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雜志的《特別報道》欄目以分析見長,融新聞性、政治性、法律性和閱讀性于一體,報道多角度、剖析深層次、形式多樣化,刊發了一大批涉及民主法治、人大制度和社會熱點等涉及重大題材的專題報道,集中展現了雜志前瞻性、思想性、指導性和可讀性的特點。
——編輯出版部主任、責任編輯 林 龍
大事化小:微觀解讀宏大主題
每次人代會,都是人大雜志報道的重中之重。同樣,各大報刊也是爭相角逐,競爭之激烈不言而喻。尤其是在互聯網時代下,人們開始習慣于網絡閱讀、手機閱讀,紙質媒體開始淹沒于“數字化的海洋”中,人大雜志經受著巨大沖擊。
如何突出重圍,彌補時效性差的劣勢,報道出“人無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精”的作品,就需要人大雜志的編輯團隊認真研究、反復醞釀、精心策劃。10年來,我們雜志在探索中前行,逐漸形成了人代會等重大題材報道的思路和風格。
專題報道必須突出“專”忌“散”。每次人代會所涉及的內容往往都比較宏大,如果眉毛胡子一把抓,“東一榔頭、西一棒槌”,沒有特色不說,也沒有那么多的版面,更沒有足夠的采編力量。因此,我們的處理辦法是:找準主題,大事化小。
首先是“刪繁就簡抓主題”。一本雜志是有靈魂的,一個專題策劃同樣如此。怎么提煉“專題的靈魂和主旨”,對于專題策劃成功與否至關重要。以人代會報道為例,我們編輯部同志都要事先將有關文本認真研讀,走訪相關人員,掌握文本的精神和亮點,進而提煉出關鍵詞,作為報道的突破口。如2011年全國人代會的專題報道《書寫“十二五”幸福公式》,我們就以“幸福”為整個專題的著力點。這一方面符合人代會討論“十二五”規劃這項主要內容,體現了中國發展進程的新特點;同時也契合了當時人們普遍關注的幸福指數、生活品質等社會熱點。可以說,“幸福”這個主題,既隆重又親切。
其次是“微觀解讀宏大主題”。如果說主題是策劃的靈魂,那么事例則是它的血肉。我們以2011年全國人代會的報道為例。“幸福”這個主題比較抽象,不能“本本主義”,空談大道理,而必須將其具體化、生活化。我們的思路是:借助發生在人大代表身邊鮮活獨特而又有說服力的案例加以詮釋,拉近與讀者的心理距離。對此,我們談及了“房價”和“物價”難題,講述了“異地高考”故事,討論了“微博打拐”現象。針對這些問題,人大代表提出了破解的真知灼見,在大會履職中共同書寫了自己心中的“幸福公式”。這組稿子主題突出,內容厚實,受到了讀者歡迎。
以小見大:透過表象揭示深度
有人說,一個專題策劃是否成功不僅在于一個好的主題,還在于思想的厚度。人大雜志應該是探討人大制度和民主法治熱點問題思想最為深刻,工作指導性最強的載體之一。因此,對于一些熱點問題的報道我們不能為了追求一時的轟動,就事論事,浮于表面,而要將其放到現行政治制度的框架下來進行分析,以小見大,透過表象揭示深度。
遵循這樣的思路,10年來,我們不僅追蹤民主法治、人大制度的發展動態做“熱話題”;同時找準事件背后能觸動讀者心靈和啟發他們理性的那根“麻經”做“冷思考”,發揮人大雜志的專業優勢,體現雜志的特色和深度。
以2010年第12期刊發的《罷免風波》這個專題為例,當時杭州居民聯名申請罷免人大代表事件在全國掀起了軒然大波。在各大媒體“狂轟濫炸”之下,作為人大期刊如何才能做出自己的特色?除了對事件本身進行描述性報道,我們更將筆墨放在了“利益多元化時代背景下”選民和代表之間的利益沖突。這個可以說就是“社會的麻經”所在。圍繞這個“專注點”,我們重新敘述事件,提出了“罷免源于房產糾紛”、“個人恩怨能否成為罷免理由?”等話題。此外,我們還邀請專家學者討論“罷免的理念和困境”,圍繞罷免的制度設計和法律規定展開分析,體現了人大期刊思想性的特點和優勢。稿件刊發后社會反響良好。這組報道之所以成功,一個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我們透過紛繁復雜的表象挖掘了人大制度和人大工作的一條規律并清晰地呈現在版面上,啟迪讀者思考。
化整為零:多元視角豐富閱讀
圍繞一個主題刊發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報道,不僅可以增強視覺沖擊力,還能夠形成宣傳聲勢,激發不同層次讀者的閱讀興趣。10年來,雜志積極探索新聞資源的多樣化配置,刊發的專題稿件既有通訊、又有評論,既有導讀、也有圖表,既有消息、也有新聞鏈接,以此滿足不同層次讀者的閱讀需求,進而激起讀者的共鳴。
比如,2011年第9期,我們策劃的《浙江趕考社會管理創新》這組稿子,重點報道了浙江在基層管理、官方微博、項目風險預審、民主建設等方面的特色性工作,同時我們還組織人大工作者、專家學者參與討論,從社會管理的頂層設計、社會管理的法治化、社會組織的培育、“強政府、強社會”的構建、社會管理的發展歷史等,集合“國內動態、歷史維度、全球視野、專家觀點”等多維視角聚焦主題,化整為零,給讀者一個立體的印象。整個策劃看上去有些“亂”,但每一篇文章主題集中,內容凸顯民主法治理念;論述精當,“字少話白比喻妙”。讀者們像是在一條專業街里漫步,看看這邊,又瞧瞧那邊,一邊閱讀,一邊思考。
專題策劃常常是一本雜志的重頭戲,它集中體現出一本雜志的辦刊理念、編輯思想和團隊力量。人大雜志的專題策劃一定要挖掘自身雜志的特色并將其突出。只要你的“發現”、“策劃”是獨特的,就一定會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也唯有如此,我們才能在信息化的時代里,傳媒“泛雜志化”的競爭中,辦出特色、辦出水平、辦出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