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
家鄉是一個小小的搖籃。
我在里頭,
父母在外頭。
長大后,
家鄉是一個靜靜的港灣。
我在起航,
父母在守候。
后來啊,
家鄉是一座古老的鄉村。
我在外頭,
父母在里頭。
而將來,
家鄉是一個甜甜的美夢。
我在里頭,
鄉親也在里頭。
推薦理由
曾聽過這么一句話:“借他人酒杯,澆自己塊壘。”顯而易見,這首小詩是作者套用了余光中那首膾炙人口的《鄉愁》的形式。然而,這首小詩很值得玩味,其可取之處正在于作者借助我們熟悉的形式,表達了自己對家鄉的獨特認識和個人感悟,情真意切。透過這首小詩,我們可以感受到父母對作者成長的呵護與牽掛,父母為生活勞碌奔波,作者對父母的思念以及對未來的憧憬,而家鄉正是串聯這一切的紐帶。法國作家阿納托爾·法朗士曾說過:“形式是一只金瓶,思想之花插入其內,便可流芳百世。”當然,我們期待作者能創作出自己的“金瓶”。
本文的思想意義深刻、幽遠,可以延伸到我們每一個人身上。為了生活,為了理想,人們都在“家鄉的圍墻”內外進進出出,來來往往,身影交錯,而我們心中的家鄉,始終是我們永遠不變的精神家園。
【指導并置評:陳桂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