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旭
(黑龍江省水利水電勘測設計研究院,黑龍江 哈爾濱 150080)
對于國民經濟發展來說,水利工程是一項十分重要的基礎設施。改革開放之后,我國的水利工程在很大程度上獲得了發展,對于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但是在水利工程的建設過程當中以及在長期的使用當中,水利工程對于當地的生態環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壞,不利于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這就要求水利工程在設計的過程當中,既要確保其基本的功能,同時也要兼顧當地的生態環境,水利工程的建設不能以犧牲當地的自然生態環境為代價,而是應該在設計和建設的過程當中追求二者的相協調。文章對生態水利工程設計中的相關問題進行了探討。
隨著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為了滿足經濟發展的需要,大量的基礎設施投入建設當中,其中水利工程就是這些基礎設施中十分重要的組成部分。大量的水利工程的興建和投入,在很大程度上滿足了人們對水利資源的充分利用的需要,為國民經濟的發展提供了電力和航運的便利,同時也能夠灌溉農田和防洪。但是不可否認的是,水利工程在發揮著巨大作用的同時,對于其周圍的生態環境也造成了較大的影響,當前國家對于水利工程對于周邊生態環境影響的關注程度在不斷的提升。水利工程在建設之后對于當地原有的水文和生態環境造成較大的影響,大量的用水和供水使得水利工程所在地區的生物群落受到很大的影響。由于水利工程蓄水,使得下游的水量減少,流速減慢,造成下游水道的自凈能力受到很大的影響水質日益的惡化,使得水利工程所在流域的生態系統受到眼中的破壞。隨著人們對于生態環境的關注程度不斷的提高,人們對于水利工程造成的生態問題采取了相應的修復和補救措施,已經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但是在生態水利工程建設當中還有很多的問題。
我國領土幅員遼闊,各個地域之間的差異很大,而水利工程往往在各個地區都要面對不同的復雜環境,這就使得生態水利工程在不同的地域范圍以及不同的施工環境當中都要根據當地的情況進行相應的調整,這就使得生態水利工程缺乏統一的具體標準,這就使得生態水利工程在建設中具有較大的隨意性。水利工程本來就是一個十分復雜的系統工程,在設計的過程當中設計到很多專業的知識,生態水利工程在設計過程當中又要考慮生態學的相關的知識,將這些專業進行整合具有較大的難度。在生態水利工程的設計過程當中,需要對具體的施工環境的相應的實際情況進行詳細的考察,在此基礎上制定適合當地生態要求的施工方案,在保證生態環境的情況下還要考慮設計是否具有施工的可行性。而當前的生態水利工程是一個新興的領域相應的經驗比較少,這就使得生態水利工程在設計的過程當中具有較大的難度。
我國的水利工程設計在長期的建設過程當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但是生態水利工程在我國才剛剛興起,還是一個比較新的部門,這就使得我國當前的水利工程設計人員缺乏相應的經驗和生態環境方面的相關的知識。再加上我國長期以來對水利工程只是重視工程的安全性和經濟性,而對于生態的考慮則相對比較少,這種長期形成的思維定勢在短時間內很難改變,這勢必影響生態水利工程的設計和建設。我國對于生態水利工程上沒有形成完善的環境影響和評價制度,相關評價制度和體系的缺失和不完善在很大程度上導致我國的生態水利工程在實際的建設過程中很難得到切實的落實。
水利工程在建設過程當中首要考慮的就是其功能和效益,而對于水利工程的生態性的重視程度遠遠不夠,這就使得生態水利工程在實際的建設過程當中往往不能使其原有的水利功能和生態效益進行很好的統一,二者處于長期分離的狀態。
新興的生態學和傳統的水利工程完美的結合,就是嶄新的生態水利工程。生態水利工程的提出,給傳統的水利工程行業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同時也給生態學的發展提供了一個嶄新的平臺。這使得水利工程既可以對水資源進行有效的利用,同時又能和周圍的環境保持和諧,這就要求在樹立工程的設計和規劃的過程當中注意一些問題。
2.1 生態水利工程在本質上仍然是水利工程,在確保其生態和環境友好的情況下,不能夠忽視作為水利工程所必須具備的安全性和經濟性,只有這樣才能夠保證水利工程既符合生態發展的需求,同時也能夠滿足生產和經濟發展的需要,同時具備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
2.2 生態水利工程規劃滿足水體生態系統自我恢復。生態水利工程和傳統的水利工程之所以不同,主要是因為其能夠確保水體的自我恢復。生態水利工程在設計的過程當中,應該對當地的自然和生態環境進行詳細的調查,充分的掌握相關的情況,在此基礎之上進行相應的設計和施工。只有對當地的自然生態環境的詳細的了解,才能夠采取相應的措施,盡可能的減少水利工程建設給當地的自然生態環境所造成的影響,從而保證當地的生態環境以及水體可以自我恢復。傳統水利工程設計規劃只是考慮到對自然河流的單一性實施控制,而生態水利工程的構建實施,要求工程師樹立科學的理念,以符合自然變化平衡規律為前提,對水質生態系統要全面性的了解,有足夠的意識作為引導。人們要掌握、遵循自然的規律。有效利用這種規律、利用生態系統的"自組織、自主設計"的規律,實現人文科技與自然規律的有機巧妙結合。詳細掌握每一處河流水體的自然屬性,至關重要。其規劃設計要絕對滿足水體本身的生態系統循環。"生態水文自設理論"的適用性要滿足實際的具體條件。如水量、水質、土壤、土壤、地貌水文特征等生態因素,也要取決于生物群體的種族、密度、群落的穩定性,等諸多因素。另外,動態施工構建生態水利工程的同時,要考慮用原有本土、鄉土的土壤進行動工,保持自然性。
2.3 生態水利工程構建規劃的整體性原則
整體性的原則主要是從生態系統結構主體出發,掌握生態系統與各個生態因素的相互作用出發,提出修復河流生態系統的整體、綜合的系統方法,而不是僅僅考慮水文系統的修復問題。而且生態水域系統本身隨著降雨、水文文化及自然規律的變化的動態系統,如若只考慮修復,生態系統有機環境的大整體不去做以考慮,那么只是暫時性的解決問題,不能根本性的構建生態水利工程,達不到生態水利工程所追求的運用效果。規劃設計構建生態水利工程,所存在問題較多,只要考慮到整體的水域系統,有幾大環境。才能更好的掌握相關信息,為實施部署的最后落實起到促進作用。
[1]閻世忠.淺析生態水利工程的規劃設計基本原則[J].硅谷,2009,(18).
[2]董哲仁.探索生態水利工程學[J].中國工程科學,2007,(1).
[3]蔡小濱.水工程生態環境影響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J].科技資訊,20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