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福布斯》2011香港富豪榜上,米高·嘉道理是香港前十大富豪中唯一的非華人士,身家為61億美元。
由于一貫的低調作風,這位有“香港電王”之稱的英籍猶太企業家并不經常出現在公眾的視線中。不過,只要欣賞過美麗的香港夜景、聽說過香港半島酒店,那么你對支撐這些體系運轉的嘉道理家族應該會有些許敬畏。
米高·嘉道理是家族的第三代掌門人,目前擔任中電控股(0002. H K)及香港上海大酒店(0045.HK)主席之職。
百年來,在香港,以維多利亞港為界,傳統“富人區”——港島的電力由李嘉誠旗下的電能實業提供;而相對偏僻落后的九龍和新界則是中電的地盤。香港政壇元老鐘士元曾這樣評價中電:“香港經濟之所以能有今天的成績,全靠幾十年來從未斷電,而那些小工廠無論地點怎樣偏僻,都照樣有光明。”
事實上,除了電力和酒店,今天的嘉道理家族在紡織、地產、銀行、橡膠、地毯、倉儲、海底隧道、修船、電腦等多個行業都有涉足,是香港歷史最悠久的家族企業集團之一。
猶太冒險家的眼光
嘉道理家族的祖先來自伊拉克巴格達地區,是當地知名的商業世家。1880年,埃利·嘉道理、伊里·嘉道理兩兄弟跟隨父親來到上海,投奔遠房親戚沙宣。當時,沙宣已經是上海的猶太首富,他開辦的沙宣洋行在上海灘非常有名。
埃利得到的工作是隨船押貨。在開頭的幾年里,他跑遍了上海、天津、蕪湖、寧波等通商口岸城市。后來,埃利離開沙宣洋行,獨自來到香港發展。
在香港,埃利·嘉道理的第一桶金來自股票經紀。靠著從一位猶太朋友那里借來的500港元,埃利開辦了香港第一家股票經紀行。除了做委托買賣股票的生意外,埃利還給客戶做投資顧問。憑著猶太人特有的商業天賦,生意逐漸風生水起。
1890年,港燈公司(電能實業的前身)開始為香港居民提供電力。由于當時的電價十分昂貴,一向節儉的埃利不舍得在自家裝電燈。不過,電的神奇讓他驚嘆和著迷,從那時起,他就夢想著開辦一家自己的電廠。
十多年后,埃利終于有了實現夢想的機會。1908年,香港中華電力公司(以下簡稱中電)決定轉讓一部分股票。由于中電的創始人羅伯特·西溫是埃利的好友,因此,埃利得以用很優惠的價格獲得了這部分股票。
中電比港燈晚成立11年,誕生伊始,就與港燈分界而治,只負責九龍和新界地區的電力供應。但當時九龍城區很小,新界基本還是荒山野地,因此中電的盈利狀況并不是很理想。不過,埃利·嘉道理相信,隨著社會和經濟的發展,電力一定是一個發展潛力很大的行業。此后幾年,埃利不斷增加對中電的投資,最終于1918年獲得了公司的控股權。
除了中電,香港上海大酒店是嘉道理家族的另一項支柱產業。1921年,埃利買下九龍尖沙咀的一塊地,決定建設一座遠東地區最好的酒店。很多人認為這個主意很荒唐,因為當時的九龍還相當荒涼,但事實再一次證明了這位猶太冒險家的眼光。
1928年,當總建筑費用高達40萬美元的香港尖沙咀半島酒店落成時,一時間冠蓋云集,盛況空前。目前,除了尖沙咀半島酒店外,香港上海大酒店集團旗下還有知名的紐約半島酒店、比利華山半島酒店、北京王府半島酒店、馬尼拉半島酒店等。
戰后輝煌
到二戰爆發前,中電公司已成為香港數一數二的大企業、香港上海大酒店的業務更是蓬勃發展,甚至在中國內地也有了不少屬于嘉道理家族的產業。遺憾的是,二戰給家族事業帶來了嚴重打擊。
1941年,香港淪陷前夕,為免電力設施落入日本人之手,嘉道理家族不得不親手炸毀中電公司的發電廠;半島酒店被日軍征用;內地的很多生意也被日本人沒收了。一度,嘉道理一家被關進集中營,埃利·嘉道理則于1944年去世。
由于埃利終生未娶,戰后,家族事業由其兄弟伊里·嘉道理的兩個兒子——羅蘭士和賀理士繼承。賀理士對農業的興趣多過生意,因此,在此后的半個多世紀里,羅蘭士·嘉道理承擔起了開拓家族事業的重任。
羅蘭士出生于1899年,在上海和英國讀書,19歲時返港加入中電公司董事會。二戰后,在他的主持下,中電迅速重建,半島酒店也裝修一新,業務不斷發展。
1964年,中電與美國標準石油公司屬下的東方能量有限公司合資組建了“半島電力有限公司”,其中中電占四成股權,并負責銷售。此后,半島電力公司先后投資興建了青衣島、新鶴園等發電廠,在香港電力市場所占的份額逐漸擴大。
至20世紀70年代末,中電的銷電量已占全港耗電量的七成多。上世紀80年代,中電又找來一家實力雄厚的美國合作伙伴,投資200億港元興建了青山發電廠。幾次大手筆的投資之后,中電的業務發展迅速,資產成倍增長。
在投資電廠的同時,羅蘭士還不斷擴大家族事業的領域。從地毯廠到紡織業、從房地產到金融……在他的權杖下,嘉道理家族的事業達到了輝煌的頂峰。
不但具有猶太人獨特的商業天賦,羅蘭士·嘉道理在政治上也頗有見地。1975年,羅蘭士訪問內地,主動提出向廣東省供電的建議。10年后,中電旗下的香港核電投資有限公司與廣東核電投資有限公司決定合資成立廣東核電合營有限公司,興建耗資達40億美元的大亞灣核電廠項目,其中中電占四分之一股權。
這一項目在當時極具爭議,但此后的事實證明,這筆生意成為嘉道理家族歷史上的又一座里程碑。
“現代派”繼承人
1993年8月,94歲的羅蘭士去世。此前一天,他還在與中電高層開會。事實上,從19歲加入中電直到逝世,75年間,羅蘭士幾乎每天都從早上8點半工作到晚上6點,即便是周日,他的娛樂節目也是在午飯后巡視電廠。
除了勤奮,羅蘭士還很節儉,襪子破了補過再穿、家里的電燈只開需要的幾盞、不允許廚師買昂貴的石斑魚、出差時經常坐經濟艙……但他唯一的兒子米高·嘉道理卻是非頭等艙不坐的。
與作風老派的父親相比,從小接受貴族化教育的米高是個十足的“現代派富豪”,他的西服一定要去倫敦高級服裝店訂做,熱愛跑車、古董車和直升機。坊間對于他最著名的傳聞是:為了其位于深水灣68號的豪宅視線不受阻,米高花了4.3億先后買下相鄰的深水灣70號及72號。
不過,這并不表示米高是只會吃喝玩樂的紈绔子弟。事實上,他從小就跟著父親學做生意,11歲就開始列席董事會,聽董事們討論問題。在接手香港上海大酒店和中電公司后,米高表現出了極高的商業才能。
他曾兩次擊退對手對香港上海大酒店的敵意收購——分別來自有“股市狙擊手”之稱的港商劉鑾鴻和羅旭瑞;在電力方面,米高也投入很大精力,將業務拓展至印度等市場,擺脫以香港為單一市場的局限,并著力發展風電、天然氣等不同種類能源,令中電能有更加多元化的利潤來源。
米高能講一口流利的廣東話,他曾對媒體開玩笑說:“西方有句老話:‘第一代人創業,第二代鞏固,傳到第三代,則負責把生意敗掉!’我正是第三代,希望這句話不會真的在我身上應驗。”
享受了40多年單身貴族的生活,直到年過半百米高才老年得子。如今,他的獨子菲利普·嘉道理雖然只有20歲,但也像當年的小米高一樣,喜歡跟在父親身邊,“在父親身上,我總能學習到很多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