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18日,數萬巴基斯坦人在該國第二大城市拉合爾舉行大規模集會,抗議北約和美國在巴基斯坦和阿富汗邊境打死24名巴士兵。這一令巴舉國憤怒的事件發生在3個星期前,之后,事件持續發酵。巴官方已做出強硬回應,封鎖了從巴境內通往阿富汗的北約后勤補給線,并要求美軍在15天之內撤離巴基斯坦西南部的舍姆西空軍基地。12月11日,美軍按時撤離。面對美國以凍結對巴7億美元的援助相要挾,巴基斯坦政府一位高級官員12月17日稱,巴基斯坦不會在意美國的凍結,美國在打擊恐怖主義等諸多問題上有求于巴基斯坦,巴方不會向美國低頭。
巴基斯坦對美國態度強硬,首先是直接對北約空襲巴檢查站造成大批巴士兵死傷事件繼續做出反應。事發后,許多巴軍方人士強調,士兵的鮮血不能白流,美國得付出代價。巴總理吉拉尼日前在會見巴三軍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韋恩時再次強調,巴政府的立場是一貫和清晰的,即北約侵犯巴基斯坦主權的行為是完全不能接受的。北約和美國起初卻以“誤炸”進行搪塞,之后,美方僅僅表示遺憾,卻以正在調查為由拒絕致歉。美方的蠻橫無理態度嚴重挫傷了巴的民族自尊心,已令巴的精英到草根階層無法容忍。吉拉尼明確表示,巴方未來幾周將繼續關閉美軍向阿富汗運輸物資的補給線。
其次,巴基斯坦一些民眾,尤其是某些宗教勢力一直對美國不滿,對巴當局長期以來與美國聯手展開反恐活動,非常反感甚至是持反對的立場,認為這無異于幫美國這個“魔鬼”的忙,政府在“與蛇共舞”,不會有好的結果。在巴基斯坦軍人遭北約武裝直升機襲擊身亡事件發生之后,一些反對派和宗教勢力等對政府的指責更加犀利,他們要求政府“懸崖勒馬”、“好自為之”,不要跟在美國后面亦步亦趨。有報道分析認為,在民族情緒高漲、反對派指責之聲甚囂塵上的情勢下,巴官方必須得對美國動真格的,否則不足以服眾,繼續執政的根基甚至也會因此而發生動搖。
其三,在國際反恐格局發生深刻變化的背景下,美國逐步從中東國家和阿富汗撤軍,巴基斯坦對其在美國外交戰略尤其是反恐戰略中的地位下降極為憤慨,趁機向美國施以臉色,發泄怨氣。恐怖大亨本·拉登今年 5 月在巴基斯坦境內被美軍擊斃以后,美國的反恐戰爭取得了重要成果。但美國一些高官認為巴基斯坦故意在暗中藏匿本·拉登,而根本不配合美國的反恐行動。對此,巴方耿耿于懷,多有抱怨,認為美國是在“卸磨殺驢”。此次事發,對巴基斯坦來說正好是一個表達對美訴求的絕佳機會。
巴方基本上很難對美國言聽計從、俯首稱臣,更愿意看到美國服軟,然后真心向自己伸出援助之手。
然而,兩國關系也不可能壞到哪兒去,因為兩國還得繼續合作:巴基斯坦需要美國的援助用以發展經濟,改善民生;同時在發揮地區作用、擴大國際影響力等方面,也需要美國提供的事務平臺;美國要完成阿富汗戰略,也離不開巴基斯坦的大力配合,誠如美國國防部長帕內塔日前坦言的那樣,倘若美巴關系得不到改善,美國就別指望會贏得阿富汗戰事。這樣看,合作中斗爭,斗爭中合作,合作與斗爭中前行,這可能是下一階段巴美關系發展走勢的大體輪廓。
編輯:田亮 美編:苑立榮 編審:吳迎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