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名有份”之后,第三方支付市場顯然將從“暗斗”轉為“明爭”。
中國人民銀行近日公布的首批獲得《支付業務許可證》的27家單位,其中支付寶、銀聯商務、財付通、快錢等第三方支付企業位列其中,這也意味著多年來以民企為發展主力的第三方支付企業終于得以“轉正”,正式被納入央行監管體系。
支付牌照的發放毫無疑問也將引來更多的介入者。
今年初,互聯網巨頭新浪悄然上線其第三方支付平臺——“新付通”。至此,互聯網七巨頭中,除了搜狐之外,騰訊、阿里巴巴、盛大、百度、網易和新浪都推出了自有品牌的第三方支付工具。
5月中旬,京東商城的支付頁面上,“通過支付寶付款”選項突然消失,外界預測,這很可能是其推出自己第三方支付平臺的信號。
第三方支付似乎已經成為互聯網大佬們之間角逐的掘金新利器,不過市場競爭者遠不止于此。
實際上,國內三大電信運營商都已經成立了各自的支付公司,運營商的業務優勢在于近場支付,如公交、手機、門票等接觸式支付。不過,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電信三大運營商的支付公司,卻并未出現在首批名單之中。在落選名單中,還包括中國移動與中國銀聯合資公司聯動優勢以及上海銀聯等“國字頭”第三方支付企業。
“三大運營商的優勢主要在于豐富的客戶源,一旦他們正式進入第三方支付市場,對于中小型支付企業來說競爭壓力巨大。”東北證券金融與產業研究所策略部經理馮志遠對《英才》記者表示,但他同時認為,雖然暫未獲得牌照,但運營商的進入已成必然。
據艾瑞咨詢最新數據顯示,2011年第一季度,中國第三方網上支付的交易規模達到3650億元,同比增長102.6%。急速擴張的市場顯而易見,“支付牌照”的下發,對第三方支付企業意味的并不是市場格局的定盤,而是新一輪競爭的開始。
牌照引爆變局
“牌照”的準入機制無疑將市場的競爭焦點引爆,無論有無牌照,第三方支付企業都將面臨主動或被動的整合。
隨著以新浪、盛大,“新付通”、“盛付通”進入第三方支付,首批支付牌照的發放,標志了未來會有更多的不同領域競爭者與資本的進入分食市場。
易觀國際支付行業分析師張萌在其微博上表示:“在牌照發放之后,一些資本會注入第三方支付企業中來。另一方面,大型支付企業可能會在資金注入之后,并購一些小的第三方支付企業。目前來看大公司相互并購的可能性不大,對中小企業的收購可能會更多一些。”
“不能獲得牌照將意味著不能持續提供點支付服務,最終要么被并購,要么退出。能夠提供有價值的產品和服務,被并購也是一條有價值的出路。”易寶支付CEO唐彬的觀點頗具代表性。
馮志遠對此表示,牌照的發布將促進行業整合,行業洗牌在所難免,未來誰當行業老大還不一定。
艾瑞咨詢支付行業分析師程善寶也認為,牌照的發放將促使支付市場發展格局發生深刻變化,高集中度的市場競爭格局將被打破。未來更多的運營主體將加入到支付行業發展,不僅包括新浪、京東商城等互聯網企業,也包括百聯、海航等傳統行業巨頭。
在支付牌照發放前,支付企業主要圍繞于網絡購物和航空等電商化成熟度較高的領域進行拓展,支付行業的企業數量有限。在后支付牌照發放時代,更多的行業將進入傳統應用服務領域進行拓展。
而在資本層面,或掀起新一輪支付行業并購潮。
產業鏈“國民分”
三大運營商在第一批支付牌照發放中悉數落榜,但將手機支付列為今后重點推廣的核心業務,在支付蛋糕上做大已成必然。
中國移動入股浦發銀行、中國聯通成立“沃易付”網絡技術有限公司,中國電信成立“天翼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此次與牌照失之交臂,但拿下第二批牌照應該不是難題。
另一方面,一直被譽為將對第三方支付企業沖擊最大的標準“國家隊”——“超級網銀”,下一步的動作卻還不明確。傳統銀行在電子化的過程中,對第三方支付形成一定壓力。未來,支付領域將是以運營商、銀行為首的“國營”對快錢、支付寶為代表的“民營”第三方支付公司之間的較量。
“第三方支付的‘轉正’,對超級網銀的影響并不大,嚴格來說,目前兩者是上下游的關系,第三方支付業務的開展仍然要建立在網銀平臺基礎,長期看,超級網銀是否會加入第三方支付的直接競爭,并不確定。”
在馮志遠看來,傳統銀行電子化實際上是促進第三方支付發展。銀行與第三方公司的合作,彌補了部分商業銀行網點不足的缺點,有效拓展了銀行的信用卡業務,并且擴大了各個銀行的客戶群體,但從短期盈利來看,銀行也損失了商戶回傭帶來的收益。
此外,銀行對第三方支付企業的擔憂主要在于其大量沉淀資金并不處于銀行監控之下,風險不可控。
程善寶表示,未來第三方支付企業與銀行的合作從網上支付還可逐步拓展到諸如銀行卡支付、收單服務和個人信貸服務等多個領域,雙方的合作也在電子銀行、銀行卡部門和風控部門等更多的范圍內開展,兩個體系的合作性將不斷加強。
萬億市場投資機會
央行支付牌照的發放,賦予了第三方支付更多的業務范圍,同時也將促使更多的業務領域向支付行業開放。
這意味著第三方支付企業,將能通過銀行卡收單和預付卡等業務形式,由線上支付服務向線下市場進行滲透,并開辟更加廣闊的第三方支付市場發展空間。
根據艾瑞咨詢的研究數據顯示,2010年中國第三方網上支付行業整體交易規模達到10105億元,同比2009年增長100.1%,預計2011年交易規模將達到17200億元,增長率為70.2%。而到2014年,中國第三方網上支付市場交易規模將有望達到4.1萬億。
程善寶認為,總體規模在數十萬億元量級以上的應用服務領域,將向支付行業打開大門。多個行業的拓展如基金直銷、保險、銀行卡收單和物流等領域的打開,將撬動現有的支付企業以網購和航空為主要交易規模的競爭現狀。而今日的行業領先者很可能將迅速被其他的企業所取代,市場競爭的格局將發生深刻變化。
支付市場擴張,行業整合又將會給資本市場投資者帶來怎樣的機會?
由此帶來的投資機會,馮志遠認為首先受益的是芯片、磁頭等設備生產商,相關的個股包括國民技術(300077. S Z)、長電科技(600584. S H)、東信和平(002017.SZ)、晶源電子(002049.SZ)、大唐電信(600198.SH)、恒寶股份(002104.SZ)等。
其次,廣電運通(002152.SZ)、證通電子(002197.SZ)、南天信息(000948.SZ)等相關金融設備個股將會從中受益。而隨著第三支付應用范圍和頻率的提高,衛士通(002268.SZ)等信息安全廠商也將在此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