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袁隆平的夢想
2010年9月1日,新學期伊始,“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親自執教《開學第一課》,鼓勵全國的中小學生追尋自己的夢想。在講課的過程中,袁隆平這樣描述自己的夢想:
“我做過一個夢,夢見雜交水稻的莖稈像高粱一樣高,穗子像掃帚一樣大,稻谷像葡萄一樣結成一串串,我和我的助手們一塊在稻田里散步,在水稻下面乘涼。”
袁老馬上就要八十歲了,面對《開學第一課》,他說出了自己的心愿:希望雜交水稻能夠走向全世界。袁老說,到九十歲時爭取雜交水稻畝產能夠達到一千公斤。“到那時我還能干,我還能為祖國和人民作貢獻!”
【點燃思維】有夢想就有希望,有多大的夢想就有多大的希望,只是這種夢想必須以苦作舟,以勤奮為槳,以勇氣作動力,以創新為手段,永不言敗。夢想必須置于崇高的偉大的事業之中,置于具體的實際之中,置于科學的實踐之中;否則,夢想勢必淪為空想。袁隆平的夢想之所以偉大和崇高,就在于他做到了這一點。
【適用話題】知與行 為了大地的豐收 追尋夢想 人生觀、價值觀 堅守
二、裸露山巖被刷綠漆 官員稱是最先進經驗
陜西渭南華縣的南山大道的盡頭是一片青山,放眼望去,郁郁蔥蔥的植被非常漂亮。但是仔細一看,山上有一塊巖石的顏色卻有一點不一樣。從脫落的石頭上,記者隨便撿起一塊,發現這個山崖的表面好像被涂上什么顏色一樣。附近村民告訴記者,這些山崖大多是一些采石場遺留下的,而上面的綠顏色是后來被人為噴上去的。有人認為這種手段不科學,有遮掩亂采亂挖的嫌疑;還有的認為這即便是一個補救措施,也沒有起到對當地環境美化的作用。而當地官員卻認為,這是國內最先進的經驗。
【點燃思維】這些所謂的“先進經驗”對自然和生態能起到多少有益的作用呢?它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生態恢復,它只是用油漆涂刷在巖石表面,使它變成綠色,它并不是使周圍生態環境和諧的措施。它沒有起到恢復生態的作用,反而對環境有一些不好的影響。
【適用話題】真與假 生態建設 綠色生活 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環境保護
三、美國7歲女孩無照擺攤被驅逐 地方官道歉
不久前,美國俄勒岡州女孩小朱麗受卡通片啟發,央求媽媽帶自己開個賣檸檬水的小攤。盡管女兒只有7歲,但媽媽還是同意了小朱麗的要求。7月29日,俄勒岡州的摩特諾瑪郡照例舉行每月一次的市集,在媽媽的幫助下,小朱麗開始了生平頭一次創業:她們在一個畫家和一個賣包的攤位中間擺起了飲料攤子。小朱麗做得有板有眼,她用洗手液洗凈雙手,將瓶裝水和濃縮檸檬汁混合在一起,再用勺子盛入冰塊。沒過一會兒,她的生意就開張了。不少逛集市的人來到攤子前,花50美分就能買到一杯檸檬水,還能得到小朱麗的一個甜美笑容。但開張僅僅20分鐘后,小朱麗就因為沒有衛生執照,被地方衛生管理員驅逐。這名女孩的遭遇引發媒體關注,很多人指責當地管理機構無權將小女孩趕走,稱其扼殺了小女孩的創業熱情。在輿論壓力下,當地地方官親自向這名女孩的母親道歉,并要求衛生管理機構在執行相關法律時倍加謹慎。
【點燃思維】小朱麗不是因為家窮才去擺攤賣檸檬水,而是為了培養自己的創業能力。據悉,賣檸檬水等擺小攤的行為是美國小孩習以為常的“創業初體驗”,屬于“美式經典”,得到了社會的支持。反觀我國,有多少成年人經歷過此類“創業初體驗”,又有多少中小學生在經歷此類“超前教育”?所以,從小培養學生的就業意識和創業精神勢在必行。
【適用話題】創業意識 保護創業精神 生活體驗 和諧執法 教育
四、比爾·蓋茨與巴菲特倡議億萬富翁捐半數家產
最近,美國富翁比爾·蓋茨和“股神”巴菲特倡議全美的億萬富翁宣誓,在有生之年或死后至少將自己的一半家產捐給慈善機構。
巴菲特作為世界第三大富翁,更是以實際行動來支持這一倡議,承諾將自己家產的99%捐給慈善事業。他在哥倫比亞大學回答學生提問時說:“我所擁有的99%的財富都會用來做善事,比爾也抱有同樣的態度。我們不需要孩子超級富有,他們會富有,這無可置疑,但我并不贊成財富代代相傳。”
比爾·蓋茨接受美國財富雜志采訪時說,捐出50%的家產不過是這一行動的最低門檻。比爾·蓋茨過去還曾經被指責為“一毛不拔的世界首富”。但最終隨著他們的財富達到頂峰,也由于美國回饋社會的傳統信條深入人心,他們開始追求不同的人生,成為慈善事業的領軍人。
【點燃思維】這是一個莊嚴的倡議,也是一個真誠的呼吁,更是愛與關懷的具體體現。面對比爾·蓋茨和巴菲特的呼吁、倡議,中國富豪們不能無動于衷,保持沉默。慈善事業是一個自覺、自發的行為,有多出多,有少出少,有錢出錢,有力出力。中國不缺大富豪,中國缺的是像比爾·蓋茨和巴菲特這種有慈善心的大富翁。但愿不遠的將來,中國能夠涌現出中國式的比爾·蓋茨和巴菲特這樣的慈善領軍人物。
【適用話題】源泉 富與貧 慈善事業 讓愛傳遞愛 悲憫情懷
五、“支教玫瑰”趙小亭帶來的平凡感動
年僅20歲的趙小亭是武大電氣工程學院大二學生,她利用暑假,主動申請到貴州山區開展為期一個月的義務支教。在貴州的第10天,趙小亭和同學們一起外出參觀調研,被高處滾落的山石擊中腦部,不幸遇難。
在臨行前給老師發的短信中,她說:“知識是改變孩子們命運的唯一希望,我想去幫幫他們。”在支教的日子里,她與同學們分享過去暑假支教中積累的備課經驗;她擔任合唱課和安全課教學,不但教孩子們唱勵志歌曲,也教他們怎樣防范事故;為了組織孩子們運動、做操,這個平時注重美白的女孩頂著烈日站在操場上,嗓子也喊啞了……
意外發生后,師生們整理了趙小亭留在學校里的遺物:每份都打著90分的物理實驗報告,清晰整潔的課堂作業,記錄著自己成長心路的日記、入黨申請書和思想匯報,各種證書和獎狀……日前,教育部發出通知,追授在貴州支教期間不幸遇難的武漢大學電氣工程學院2008級學生趙小亭“全國無私奉獻優秀大學生”榮譽稱號。
【點燃思維】趙小亭作為一名青年志愿者,為貧困山區的孩子送去了溫暖和知識。她的先進事跡展現出“90后”大學生的時代風采。“90后”一代青年從她身上看到了自己,看到了自己的楷模;更多的人則從她身上看到“90后”新一代大學生良好的精神面貌、崇高的價值追求和強烈的社會責任感。
【適用話題】行走在消逝中 在路上 心愿 感受青春風采 無私奉獻
六、錢偉長為國而學
著名力學家、應用數學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錢偉長在中學時屬于“偏科生”,在數理上一塌糊涂,物理只考了5分,數學、化學共考了20分,英文因沒學過是0分。但正是這樣一個在文史上極具天賦、數理上極度“瘸腿”的學生,卻在一夜之間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棄文從理!這個決定緣于他進入歷史系的第二天,這一天正是1931年的9月18日,日本發動了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侵占了我國的東北三省;而蔣介石卻奉行不抵抗政策,說中國戰則必敗,因為日本人有飛機大炮。從收音機里聽到這個消息后,錢偉長拍案而起,他說:我不讀歷史系了,我要學造飛機大炮,決定要轉學物理系以振興中國的軍力。系主任吳有訓一開始拒絕其轉學要求,后被其誠意打動,答應他試讀一年。為了能盡早趕上課程,錢偉長起早貪黑,來往于宿舍、教室和圖書館之間,廢寢忘食,極度用功。他克服了用英語聽課和閱讀的困難,一年后數理課程超過了70分,從此邁進了自然科學的大門。起初,錢偉長像學古文一樣,熟讀強記物理學的典籍。而吳有訓告訴他,不要以為書本上的東西都是正確的,都已經完善了,每讀一本書都要能夠看到沒有完成的部分,發現一些新問題。錢偉長學到了這一點,并成為他一生治學的特點。畢業時他成為了物理系中成績最好的學生之一。
【點燃思維】大師之所以成為大師,并非因為“偏科”,也不能簡單地認為錢偉長天生就“偏科”,是當時培養人才的教育環境使錢偉長先生的才華得以施展。一個人的成才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方面,學習要有內動力。另一方面,要因材施教,尊重學生個人意愿。
【適用話題】選擇 興趣與特長 全面發展 不拘一格降人才 愛國主義
七、“雷人”班規條條罰錢
據《重慶晚報》報道,重慶市板橋鎮中學初二(3)班教室墻上,現在還貼著被取消的《2011級3班補充班規》。該班規一共26條,涉及學生就餐、上課、住宿、同學之間相處等各個方面,從日常行為到思想品質無一遺漏。一旦違規,學生就將被扣分,每一條班規里都寫明了相應的分數。該班規第1條規定:“住校生在伙食團就餐,查到一次未就餐,繳班費1分,第二次繳班費3分并取消住校資格”;第7條規定:“唱歌時間違紀、不唱歌、下座位,一次繳班費1分/人”;第22條規定:“早戀、與同學不正當交往者,每次繳班費20分”。學生們稱,其中所寫“繳班費1分”,就是繳1元錢。以此類推,即早戀罰款20元,抽煙罰款10元,打游戲罰款20元,打架罰款10元……
【點燃思維】學校是一個“重教育、重教導、重感化”的地方,這些理念也是現代教育精神之所在。而材料中的班規所體現出來的“重懲罰、輕教育”的管理思路,與現代教育精神相悖。對于未成年學生的小過錯,教育者應秉著“有則勸其改之”的寬容態度,將教育、感化放在首位。“教書先育人”,從某種意義上來講,育人比教書更為重要。
【適用話題】管理 教書育人 寬容 習慣 規則與效果
八、絕癥母親放棄治療托起女兒大學夢
年僅18歲的湖南永州女孩劉漪綃因家庭貧困、母親重病,被迫在母親的治療與繼續深造之間作出選擇。得知女兒高考超過二本線43分的好成績,患有急性非淋巴細胞白血病的王連姣艱難地做出了一個讓所有人都震驚的決定:放棄治療,讓女兒圓大學夢。
看到被病魔折磨得不成樣子的母親,劉漪綃想要放棄讀大學而外出打工,希望賺錢為母親治病。然而,王連姣卻極力反對女兒的這一做法:“家里好不容易出了個大學生,不能輕易放棄!”王連姣還說,“我的女兒乖巧懂事,學習成績在學校總是排在年級一二名,每學期都會拿到學校最高的獎學金。如果她放棄讀大學,將來肯定會有遺憾。”得知母親放棄治療的決定,劉漪綃陷入了痛苦的深淵:一邊是隨時可能被病魔奪去生命的母親,一邊是自己多年以來求學深造的夢想。但她還是堅定地認為,不能再讓母親受苦,讀大學的事情可以暫時放一邊。母親王連姣對記者說:“我要等她讀完大學、工作,病發了也不會對她講,我不想讓她難過,不想讓她為我擔心。現在女兒考上大學了,我很為她高興和驕傲,我對自己的病不抱希望了,只希望女兒不要放棄讀大學。”
【點燃思維】這就是母愛。為了孩子,母親可以奉獻多少?這是一個永無止境的答案。從王連姣質樸的語言里,我們感受著母親那沉甸甸的愛,她的腳步為人們丈量出一份偉大的親情。
【適用話題】奉獻精神 愛,是不會忘記的 付出 親情 回答
九、重獎高分考生該不該?
據南方網報道,廣東東莞虎門外語學校2010年考上清華的學生黃綺琪將獲得60.5萬元獎勵,其中虎門鎮政府獎勵30萬元,南柵社區獎勵10萬元,虎門外語學校獎勵20萬元,還有西頭村委也獎勵5000元。這也是東莞史上最高的高考獎金。據《信息時報》報道:繼推出戶籍人口從幼兒園到大學長達25年的免費教育后,“最牛教育強鎮”廣東東莞石排鎮再出新舉措:設立500萬元的獎教獎學基金。8月29日,石排鎮召開大會,獎勵在2010年中考及高考中表現突出的學生,其中2010年東莞文科狀元石排籍學生鄧永輝獲得了該鎮獎勵的7萬元獎金。另外,鄧永輝還分別獲得就讀中學的10萬元獎勵和所在村及村民小組的4.5萬元獎勵。
【點燃思維】作為地方政府或社會,在經濟飛速發展之后,高度重視教育,大力投資人才培養,激勵本地學子努力學習,爭先奪優,其出發點和目的都是值得肯定的。但在投資教育和獎勵優秀學子的時候,是否考慮過獎勵該有個“度”?因為重獎考試中的拔尖者,讓個別人一夜“暴富”,把他們打造成“學生富翁”,難免會形成“贏者通吃”的不良社會氛圍,給整體社會價值觀以不當引導,讓更多的人只關注精英而忽視和淡漠普通人。
【適用話題】價值觀 貧與富 重視與輕視 平衡度
十、成都一中學現“史上最牛班”
一篇題為“成都現‘史上最牛班’ 27人全部被國外名校錄取”的新聞報道迅速竄紅網絡,躍居新浪、搜狐等網站點擊率前茅,用百度、谷歌搜索“史上最牛班”可查到近2000萬條報道。文中提到,四川省成都市的石室中學劍橋國際高中課程實驗班(或稱劍橋班)被稱為“史上最牛班”,全班27人全部被英美等國的名校錄取。石室中學劍橋班的同學告訴記者,他們從高二就沒了體育課,課程設置和教學方式就是一種針對外國名牌大學的教育。據了解,劍橋班的老師全部是外教,完全是按照國外大學的要求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其課程和普通高中的也完全不同,學生可以自主選擇感興趣的課程。還有一個最大的區別是,他們已經開始學習高數、商業和經濟課程。
【點燃思維】社會需要“新高考”,人才強國戰略需要“新高考”。新高考尊重學生的自主成長發展需要,尊重學校的自主選擇權。中國必須進行教育改革,特別是高考制度改革和高等教育改革,唯有這樣才能培養出優秀的人才。
【適用話題】轉變觀念 應試教育 人才 高考制度改革 選擇
十一、南京出現“最小而且最富的房二代”
妞妞3歲了,一直很疼愛孫女的爺爺奶奶,最近為了妞妞,在南京市百家湖買下一套300平方米價值近400萬元的別墅,并準備在房產證上加上妞妞的名字,作為將來的嫁妝。妞妞的爺爺奶奶和爸爸媽媽并非大富大貴,但都在壟斷企業工作,家庭基礎比較好。家里此前擁有4套房2輛車。只有3歲就有幢400萬元別墅的小女孩,也是南京媒體爆出的“南京最小而且最富的房二代”。
【點燃思維】也許,這個世界上沒有絕對的公平,不同的人生際遇,不同的家庭背景,包括人的能力和智力水平也有高低,因而財富水平有差距并不令人感到意外。但是,這樣提前20年為孫女買下別墅作為未來嫁妝,是否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長?對孩子太寵,給了太多物質上的東西,是不利于孩子的成長的。溺愛孩子,對孩子來說,并不是好事。
【適用話題】窮與富 溺愛是禍 成長教育 財產 差距
十二、重慶女孩兌現對總書記的承諾回鄉支教
在重慶,有位兌現對總書記的承諾、回鄉支教的女大學生庹(tuǒ)藍蘭,她放棄了在北京月薪8000元的工作,來到國家級貧困縣重慶豐都,成為了一名鄉鎮中學的物理老師。
庹藍蘭是重慶彭水縣人。13年前,母親因病去世,留下了她和三個妹妹。之后,姐妹四人被分別寄養在四個家庭。離別的時候,姐妹四人哭著抱成一團。庹藍蘭回憶,那時,她最小的妹妹才兩歲。2002年,庹藍蘭以全縣第一名的成績考上了高中。可是,吃百家飯長大的藍蘭不愿再增加親友們的負擔,她把錄取通知書悄悄藏了起來,準備離開家鄉去打工。在她快要絕望的時候,宏志班的錄取通知書寄到了她的手中。宏志班不僅免掉了她的學費,還給她定期發放生活費,這讓藍蘭的內心充滿了感激。從那時起,她就立志成為一名教師。2009年5月2日,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到中國農業大學,庹藍蘭當著所有老師和同學的面對總書記說:“我畢業后會回家鄉支教!”這就像一個約定,畢業后,她如約回到了重慶。2010年7月,她參加了重慶豐都縣特崗教師考試,獲得執教兩年的資格。如今,她成為了一名鄉鎮中學的物理老師。
【點燃思維】這個承諾不是每個人都有這種氣魄去信守的。其實這不是一個承諾,是兩個:一個是心中的承諾,回鄉支教是還愿,是報恩;另外一個對胡總書記的承諾,是責任的擔當。她的選擇,雖然使得她失去了豐厚的收入,但是她得到的卻是心中的那份安定,那份持之以恒的信念。
【適用話題】承諾 回報 為了一個約定 感恩的心 選擇與放棄
十三、櫻桃白:踐行環保,從我做起
近日,為了宣傳反對垃圾焚燒、推行垃圾分類的理念,居住在廣州番禺某小區的網友“櫻桃白”身穿環保T恤衫、手持環保標語、頭戴防毒面具穿行于廣州地鐵線路間,“散步”達2小時之久。隨后,她將自己的“散步”經歷及此后的“喝茶記”如實記錄到網上,一改往日環保斗士們悲壯而沉重的語氣,筆觸活潑、言語幽默——目的只有一個,最大限度地宣傳環保。其經歷果然在網上被迅速傳播,“櫻桃白”也被網友稱為“史上最牛環保妹妹”。此后,“櫻桃白”又奔走于李坑、大石與相關政府部門之間,積極參與網上討論,與專家和記者積極互動。在這場聲勢浩大的環保運動中,她是行動者,也是引爆點。其嬌小的身影始終沖在前線,無懼無畏。
【點燃思維】一個女孩能夠走上街頭,宣傳環保,自覺承擔起社會的責任,這就非常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學習。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更多的人是說得多,做得少;或者想得多,做得少,敢想敢說敢做的人更是寥寥無幾。其實,這個社會需要的是更多的實踐者和倡導者,需要更多的人從自己做起,從小事做起。環保是這樣,其他事情也是這樣。
【適用話題】行動 從我做起 責任 宣傳環保 敢說敢做
十四、世界面臨新一輪生物大滅絕
澳大利亞麥考瑞大學的最新研究顯示,世界正面臨一次前所未有的大規模的生物大滅絕,其程度遠比恐龍大滅絕糟糕得多。
麥考瑞大學古生物學家約翰·阿羅伊博士對來自全球的10萬塊化石進行了數據收集,希望能解開2.5億年前生物大滅絕之謎。研究過程中他發現,新一輪的生物大滅絕正在醞釀中,而此次滅絕的規模和程度遠超恐龍大滅絕。阿羅伊指出,將要發生的新生物大滅絕不是由行星撞地球引起的,而是“人為的”。外國物種的引進、各種肥料和殺蟲劑的濫用、環境污染和亂砍濫伐等,都是造成新滅絕的原因。此外,全球氣候的變化以及人口的急速增長也是“罪魁禍首”之一。阿羅伊表示,盡管這次大滅絕比6500萬年前恐龍大滅絕要嚴重得多,不過卻比2.5億年前的生物大滅絕規模小一些。
【點燃思維】人類不合理的行為造成了野生動植物棲息地或生長地的喪失和生活環境的惡化,再加上人們濫捕濫采濫伐,使世界上許多種野生動植物已經滅絕或瀕臨滅絕。珍惜自然資源,讓生態與經濟得到和諧的發展,讓人與環境和諧相處,是所有地球人的責任。
【適用話題】環境保護 熱愛地球,熱愛家園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變與不變 責任
十五、女兒被特招 韓外長辭職
由于女兒被特招為外交通商部公務員,韓國外交通商部長柳明桓2010年9月4日引咎辭職。外交通商部發言人金英善說,柳明桓當天通過青瓦臺秘書室長任太熙向總統李明博遞交辭呈。“柳部長決定主動離職,因為他為外交通商部特招他女兒引發的紛爭感到內疚。”柳明桓自2008年2月李明博上臺后一直擔任外長職務,是現任內閣中任職時間最長的部長。外交通商部上月底將柳明桓之女柳炫善特招為五級事務官,在韓國國內引發強烈爭議和輿論批評。為此,柳明桓向韓國民眾道歉。“我女兒也決定放棄申請,考慮到和父親一起共事不妥。”柳明桓說。但柳明桓否認在招聘過程中為女兒“開后門”。
【點燃思維】所謂民主,簡單地講當然是人民當家作主。如果老百姓的聲音得不到重視,就談不上真正的民主。一個官員的行為引發老百姓的質疑,不被百姓所信任,當然就沒有理由再干下去。韓國外長柳明桓是一面鏡子,值得每一個官員引以為戒。
【適用話題】民主意識 公平公正 個人修養 健全法制 得與失
十六、蘭州男子暴打司機打乘客打警察,
叫囂“我是處長”
2010年8月31日下午,蘭州中山林十字上演了一場鬧劇,一自稱是“處長”的男子因車輛發生碰撞出手暴打公交車司機。乘客見狀上前勸說。孰料,與這名“處長”同行的幾名男子又將拳頭揮向乘客。事情發生后,酒泉路派出所民警緊急出動,趕赴現場制止。這伙人又將矛頭對準了民警,警方對其中兩名酗酒鬧事的男子予以行政拘留。
記者在現場看到,一男子仍在現場辱罵公交車司機,他一會兒上前追打司機,一會兒上車大罵勘查現場的交警。“我是‘處長’,你們想干嗎?公家的事沒什么處理不了的!”
【點燃思維】在街上與公交車司機爭執并動手打人,嚴重損害了公職人員的形象;作為領導,完全失去了領導者的風范。叫囂“我是處長”,更是對權力的一種褻瀆。習近平副主席最近指出:“權為民所賦”,這是對權力內涵的最好概括。掌好權、用好權,將權力轉化為為人民服務的動力,才能受到人民的擁護。
【適用話題】官本位思潮 道德與修養 法制教育 人格
十七、世博園區的大學生清潔工
穿著寬松而不合身的保潔服,劉穎慧一手拿掃帚,一手拿簸箕,在高架步道下認真地打掃衛生。從背后看,她和普通的保潔工人無異,轉過頭大家才發現,她竟是21歲的可愛女孩。劉穎慧是淄博職業學院大二學生,專業是韓語。2010年4月1日,她與55名同學來到世博園,成為上海東晨市容清潔服務有限公司的大學生保潔員。一開始還有貪玩的心態,不過幾天后,劉穎慧就感受到了保潔工人的不容易。公司并不因為她們是大學生就稍存優待,每天工作12個小時,早上先過來擦拭和歸位公共設施,接著是清掃垃圾,晚上還要把垃圾桶分袋套裝。“起初多少有點不適應,體力活很多,比如我手里的工具,公司要求是不能挨地的。”不過,讓劉穎慧心情更為起伏的是一些游客的態度,因為時常在清掃時笤帚不小心會碰到一些人,就會遭到數落和抱怨。經過4個月的鍛煉,劉穎慧對保潔工作有了全新認識。“感覺這個工作特別重要,如果沒有保潔工人,真難想象園區會變成什么樣子。”
【點燃思維】大學生只有放下架子,才能更快地融入社會。無論是志愿者,還是保潔工,都是為人民服務,都是為世博作貢獻。也許,這段難忘的工作經歷會讓人變得更加成熟,讓人的心理承受能力變得更強。只有到一線做過事,以后到管理崗位上才能了解一線員工的辛苦和需求,也才能更好地承擔起自己的責任。
【適用話題】苦與樂 實踐出真知 地位 人生觀、價值觀 轉變觀念
十八、中國城市爭奪“名人故里”
折射功利文化遺產保護觀
2010年端午節,湖北秭歸和江蘇蘇州再起爭執,秭歸認為端午源起屈原投江,蘇州則斷定是為了紀念伍子胥。延伸出來的爭議還有,荊州一直以屈原故里自居。最近又出現爭奪歷史文化名人的新事例,有四個城市聲稱是理學大師朱熹的故鄉,各自以宗譜、辭海定義乃至傳說作為憑據。
近年來,“名人故里”紛爭四起,從炎帝、堯帝、舜帝,到老子、姜尚、皇甫謐,再到諸葛亮、趙云、李白、曹雪芹,乃至文學作品中的人物如西門慶等,都引起了諸多城市之間的爭搶。隨著新版《三國演義》電視劇在全國熱播,諸葛亮究竟躬耕于何處這個問題,讓河南南陽、湖北襄樊(古襄陽所在地)和山東臨沂三地再掀爭論。
【點燃思維】歷史故里的名人留給我們更多的是精神遺產,是文化資源,只代表歷史,代表過去。如果一個地方爭相打“文化牌”,只是一味想著挖掘歷史資源,搶奪一個空虛的名人故里來發展經濟,而不注重培養新一代的名人,挖掘這個時代的文化資源,這個地方必將失去可持續發展的動力。把名人這種文化資源作為利益爭奪的砝碼,是對傳統文化的一種扭曲和炒作。久而久之,過多的經濟因素取代文化內涵,優秀傳統文化就會在這種變形了的爭奪戰中漸漸喪失價值。
【適用話題】繼承與發展 文化反思 精神遺產 源與流 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