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邊的榕樹上,知了在聲聲叫著夏天……”每當唱起這首歌,我總會有一種莫名的感動。我有一個快樂的童年,花鳥草蟲與我做伴。童年的我可以在大自然的懷抱里盡情玩樂!
小不點
我坐在田埂上,迎著滿面的春風,用一根小棒做著一項偉大而空前的“工程”——挖地洞。累了便躺在土地上,衣服上沾滿了土和草葉。在長滿蠶豆與豌豆的麥田邊,我順手摘一個豌豆的豆莢,剝開,用手捏著圓圓的豆粒,放到嘴里,輕輕一嚼,甜絲絲的;我又拽一個蠶豆的豆莢,剝開,綠色的小豆從里面跳了出來,我撮起一粒,放到嘴里,怎么有一股青澀的味道!我連忙吐出來,用臟兮兮的小手把剩余的幾粒小豆都埋到地洞里,蓋上土,踏平。小洞沒了,卻多了許多我的小腳印和希望。
長大點
長大點,我知道了神舟五號和楊利偉。剛好,媽媽給我買了兩只可愛的小雞,它們長著小小的翅膀。我想,它們有翅膀就一定可以飛。一開始,我把一只小雞捧在手上,掂一掂,它只是將小翅膀撲扇幾下,就是不敢跳,于是,我把它輕輕一扔,小雞張開了翅膀,安全地落到了地上,我高興極了。一次、兩次、三次……小雞們已不怕從我的手里往地下跳了;一天、兩天、三天……小雞們飛得越來越高。我對小雞說:“再堅持一下,就能實現你們的‘航天’夢想了!”小雞們似乎能聽懂我的話,高興得直撲扇翅膀。每次練完后,我都帶小雞到田邊捉蟲吃,來犒勞一下它們。
后來呀
上小學后,我讀了《唐詩三百首》,也背了不少童謠,都是關于小貓呀,小狗呀,小兔呀。我最喜歡的就是《幼兒畫報》。翻著畫報,念著童謠,又唱又跳,那高興勁兒,甭提了。不過,過不了一會兒,我總會被媽媽帶到《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的世界中去。
而現在
現在,我踏進了初中的大門,我在書海里遨游,從一本本散發著濃濃墨香的書中,我得到了實實在在的快樂。我在緊張的學習之余,總會哼唱羅大佑的“童年”的旋律:“一寸光陰一寸金,老師說過‘寸金難買寸光陰’……”
“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輕輕的招手,作別西天的云彩。”童年悄悄地離我遠去了,但是我心中的童謠卻帶給我永遠的一顆童心,一片純真,一份快樂,伴我成長!
萬變點評
作者能從《鄉愁》一詩中受到啟發,創造性地擬寫四個小標題,按照時間順序向讀者展示一幅幅生動的童年生活畫卷,字里行間充溢著童真童趣。這是本文構思匠心獨具之處。本文描寫細膩傳神,使人如臨其境,并能激起我們的情感共鳴。
【指導并置評: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