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期“美文大家選”又和讀者見面啦!感謝2010年你們的支持。文學,讓我們一路相伴,有了你們,我們的“大家”也不再孤獨寂寞!
2011年,“美文大家選”將和您一起走進亞非拉。在文學大師們的引領下,去感受這些地方迥然不同的風情和自成一派的風格氣質。
文學,讓我們走得更遠!
——編者的話
◆大家名片◆
姓名:芥川龍之介
別名: 澄江堂主人
國籍:日本
出生:1892年3月1日離世:1927年7月24日
職業:作家
成就:日本著名作家,其代表作《羅生門》和《竹林中》經導演黑澤明改編并搬上銀幕后,為人熟知,“羅生門”更成為華語地區對于撲朔迷離、各方說法不一的事件的代名詞。以他命名的重要文學獎“芥川獎”,一直是日本獎勵優秀青年作家的最高文學獎。
生平:芥川龍之介生于東京,本姓新原,是一個送奶工的兒子,生母于23歲時生下他,8個月后猝然發狂,后終生為狂人。龍之介被生母胞兄芥川家收養,因芥川家是延續十幾代的士族(武士),門風高尚,文學、演藝、美術等均是士族子弟必修科目。環境使然,加上天資聰穎,他閱讀的書籍涉獵極廣,在中小學時代喜讀江戶文學以及《西游記》《水滸傳》等,也喜歡日本近代作家泉鏡花、幸田露伴、夏目漱石、森鷗外的作品。對歐美文學也興趣濃厚,喜讀易卜生、法朗士、波德萊爾、斯特林堡等人的作品,深受世紀末文學的影響。這使他日后不但成為杰出作家,更是個博學之士。
1913年進入東京帝國大學,學習英國文學,期間開始寫作,并與久米正雄、菊池寬等先后兩次復刊《新思潮》,成為第3次和第4次復刊的《新思潮》雜志同人。1914年發表處女作《老年》,戲曲《青年之死》。1915年發表《羅生門》,當時并未受到重視。1916年,他在《新思潮》雜志發表短篇小說《鼻子》,夏目漱石讀后非常贊賞,對他多方關懷。這段時間他也開始創作俳句。之后又連續創作了《芋粥》《手巾》,在文壇確立了新銳作家的地位。大學畢業后,曾在橫須賀海軍機關學校任教3年。1919年在大阪每日新聞社任職,但并不上班。1921年,芥川以大阪每日新聞視察員身份來中國旅行4個月,先后游覽上海、杭州、蘇州、南京、漢口、長沙、洛陽、北京等地,回國后發表《上海游記》(1921)和《江南游記》(1922)等。這次任務非常繁重。在任務的壓力和自身壓抑作用下,他染上了多種疾病,一生為胃腸病、痔瘡、神經衰弱、失眠癥所苦。
1922年回到日本后,他發表了《竹林中》。作品與柯林斯的《月亮寶石》結構類似,都是在一件案子的調查采集的各方的證詞與說法。不同的是《月亮寶石》最后澄清了事實,而《竹林中》中的各方證詞某些地方重合卻又有很大矛盾,但是又都能自圓其說。整個作品彌漫著壓抑,彷徨不定的氣氛。這反映了作者本人迷茫的思想。自此以后,由于病情惡化,芥川龍之介常出現幻覺,當時的社會形式也右轉,沒有言論自由。這使得他的作品更加壓抑。自1917年至1923年,龍之介所寫短篇小說先后6次結集出版,分別以《羅生門》《煙草與魔鬼》《傀儡師》《影燈籠》《夜來花》和《春服》6個短篇為書名。1927年,芥川龍之介繼續寫作隨想集《侏儒的話》,作品短小精悍,每段只有一兩句話,但意味深長。7月24日,由于健康和思想情緒上的原因,35歲的龍之介在自家寓所服用致死量的安眠藥自殺,枕邊擱置有圣經、遺書與遺稿。
他的死,帶給日本社會極大沖擊,尤以文壇人士更是惋惜一個天才的早逝,1935年芥川龍之介自殺去世8年后,他的畢生好友菊池寬設立了以其名字命名的文學新人獎“芥川賞”,現已成為日本最重要文學獎之一,與“直木賞”齊名。
芥川龍之介代表作品:《羅生門》《竹林中》《鼻子》《侏儒的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