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為人大期刊,必須敏銳捕捉民主法治的熱點問題?!斗ㄖ尉劢埂?版塊則試圖提供這樣一個窗口,傳播憲政理念、進行法治引導,讓讀者感受民主法治進程的跌宕起伏。
——責任編輯 崔 艷
深度觀察 多角度挖掘
與報紙、網絡等媒體相比,雜志的時效性較弱,但優勢在于深度的挖掘。在大眾麥克風時代,雜志的選題自然需要緊扣社會熱點,但也絕不是亦步亦趨。面對同樣的問題,編輯需要善于捕捉信息,撥開紛擾的新聞事件表面,打開多個思考路徑,發掘其新意。
在2010年“豐田”汽車召回RAV4事件中,大多數媒體都著眼于政府部門作為層面,很少關注浙江的地方立法在事件中的重要作用。我們將視角定位在“豐田”案中起到助推作用的《浙江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辦法》上,采寫了《地方立法對峙“豐田”》,突出浙江人大的地方立法工作,文章發表后相繼被《檢察日報》、中國人大新聞網等多家媒體轉載。
受印度網站“我行賄了”的啟發,國內出現多家“曬”行賄記錄的網站,并在短短幾天內取得數百萬訪問量。懲處貪腐原本是政府部門的職責,何以吸引民間力量的熱情參與?《民間反腐,能走多遠》一文在分析目前民間反腐網站現狀的同時,進一步思考如何引導民眾的參與熱情、如何將網絡反腐納入規范渠道、如何利用網絡發揮群眾的監督作用等問題,拓展了讀者的思考平臺,增加了文章的思想厚度?!豆賳T信息公開,亟待制度規范》一文談的是時下最為熱門的官員財產、家庭成員信息公開問題,但文章并不是一味地提倡為了公開而公開,而是從官員隱私權、公眾知情權的角度來論證這一制度的必要性。《“治庸”:“及時雨”還是“一陣風”?》、《慈善:姓“民”?姓“官”?》等文章,在分析與肯定做法的同時,也都能夠有所問,從而讓讀者有所思。
此外,欄目不忘把目光投向省外,成都“戶籍新政”、云南“問責風暴”、廣東立法后評估等等,都力圖給讀者帶來一個更為廣闊的視野。
提前策劃 多維度報道
地方立法是人大工作的重頭戲。如何利用人大雜志的先天優勢,對地方立法進行報道,一直是我們不斷探索嘗試的課題。10年來,透過“法治聚焦”欄目,數百件地方性法規得以走近讀者。
不同于新聞事件的突發性,立法活動多具有計劃性,因此可以早知道、先策劃,根據法律法規的不同特點量體裁衣。提前做好功課,與法工委具體負責同志多次溝通,了解該法律法規的立法意義、重點內容等,以此決定是對法律法規進行解讀式的分析報道,還是著重就幾個問題進行點擊式介紹。
其次,立法不是一蹴而就的過程,從提請到審議,到最終通過,往往歷時幾個月甚至幾年的時間,每個階段中各方利益博弈不乏精彩的亮點。因此,除了較為常規的結果式報道,還需要將切入點提前,把目光前移到立法過程階段,以此真正了解法條背后的曲折原委。
如近年來食品安全事故頻發,各界呼聲不斷,相關立法備受矚目?!墩憬嵤粗腥A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辦法》經歷三次審議得以通過。為此,我們從草案一審階段就開始介入,積極跟進每一次審議。2010年12月、2011年5月,浙江省人大常委會先后兩次全文公布辦法草案,通過官方網站、新聞媒體等廣泛征求意見。就同一部法規草案兩次公開征求意見并召開公聽會聽取各方觀點,這在浙江省地方立法史上尚屬首次。我們敏銳地抓住這一開門立法、民主立法的事件,對此作了專題策劃與報道。根據法工委對征集上來的600多條意見建議的歸類分析,編發了《食品安全,開門納策解民憂》,連續用幾大發問的形式來引發讀者的關注與思考。同時,還加入了審議過程的場景描寫,草案怎么規定、委員怎么說等等,把不同的意見原汁原味地呈現出來,讓讀者身臨其境,看到一個透明、生動的立法審議過程。辦法三審通過后,欄目又立馬作出反應,編發了《地方立法嚴把“入口”關》一文,從讀者的角度來選擇關注點,對新通過的辦法做了亮點介紹。
再次,地方立法并不是一項孤立的工作,立法報道同樣如此,必須與當下的大背景相結合。2010年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形成之年,如何以此為契機推出能反映浙江省立法工作背景、現狀和發展的特色性題材?為此,編輯特意向省人大法工委約稿,編發了5年回顧文章《地方立法5年之變》,向讀者展現了5年來浙江省人大立法理念更加突出公民權利的保護、立法內容更加突出經濟立法與社會立法并重、立法機制更加開放和完善等幾大轉變。
在行文風格上,一方面,由于立法語言固有的嚴謹專業的特點,需要心細如發,法言法語、法律條款等內容的引用和闡述來不得半點馬虎。另一方面,需要在采訪編輯的過程中轉換為通俗易懂的文字,多引用身邊的例子,增強文章的可讀性,在潛移默化中達致普法效果。
理論構建 多層次探討
在民主法治的發展過程中,除了關注一時熱鬧的焦點事件,還需要靜下心來對一些問題進行理論層面的探討。我們特別設置了“專家訪談”的欄目,以求借助外腦,給讀者以激蕩理念。
在人大代表地位與作用不斷提升的過程中,人大代表的利益沖突問題卻很少被提及?!吨敺廊舜蟠淼睦鏇_突》從風險評判、成因探究以及對策措施三個方面予以深入探討?!丁爱惖丶嫒未怼必叫杓m偏》對現象進行了法理層面的判斷、分析事件背后的深層次矛盾并提出制度建議。
網絡的出現帶給網民更自由、更平等、更多樣的意見表達機會和政治參與形式,網絡空間中的信息交流與互動,塑造著網絡民主這種新的民主形式。然而“虐貓事件”、“銅須事件”等的發生,讓“多數暴政”現象成為網絡的新憂思?!吨敺谰W絡暴政》對此逐步剖析,予讀者以深省。
雜志10年來,欄目已邀請了近百位專家學者進行專題訪談,在一問一答間傳遞著憲政民主理念。在理論剖析過程中,如抽絲剝繭般層層推進。在面對每一層次問題時,一針見血、力透紙背。而在編輯手法上,則力求行文直白、讓讀者能夠輕松閱讀,又擊中要害,讓讀者有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