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市紛紛,破發連連,專家認為這些問題緩解后,股市有望在2013年“?!逼?br/>
中國股市最近“跌跌”不休,而企業上市的熱情卻一點也沒見減少。一方圈錢圈得不亦樂乎;另一方卻賠得叫苦連天。上市本是企業做大做強的表現,股民買股票也是因為看好企業的業績,為什么買賣形成之后,企業的表現卻與招股書中有了天壤之別?中國股市到底何時才能重現2008年的輝煌?
造假上市
中國企業想在國際競爭中掌握話語權,必須讓企業的品牌和規模足夠大,而最簡單的擴張之道就是上市。到上世紀90年代,能夠做大做強的企業都與政府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企業在中國上市需要中國證監會審批,即核準制,對企業在經營規模、法律、會計等方面有嚴格要求?!痹洖閿导移髽I出具過律師報告的陳文斌(化名)對環球人物雜志記者解釋說。于是一些企業為了能夠上市,將申請文件過度包裝、在內容上做虛假陳述,無數丑聞因此而起。
2010年12月16日,“勝景山河”股票擬掛牌前夜,被深交所緊急叫停。有媒體報道稱,多名記者在進行地毯式調查后發現,勝景山河的招股書披露不實、涉嫌虛增銷售收入。在其招股書中顯示的黃酒主要消費區江蘇、上海等地,均沒有發現其主打產品的蹤影。2010年初,作為高新企業的蘇州恒久公司在招股書中稱,公司共計擁有專利5項,其中實用新型專利1項、外觀設計專利4項。而事實上,4項外觀技術專利權已被終止。
“除了上市造假,上市后通過會計處理‘調節’業績的公司更多?!标愇谋蟾嬖V記者。有一組數據能說明這個問題:2010年,財政部對114戶企業進行了抽查,其中14家公司存在財務違規問題,占比13%。中小板和創業板是“重災區”,一共占了6家。紅日藥業作為首批上市的28家創業板元老之一,財務報告“看上去很美”,但經檢查后發現,該公司存在資產不實962萬元、負債不實1577萬元、收入不實573萬元等會計違規問題。
企業為什么敢造假上市?從大環境來看,人民幣升值、原材料漲價、出口退稅調整,加上國家采用了緊縮銀根的政策,導致目前很多企業的資金鏈條相當脆弱。上市已成為大型企業突破困境的首選之路,而某些急功近利的企業上市的目的也昭然若揭:圈錢。
從小環境來看,對于違規違法上市的公司,政府常用的懲戒手段無外乎行政處罰、對直接責任人予以罰款、吊銷會計從業資格證書、建議撤換會計負責人等。僅以市場禁入、區區幾萬或幾十萬元罰款作為處罰手段,從某種角度上說對于造假者反而是鼓勵,讓他們知道了造假的利潤遠遠高于成本,從而更加有恃無恐。
至今沒有因為造假而退市的上市公司,據說是從股民利益考慮,防止因買了造假上市公司的股票而血本無歸,但事實上,造假的根源不除,正是對股民利益最嚴重的侵害。
“中簽如中刀”的破發股
中國水電破發(破發指股價跌破發行價)、比亞迪破發……伴隨A股的瘋狂擴容,以往的“打新股必賺”,變成“中簽如中刀”。巨靈財經數據顯示,從2010年9月1日至2011年8月31日,共有290家公司在中小板和創業板上市,其中77家公司上市不到一年,業績即出現下滑,占比達25%。這些公司上市以來的走勢也都以下跌為主,26只個股有24只處于破發中。
為什么破發成為常態?首先是新股的“三高”問題嚴重。“三高”指高市盈率(市盈率指在通常為12個月的考察期內,股票價格和每股收益的比例)、高發行價和高超募金額(超募金額指上市公司實際募集資金超過計劃募集資金的數額)。2010年,國內新股發行平均市盈率為77.88倍,有一家公司的發行市盈率更是高達150.82倍。新股發行價格也一再打破紀錄,某公司以148元的發行價成為20年來我國最“昂貴”的股票。
高超募金額的現象更為嚴重,2010年,新股發行超募資金高達3080億元,占總募資比例的61%?!叭摺币环矫娼o股市帶來極大的交易風險,大量投資者高位套牢,利益受到嚴重損害;另一方面使大批人一夜暴富,創業板在一年之內就制造了400多位億萬富翁。
其次,上市公司本身的質量和誠信問題也是導致破發的重要因素。隨著中小板和創業板的開通,企業包裝上市的程度甚于以往,上市之后業績立刻“翻臉”,何況不少公司還存在嚴重的造假行為。
在財政部2011年10月11日發布的檢查結果中,點名14家上市公司存在未有效執行會計準則、財務管理不規范、會計基礎工作較薄弱、信息披露不充分以及違規使用募集資金等問題。如*ST天潤虛構銷售收入高達8131萬元,下屬企業將貨款6439萬元存入員工個人存折,有類似情節的還有安妮股份,也是將下屬企業資金4147萬元存入個人賬戶,挪用上市公司資產的性質十分惡劣。
上市公司財務造假接連被披露,讓A股市場投資者承擔的損失無法估量,當投資者已經無法信任財務數據時,只能揣測所有的公司都在造假,因此新股破發也就成了必然現象。
造成破發的第三個因素是股票發行量超過證券市場的承載能力和投資者的承受能力。2010年,我國股票市場融資總額高達10078.1億元,居世界第一位,而股指漲幅排名卻是全球倒數第三。股票超發給市場帶來巨大沖擊,2010年上證綜指下跌了14.31%,六成以上投資者遭受了損失。
何時再見“牛市”
除了上述問題之外,還有哪些相關因素影響了中國股市?在全球經濟低迷和國內通貨膨脹的壓力下,中國股市何時才能走出熊市?環球人物雜志記者就此請教了著名經濟學家謝國忠。
環球人物雜志:目前A股市場的走勢低迷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謝國忠:主要原因應該是民間借貸市場的畸形發展和樓市的因素。目前民間借貸的利率高達40%以上,這很瘋狂,中小企業接受不了這么高的利率,所以中小企業紛紛倒閉。但民間借貸的利率還是居高不下,因為目前的借貸主體是房地產企業,貨幣政策已經收緊了,而房地產商還在撐著。
據我所知,目前通州的新樓盤中,只有華業東方玫瑰、潤豐領尚、京貿國際城等相繼推出了1.3萬—1.5萬元/平方米的特價房,項目銷售均價也出現了20%左右的回落。而大部分開發商不愿意以低價出售房子,無法回籠資金,就只能依靠民間拆借來支撐。貨幣政策越是收緊,開發商對民間拆借和信托的依賴度就越大,民間拆借的實際利率就越來越高。這就對股市構成了壓迫——如果將手里的錢借出去,一年能有40%的收益,何必還要炒股?也就是說,高利率的民間借貸市場把流動性搶走了,A股市場沒有資金推動,才會越來越低迷。
環球人物雜志:A股什么時候才能站上6000點?
謝國忠:過去這些年,我國主要以主動投資、招商引資來推動經濟發展,還有就是外貿出口,沒有顧及市場需求,結果造成了產品價格走低、企業利潤下降的問題,這就導致企業投資的回報率很低,上市公司能夠給出的分紅更少。
政府管理層需要通過宏觀調控來達到企業投資和市場消費之間的比例平衡,企業按照市場需求來投資,并能夠獲得穩定的利潤,進入中長期的增長周期。只有降低稅收、控制物價和房價,藏富于民,才能真正刺激消費需求,形成消費和投資之間的良性循環,上市公司才能進入中長期的增長周期,真正的牛市也會隨之啟動,我認為,這個開始的時間點要等到201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