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想法需要醞釀多久才能夠成為可能?在時機不成熟的狀況下,讓一個想法只停留在心底,能停多久?路彬彬將新做的兩期樣片交到北京電視臺,等待著臺里對這檔新節目的審核。早在“企業家”這個詞兒還不太流行時,這檔與當代企業家、都市名人相關的節目就在路彬彬的腦海里誕生形成了。
大多數人記憶中的中學時代都存有優秀尖子生、漂亮女孩兒、文藝標兵、學生干部的人物形象。上述角色降臨在路彬彬身上全屬孩子般天性釋放。印象中的尖子生可能總有一大部分會在某個階段悄然沉靜,在俗世中融為一粒,變換姿態,或冷靜地扮演成功人士,或執著于俗欲文靜地生活。路彬彬天性的能量一直支撐她到了現在,從未偃旗息鼓,一路風風光光從學校小范圍內的公眾人物闖到廈門大學、新華社、中央電視臺、自己的公司,激情無限。
如此這般領先、超前的活躍分子在央視工作不久思維自然會朝著最優秀的方向走去,而如今成為電視媒體制播分離體制下獨立運營媒體產品的先鋒人物卻不能說在意料之中。“若是時間倒退10年,我直接奔著自己的想法去,可能就成不了現在的樣子。”接受自己不能改變的事實成為路彬彬眾多能量中的一股強大分支,極具包容性地幫助她做出判斷。
“當你琢磨一件事情,無論你琢磨多長時間都不算過分,時機很重要,但當你一旦認準了,就要有非常強的執行力。”這個從小議論文總能寫成范文的女孩兒,現在還是習慣用理論來支配自己的行為,事實上,她對現世價值的理論性理解的確帶給她很大收獲。
給年紀輕輕就不甘心在中國一流媒體平臺里當記者,要自己創業的思路找個更準確的原由,相對于做記者而言,路彬彬個人意識里對媒體運營的成分入得太深太早。
她總是一個復合體。
意識也歸那層窗戶紙學說,有沒有意識主動捅破圍繞你身邊的窗戶紙在路彬彬那兒成了有關習慣的事兒。從初涉職場時,她發現自己身上多幾維度的思考能力開始,她把自己在意識上發揮的作用用了個夠。
電視里正播著某上市公司的專題,電視機前某證券公司的老板告訴他的朋友:“我們這位記者啊,壓根兒從來沒做過證券的報道,可是節目卻做得特別好看。”做節目之前,路彬彬特意跟那位老板談了談關于他那個領域的專業話題,那是路彬彬做記者時在面對全新領域時的巧妙做法,她會快速學習,找到合適的人,了解核心的內容,解決意識的問題,然后,當自己是完全不了解的人去看那件事情,用非專業的角度去報道,話題在知識之外就是這個道理。
自從那個重量級嘉賓潘石屹、洪晃、馬艷麗、宋柯出鏡的“名人堂”樣片很順利在北京臺通過后,路彬彬作為策劃者在自己的節目里討論了各種話題,涵蓋娛樂、文化、設計、生活等多個領域,以自己的思維方式為源頭,與嘉賓互動,在觀感享受的同時帶給觀眾思考,觀眾的意識形態能很輕松地在節目對現世價值的討論中得到轉換。
作為制片人,路彬彬把自己善于理性思考的優勢架在了節目里,她覺得中國這十多年的發展節奏太快,社會呈現各種各樣的可能,帶來人們價值觀的不確定性,金錢觀、人生觀、幸福觀等全部混亂,媒體是能夠幫助人們解決意識上價值觀問題的,于是“快樂地傳遞價值”成為節目的宣傳語,反復播放。
媒體要滿足人們真正需要的內容,作為老板,路彬彬清晰地告訴觀眾,他們能從這個節目里得到什么。同時,這些內容發出來就有一個市場基礎,也會解決客戶的需求。
很難定位這樣一檔節目屬于財經、娛樂或者文化中哪個范疇,綜合性很強。在節目脫口秀的過程中,同時能把握財經、商業、社會、情感等綜合話題兼具娛樂精神的路彬彬本人更是能充分代表節目的特點。
有時她又像名記者,會通過各種巧妙的方式問出嘉賓更深刻的感受。
“我覺得這就是競爭力啊。”當回答關于多重身份的提問時,路彬彬輕輕松松表達了自己的感受。
用愉悅的口氣,就像談論她喜歡的自己身體某個部位一樣。
路彬彬將同樣的邏輯套用到了自己的公司。一個公司的大腦結構往往跟老板的思維力類似,尤其是女老板。她在公司建立起整個傳播鏈,幫助客戶提供公關、活動、廣告與傳播服務,“我覺得現在公司哪個領域都不能缺。因為客戶越來越多需要既要有創意又能執行,既能公關又懂廣告的合作方。”
她強調融合與跨界。與她交談后,你會發現她的思維力本身就很立體,她會同時兼顧好幾件事情,全方位發號施令。她似乎總會在自己的大腦里騰出一大片空地來留給新鮮的事物,大后方自然會敏感地侵入這些事物,腦部細胞運動直至觸及未知領域,并激發產生新的組合。在人才為核心的創意公司,她也將尋找同樣思維力的大腦作為自己選擇人才的標準。在傳統公關公司工作過,如果思考力與判斷力不夠強,將自己變得特別專業化但缺乏整合能力,與足夠思考能力、頭腦里沒有束縛和枷鎖的白紙之間,她會更傾向于選用后者。
80后愛夢想行動,用創意巴士帶著80后創業行動派到達李開復創新工場、小柯音樂學校、時尚傳媒集團等站體驗交流,這對于路彬彬來說,是傳達價值觀的全新嘗試。她告訴身邊的企業家朋友最大的慈善其實是幫助別人,用思想影響后一代,她說這就是很好的價值,在80后精英的頒獎典禮上,她發現,與其說上一代幫助80后,不如說,80后幫助大家,來重新認識這個世界,她說,這也是很好的價值觀。今年活動從北京做到了全國,這個出自路彬彬的創意,又是一個內容價值與企業需求雙贏的例子。
她在公司突出創意能力,她希望做到卓越,做得儒雅,并受到尊重。創意其實是提供了更多附加值,它保障了差異化的可能與足夠定價權,也比較容易調動客戶的需求,更是能保障事業可持續發展的動力。
她本人的確在工作中得到眾多名人的尊重。她強大的溝通能力也讓她在那些聰明人中間變得活躍。溝通是個綜合能力,要有充分的理解力,有一定的閱歷和知識能力,這就決定了溝通的內容,還要有判斷力,不管做話題也好做公司也好,需要在溝通時判斷對方的需求,最后達到溝通的目的。通常,朋友會約上她見個面,吃個飯,聊一聊,出主意,關于媒體危機事件、品牌傳播策劃,諸如此類。
作為對傳播非常了解的“專家”,她有點像企業家們顧問性質的朋友,“無論是一個人還是一個商業企業,都要力爭做一個傳播者。你是個傳播源,你是個策動傳播的人,或者你是個被傳播者,誰是有話語權的很重要。當你越多次成為傳播者,你的商業可能會越成功,然后你這個人也能夠越成功。”她說,誰是真的通過創意性活動能夠幫別人達成影響力的,才能受尊重。
在咖啡館輕柔的旋律里,路彬彬開心地談著自己前兩天在公司年會上劈叉,和員工們暢想未來的情景,一旁的助理打趣地說,看到了躺在舒適沙發上路彬彬少見的放松狀態。人們往往都如此,會愿意為自己喜歡的事情付出更多,往往越喜歡就做得越好,因為喜歡甚至不去想如何做性價比才會更好。路彬彬是自己事業的狂熱追求者,為了做一個精致的受尊敬的小公司,做一個品質高的小公司,做大事的小公司。
前不久,路彬彬剛剛決定要從今年開始把公司規模擴大,為了在傳播方式多元化的時機中尋求電視媒體人更多的機會,為了改變管理模式,為了實現所有人的價值。如果之前更多是因為興趣做到如今的狀態,那么現在之后,在與最初想法不全相同的狀態下,路彬彬接著該準備挑戰新的角色了,聯想起意識思維與跨界融合的道理,這種轉變倒是她擅長的領域。
她說,很清楚自己要去哪,很清楚在各種有限的時間里要為其付出或者做些什么。
她會去哪?去哪都不會改變她總是一個很認真、很開心做自己喜歡事情的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