并在兼顧各方利益的基礎上,從市場需求的角度出發,構建一條 “無縫”供應鏈,提高供應鏈的良好運作水平,最終實現及時準確地將正確的產品和服務,按照正確的狀態與包裝,以正確的數量和成本,在正確的時間和地點送到正確的顧客。
作為物流供應鏈上重要節點的港口企業,具有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在供應鏈上具有明顯優勢,完全能夠致力于整個物流鏈的優化,保持物流鏈的穩定,甚至能夠成為整個物流鏈的領導者和控制者。①港口一般都是水路、公路、鐵路的交匯點,是交通運輸的樞紐,是物資流通的集散地,綜合功能齊全,是開展綜合物流服務的理想場所。②港口基礎設施較為完善,有較強的中轉能力和運輸能力,能為物流運輸提供周全的硬件。③港口獲取信息快捷、渠道多、來源廣,能夠匯集大量的貨源信息、技術信息和服務信息。④由于運輸線的牽連,港口上、下游物流鏈最為明晰,最能方便地與上、下游物流鏈企業結成戰略伙伴。
(1)與供應鏈其他成員信息共享
港口物流供應鏈上各節點成員積極合作、加強互動,將大大提高整個物流過程的效率。要實現高度的合作,各供應鏈參與者必須進行信息共享。各成員間不僅應該彼此交易數據,更要高度共享業務計劃、預測信息、庫存信息、進貨情況以及有關協調物流的信息,甚至是要樂意分享戰略信息。這樣有利于港口物流企業共同計劃、采取最佳方法和最有效手段來滿足顧客的個性化、多樣化、差異化的需求,也有利于聯合應對變化多端的市場需求。因此,供應鏈信息共享不僅可以建立供應鏈合作伙伴相對穩定的合作關系,而且還能有效地抑制牛鞭效應,提升整個供應鏈的利潤,降低供應鏈節點企業的交易成本。
(2)合理選擇戰略伙伴
港口企業選擇戰略伙伴,以期形成集成化供應鏈,其競爭優勢并不是港口及戰略伙伴間企業有形資產的簡單疊加,而是緣于企業間彼此成為供應鏈中有價值的環節,以實現知識、品牌的優化重組。首先,港口企業應該與供應鏈上下游企業構建戰略伙伴,這樣有助于開辟貨物供銷市場,掌握市場主動權,而且還能減少貨物中轉運輸環節,節約港口以及供需方的成本。其次,港口企業應與其他物流企業聯合起來,走合作化經營道路,實現門到門服務,與公路、鐵路、航空等其他運輸方式銜接起來,以保證運輸通道的暢通,同時還應與倉儲、配送、加工、內陸節點等物流相關企業積極合作[7]。最后,港口企業還應與其他港口聯合起來,形成港口群,實行強強聯合,從而實現優勢互補、避免同行業惡性競爭。
(3)提高港口物流服務能力
港口企業應將其所服務的供應鏈盡可能地向兩端延伸,對客戶的供應鏈進行有效管理,開展第三方物流,提高顧客滿意度。同時,港口企業不僅應該致力于整合整個物流鏈條中的各種服務,還應努力保證整個鏈條的穩定,以保證穩定貨源。最終達到對整個供應鏈條有效控制,成為物流活動的領導者。
(4)加強港口人才培訓和教育
港口物流人才不僅需要掌握商貿、物流、金融、運輸等多種知識理論,還應具備良好的溝通協調能力、整合企業內外資源的能力、經營管理的能力和豐富經驗,另外必須系統地掌握電子信息處理與應用的技術。高素質人才是現代物流發展的關鍵。只有港口從業人員素質不斷提高,不斷學習與應用先進技術、方法,才能構建適合我國國情的港口物流服務供應鏈。
在全球供應鏈管理環境下,港口物流面對日趨激烈的國際性競爭。而我國港口規模有大有小、有強有弱、層次類型各不相同,經營目標和市場定位也不相同,因此我國港口企業不可盲目攀比,而應該構建適合自身發展的甘樓物流供應鏈法陣模式,以提升其在國際產業鏈中的地位,提高其在國際中的核心競爭力。
[1]邢文風,李增軍.天津東疆保稅港區港口物流服務供應鏈的構建[J].物流技術,2007(12):88.
[2]薛娜,李學工.港口供應鏈的精益六西格瑪物流模式研究[J].標準科學,2009(8):30.
[3]施麗容.港口供應鏈的構建及其管理初探[J].物流科技,2007(3):35-36.
[4]代應,王振鋒.港口物流服務供應鏈的形成與發展[J].物流科技,2009(11):43.
[5]駱梁遠,周月超.基于全球供應鏈管理模式下的港口物流[J].物流技術,2009(9):104.
[6]于汝民.基于物流供應鏈建設第四代港口[J].中國投資,2008(7):1-2.
[7]張玲,胡明靜,李芝梅.基于全球供應鏈管理的港口物流發展模式[J].商業文化,2008(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