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義
(中油遼河工程有限公司規劃建筑所,遼寧 盤錦 124010)
如果按地域分類,常用一個地區概括,如:歐陸風格、歐美風格、地中海式風格、澳洲風格、非洲風格、拉丁美洲風格等。如果按建筑物的類型分,則有住宅建筑風格、別墅建筑風格、寫字樓建筑風格、商業建筑風格、宗教建筑風格,其他公共(如學校、博物館、政府辦公大樓)建筑風格等。
有人用一句話對西方建筑做了高度概括:“一本西方的建筑史其實就是一本神廟的建筑史。”歐洲的古典建筑對于宗教和神靈的虔誠可見一斑。埃及人深信生命的一切都是太陽神所賜。作為埃及古老而神秘的建筑金字塔來說,其精神層面的意義要遠遠大于實際用途,因為,埃及法老被他們視為太陽神的化身。埃及新王朝時期,人們對宗教上各種儀式和神職的重視有增無減,這使得原本從屬于金字塔的神廟逐漸分離出來成為埃及最重要的建筑。而在希臘建筑中,由于整棟建筑的規模都由柱子的直徑決定,因此柱子代表著建筑的秩序成為建筑的精髓之一。多拉克柱式,盛行于希臘本土及西西里島,公元前七世紀就已經流傳;愛奧尼式,出現于公元前六世紀,盛行于愛琴海島,比較纖細和女性化,柱頭花樣來自自然界靈感,希臘人建筑史上最輝煌的建筑,就是建造了雅典衛城,其中主體建筑帕特濃神廟是古希臘建筑藝術的紀念碑,代表了古希臘建筑藝術的最高成就,被稱為“神廟中的神廟”當希臘之光慢慢隕落之后,古羅馬冉冉升起。古羅馬建筑在材料,結構,施工空間的創造方面均有成就。在空間創造方面,重視空間的層次,形體與組合;在結構方面,羅馬人在伊特魯利亞和希臘的基礎上,發展了綜合東西方大全的柱與與拱券結合的體系;在建筑材料上,除了磚,木,石外,還運用了混凝土。
歐陸風格的建筑大都追求色彩帶給人們視覺的沖擊,主要以粘貼古希臘古羅馬藝術符號為特征,拜占庭帝國時,基督教建筑達到一個高潮,通過宗教活動影響著周邊的其他地區人們。此時仿羅馬建筑開始成為建筑的主流,拱券重新成為裝飾教堂的主要元素,歐洲建筑經歷了一次復古,意大利的比薩斜塔成為這一時期的典型代表,教堂本身使用潤飾過的石材,入口出雕刻各種圣經故事。教堂內部多以拱券相連與花崗石柱子上。具有強烈的裝飾效果,在色彩上多以沉悶的暗粉色及灰色線腳相結合。歐洲中世紀建筑常常以帶有外張感的穹隆和尖塔來渲染房屋的垂直力度,形成傲然屹立,與自然對立的外觀特征;十二世紀初,哥特式建筑在法國土地上蔓延并迅速傳遍全歐洲。哥特式建筑注重建筑外形的巧致,主要映射在教堂,其特點是尖塔高聳、尖形拱門、大窗戶及繪有圣經故事的花窗玻璃。巴黎圣母院成為這一時期的宗教建筑的杰出代表。巴黎圣母院的室內在光線透過彩色玻璃的照射下色彩瑰麗,與信徒的燭光交相輝映,顯得肅穆而美麗。文藝復興時期,教廷生活腐朽到極點,人們試圖從古希臘文明中重新審視基督教教義,很多文藝復興先驅者們紛紛揭露教會的種種惡行,米開朗琪羅作為文藝復興的巨匠,以其杰出的建筑設計和藝術作品詮釋了“人文主義”的思想。他在建筑史上的最偉大的成就就是作為圣彼得堡的總建筑師,在體現集中式的原則不變的情況下用強大的聚合力統一了空間。中國建筑體系側重規整和對稱美,是以木結構為特色的獨立的建筑藝術,在城市規劃、建筑組群、單體建筑以及材料、結構等方面的藝術處理均取得輝煌的成就。傳統建筑中的各種屋頂造型、飛檐翼角、斗供彩畫、朱柱金頂、內外裝修門及園林景物等,充分體現出中國建筑藝術的純熟和感染力。
隨著時代的變遷,社會經濟飛速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條件的提高,社會意識形態的變化等等,人們對居住,工作環境有越來越多的要求,因此催生出許多具有現代意識的建筑設計者,在社會的各個領域,各個地方,一座好的建筑離不開獨特而實用的設計理念。比較熟悉的比如08年奧運會,鳥巢,水立方等特色建筑就將實物的外形特點轉化為建筑設計理念,新穎而不失莊重。突破舊的傳統,不事過分雕琢,呈現出全新的時代特征。
在人們生活居住方面,現代建筑設計講求材料的性能佳,講究造型比例適度、空間結構圖的明確美觀,崇尚合理的構成工藝,強調外觀的明快、簡潔,重視建筑結構自身的結構形式美。體現了現代生活快節奏、簡約和實用,但又富有朝氣的生活氣息。另一方面,現代主義風格又受古典建筑風格的影響,在功能合理、造型簡潔的前提下,外形上漸漸趨向于布局以不對稱的幾何形態為特點的建筑風格,這種古今合體,中西結合的現代建筑形體越來越為人們喜愛和推崇。建筑設計理念的變革往往直接影響到設計師的設計傾向,自工業革命之后,為了與現代工業產品造型作風相協調,簡單的幾何圖形,如矩形、圓形、三角形等的建筑外觀在風靡世界。這種簡約形態的建筑外觀,使構造更簡單化,空間結構更清晰化。簡約而不失大方,對于現代社會壓力越來越大的都市人們來說,無疑是一種美的享受,在無形中緩解了人們的壓力,愉悅了人們的心情。
現代主義風格往往考慮到人們關心的建筑的實用功能需求和經濟問題,使規范流行建筑“下鄉”,而不再是人們遙不可及的一個夢想,或者權貴的特權。建筑藝術及建筑設計理念應該服務與大眾。由它帶來的創意驚喜也應該為廣大人民分享。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建筑設計家將眼光放到了綠色環保上,即保護了生活環境,又使得建筑更人性化,長久化,甚至價格更低廉。比如延安窯洞冬暖夏涼,效仿它而將民宅改造成中國式的綠色建筑,造價低廉;新疆有一種具有當地特色的建筑,它的墻壁由當地的石膏和透氣性好的秸稈組合而成,保溫性很高,再加上非常當地化的屋頂,就是一種典型的鄉村綠色建筑,其造價只有800元/平方米,可謂價廉物美。在室內設計方面,德國一家公司援助的一項建筑節能改造項目,政府給每戶出3000元錢,住戶自己出2000元錢,國外援助2000元,總共一戶投資7000元錢,對建筑進行了從外保溫到供熱、智能、玻璃、門、天花板和水循環系統的全面改造。改造后,住戶一年所減少的開支就達到3000元以上。
一千萬個讀者就有一千萬個哈姆雷特。每一個建筑設計者都有一個獨一無二的觀察角度及思考方式,而在這種個體性差異的作用下產生的建筑風格也一定是獨一無二的。設計理念是建筑設計的精髓所在。無論從個人審美的角度,還是社會人文學的角度,或者對大自然認知的角度,建筑設計的多樣化離不開設計理念的豐富和設計激情的飽滿。
綜上所述,全世界,一個國家,甚至一座城市,建筑設計的創意理念都都在無形中“爭先恐后”的追趕時代的潮流。任何一個社會元素的變動都會觸動建筑設計家們最敏感的神經,他們是這個時代最警覺的一員,時時刻刻在盯著時代的腳后跟,不放過任何風吹草動。每一個設計理念都有可能萌生出一座崛起的建筑,而在百家爭鳴的現代建筑圈里,只有不斷地創新,讓理念與時俱進,才會成為這個時代建筑設計的佼佼者。
[1]劉心武.我眼中的建筑與環境[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98,5.
[2]楊永生,顧孟潮.20世紀中國建筑[M].天津: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
[3]吳煥加.20世紀西方建筑名作[M].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19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