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散文詩是兼具詩與散文特點的一種文學樣式。從本質上看,它屬于詩,就如謝冕先生所言:“散文詩只是脫去了詩的外殼,卻始終沒有拋棄詩的內核。它穿上了散文的外衣,而胸膛里跳動的,卻依然是一顆純凈的詩心。”
散文詩是感情的花束,篇幅短小,語言精美,舒展自如。品讀散文詩,我們既能從中感受到詩的韻律,又能找到散文的輕盈與飄逸。散文詩是自我的,它是從作者胸膛里迸發情感的那顆火熱的心;散文詩又是悲憫的,它有容納天下蒼生的情懷。
選文1
我愛我的祖國
□[黎巴嫩]紀伯倫
我愛我的祖國,這愛有一千只關注的眼,有一千只傾聽的耳。
我愛我的祖國,她是一個病弱之軀。我愛我祖國的兒女,他們正在遭難。假如我的祖國身上沒有病痛,她的兒女們靈魂中沒有災難,那我就不會繼續生活在這個時代,不會把日日夜夜消耗在回憶和眷戀中。
我愛我的祖國,我的目光清澈明亮。愛若失去明晰的目光,就會變成愚昧。愛之中的愚昧,既會損傷愛者,也會欺騙被愛者。
我愛我祖國的兒女,我很清醒。愛之中的清醒,不會給情詩罩上外衣,也不會給頌詩戴上首飾。
我愛我的祖國,我在思考。愛之中的思考,不會把被愛者身上的枷鎖想象成柔軟的,也不會把其眼瞼上的憔悴想象成眉黛。
我愛我的祖國,我愛我祖國的兒女。在我的愛中沒有引發迷狂的東西,有的只是一種不變的、不為自己要求什么的、單純樸素的、能帶來甜蜜感的力量。昨天,我造訪了這個城市里的一個家庭。當我走進客廳時,掛在墻上的一張婦人畫像吸引了我的視線。人們告訴我,這是女主人的像。當時我在心里說:為她造像的那位畫家是多么能說謊啊!買下畫像的這位婦人又是多么愚蠢啊!我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這位家庭主婦的臉原本是皺巴巴的,晦暗不明的,而畫上的臉卻是美麗柔和、線條勻稱、一無瑕疵!
當我向這位女主人打聽那位畫家時,她竟滔滔不絕地贊美起那位畫家來,而且變著法兒地夸獎那位畫家的聰明才智。
當我走出這家的大門時,我自言自語道:“這位畫家的所作所為,與大多數人對他們祖國和同胞的愛多么相似啊!這些人只用光榮的線條和功德的油彩來描繪他們的祖國,提到他們的同胞時只用贊詞和頌歌。”
我已得知,那位畫家收到一萬里亞爾(“里亞爾”為阿曼基本貨幣單位之一,相當于“元”)作為他藝術謊言的報酬。哦,那些對他們自己、對他們的人民、對上帝說謊的“愛國主義者們”,賺到了什么呢?
熱愛祖國是人類一種實實在在的感情。倘若智慧和這感情相結合,那這種感情就會化作一種高尚的美德。但是,倘若宣傳與炫耀和它相結合,那它就會變為一種既有害于持這種感情的人,又有損于他的祖國的卑劣丑惡的東西。
因此,讓我們在了解祖國的屈辱和破敗的情況下去愛她吧!
讓我們在看到自己同胞的無聲無息的情況下去愛他們吧!
讓我們在明白我們的母親是個病人、我們中的一部分人軟弱無力離心離德的情況下,去愛我們的母親和那一部分人吧!
讓我們在光明中去愛吧——哪怕在光明中會暴露出缺點和罪愆。因為誰在黑暗中愛,誰就會像永恒之夜中打洞的鼓鼠一樣。
(伊宏編譯,選自《沙與沫》,有刪改)
點讀
“熱愛祖國是人類一種實實在在的感情”——道理或許很簡單,但是,不同的時代總有不同的人在思考同一問題,對同一件事感到迷茫。本文提出了人們應如何愛自己的國家、什么是真正的愛國主義的問題。作者反對盲目的愛國主義,認為愛之中的愚昧,既會損傷愛者,也會欺騙被愛者;提出愛國主義必須和智慧結合在一起。他還強調,絕不能做說謊的愛國主義者;其口號是——“讓我們在光明中去愛吧——哪怕在光明中會暴露出缺點和罪愆”!全文緊緊圍繞“我愛我的祖國”與“我愛我祖國的兒女”兩個中心句反復詠嘆,不斷強化內在的情感。
選文2
蠶
□雷舒雁
她在自己的生活中織下了一個厚厚的繭。
那是用一種細細的、柔韌的、若有若無的絲織成的,是痛苦的絲織成的。
她埋怨,氣惱,然后就是焦急,甚至自己折磨自己。她想用死來結束自己,同時用死來對這突不破的網表示抗議。
但是,她終于被疲勞征服了,沉沉地睡過去。她做了許多夢,那是關于花和草地的夢,是關于風和水的夢,是關于陽光和彩虹的夢,還有關于愛的追逐以及生兒育女的夢……
在夢里,她得到了安定和欣慰,得到了力量和熱情,得到了關于生的可貴。
當她一覺醒來,她突然明白拯救自己的,只有自己。于是,她便用牙齒把自己吐的絲一根根咬斷,咬破自己織下的繭。
果然,新的光芒向她投來,像云隙間的陽光刺激著她的眼睛。新的空氣,像清新的酒,使她陶醉。
她簡直要跳起來了!
她簡直要飛起來了!
一伸腰,果然飛起來了,原來就在她沉睡的時刻,背上長出了兩片多粉的翅膀。
從此,她便記住了這一切,她把這些告訴了子孫們:你織的繭,得你自己去咬破!
蠶,就是這樣一代一代傳下來。
(選自《短書》)
點讀
本文是一篇富有哲理的散文詩。它用簡潔流暢的語言,講述了一個美麗的寓言故事:她(擬人化的蠶始祖)用痛苦的絲織就了繭,為了沖破繭,又一根一根咬斷自己的絲。最后,她由蛹變成了蛾,飛起來了。
本文的每一個細節都有豐富的象征意義,如蠶的經歷啟發我們想到,人生中許多不幸的遭際與窘境其實都是“作繭自縛”的結果,戰勝了自己,一切困難都將迎刃而解。我們還可以將理解推向深層,蠶由蛹到蛾的蛻變過程隱喻人的生命狀態由不自由到自由境界的艱難過程——人類的文明發展史,就是一部追求自由、走近自由的莊嚴歷史。
選文3
一滴水
□[英國]拉加托斯
這一滴水也許是尼格拉瀑布的一部分,它也許曾經有過顯赫的奇跡呢。
也許只是臉盆里的一個肥皂泡,但它卻有洗凈勞動者污垢的功效;也許給搞到威士忌酒里去,成為天才家所意想不到的歡樂的對象。
再也許是一滴圣水,灑在新生的嬰兒身上,來祝福他的長命。
也許這滴水,你把它燒開,是給伯母瑪麗喝的茶。茶的味兒非常香,很能贏得她的喜歡。她也許把你的缺點都忘掉了,馬上喚她的律師來,正式承認你作為她的繼承人呢!
這一滴水也許是人臉上的汗,所以也許會蘊涵有勞動、煩惱甚至痛苦的意思。
也許是你愛人嘴唇上表示愉快和舒服的東西。
也許是天上落下來的一滴雨。
也許是快樂得發了狂的一滴淚,不然,就是痛苦得哭出聲來的一滴淚。
一滴水而已……麻雀喝了,使它得到片刻的精神安慰。可是一下子,麻雀會忘記了的。
再也許,只是花叢里的一滴露水,被花的小口吸進去之后,這花便給一個可愛的小姑娘采去了,做了香水灑在身上,這水就成為她的愛人迷惑地追求她的東西。
你別小看了它。它,一滴水,本身簡直就是宇宙的縮影。
(伊佐編譯,選自《青年必知名家散文》)
點讀
本文從“一滴水”寫到整個的水和宇宙世界,向人們展示了水在大自然和人類社會生活中的巨大功用,熱情地贊頌了水博大的胸懷與無私奉獻的精神。作者展開豐富、奇特的聯想與想象,從平凡的一滴水寫起,向四面八方延展開來,從瀑布到制酒、泡茶,從汗水、淚水、露水到香水……波瀾起伏,增強了作品的藝術魅力。
本文意境深遠,給讀者以啟迪。它告訴我們:小是大的構成,小也可以包容大;一滴水是整個“宇宙的縮影”。
選文4
常常愛惜
□畢淑敏
拾起一穗遺落在秋天原野上的麥芒時,我們心中會涌起一種情感……
當水龍頭正醞釀著滴落一顆橢圓形的水珠,一只手緊緊擰住閘門時,我們心中會涌起一種情感……
當凝望寶藍的天空因為濃霧而渾渾噩噩時,我們心中會涌起一種情感……
當注視到一個正義的人無法捍衛自己的尊嚴,孤苦無助的時候,我們心中會涌起一種情感……
人類將這種痛而波動的感覺命名為:愛惜。
我們讀這兩個字的時候,通常要放低了聲音,徐徐地從肺腑最柔軟的孔腔吐出,怕驚碎了這薄而透明的溫情。
愛惜的大前提是,愛。愛是人類一種最珍貴的體驗,它發源于深刻的本能和綿綿的眷戀。愛先于任何其他感情,輕輕沁入嬰兒小而玲瓏的心靈。愛那給予生命的母親,愛那清冷的空氣和滑潤的乳汁,愛溫暖的太陽和柔和的撫愛,愛飛舞的光影和若隱若現的樂聲……
愛惜的土壤是喜歡。當我們喜歡某種東西的時候,就希冀它的長久和廣大,憂郁它的衰減和短暫。當我們對喜愛之物懷有難以把握的憂慮時,吝嗇是一個常會首選的對策。我們會儉省珍貴的資源,我們會珍愛不可重復的時光,我們會制造機會以期重享愉悅,我們會細水長流反復咀嚼快樂。
于是,愛惜就在不知不覺中產生了。
當我們愛惜的時候,保護的勇氣和奮斗的果敢也同時滋生。真愛,須用生命護衛;真愛,就會義無反顧。沒有保護的愛惜,是一朵無蕊的花,可以艷麗,卻斷無果實。沒有愛惜保護,是粗糲和逼人的威迫,是強權而不是心心相印。
愛惜常常發生,在我們不經意的時候,打濕眼簾。
愛惜好比一只竹籃,隨著人生的進步,它越編越大了,盛著人自身,盛著綠色,盛著地球上所有的物種,盛著天空和海洋。
(選自《人民文摘》2008年第1期)
點讀
本文由四個獨立成段的排比句切入,引出主題;接著闡釋“愛惜”的產生和成長;最后用一個越編越大的竹籃比喻“愛惜”的作用,收束全篇,意猶未盡。
作者不寫驚天動地的大事,她寫的就是尋常的生活細節——那些最容易被人忽視的事物。然后,作者輔以準確的形容和修飾(那些詞語都是溫情脈脈的)。于是,我們就感到楊柳清風拂面而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