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人大》雜志自創刊以來,已走過了10年的路程。作為一家擁有近10萬讀者的省級人大刊物,因其獨特的辦刊風格和高品位的辦刊質量,在全國人大系統的紙質刊物中,已經擁有自己特殊的一席之地。一本人大類雜志能夠在10年中一直暢銷不衰,除了雜志采編人員的共同努力,自然有它獨特的魅力所在。
由于主要分管人大機關信息宣傳、雜志發行工作,我與《浙江人大》走得較近。雜志是我每期必讀的刊物。透過雜志,我目睹了各級人大與改革開放事業同步、與經濟社會發展同行、與人民群眾同心的矯健身影,觸摸到了人bKF62Fcz1cVENWGzeTPqTQ==大制度走向公開透明的脈動,聆聽到了民主政治前行的鏗鏘足音。
平時讀到精彩的文章,我都會主動推薦大家共享,與人大代表交流學習心得。2009年,看到雜志第9期刊登的《人大代表要敢于講真話》一文,我感到很有啟發,便向區人大代表和鄉鎮人大主席作了推薦。許多同志讀后都感觸很深,覺得正如文中所述,目前人代會確實有種“把審議變成學習,把批評變成歌頌”的感覺。這也使我們進一步認識到,人大代表應該敢于講真話。
2008年5月,雜志刊登了一篇題為《理性與實效:地方人大監督回眸》的文章,介紹各地人大積極探索重大民生問題的持續跟蹤監督、鍛造審議監督的剛性力度、不斷創新監督工作方法和工作機制等。當時監督法頒布實施已一年多,如何強化監督剛性和細化監督程序正成為人大常委會思考的問題。我借此機會把那期雜志推薦給常委會組成人員,希望能幫助拓寬思路,在監督工作創新上有新作為。沒想到,常委會數次圍繞“創新監督方式,提高監督實效”的主題展開討論,并提出了一系列創新思路……
細細品味雜志中的每一篇精彩文章:它們是一位位精通路途的向導,對一部部法律法規進行精辟的解讀;它們是一位位辛勤勞作的老農,采摘著一個個民主政治生動實踐的成功果實。在這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有著最生動的演繹,民主政治的絢麗華章有著最精彩的展示,“草根民主”的操練和探索留下了一串串樸實的腳印。
(作者系衢州市衢江區人大常委會辦公室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