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導引】
寬容是一種氣度,也是一種美德。能夠用博大的胸襟寬恕別人,生活中便少了許多以怨報怨的仇恨和無休止的冤冤相報。學會原諒別人,也會使自己的心靈獲得最終的安寧。哪怕是不共戴天的仇恨,只要相互寬容,我們的內心也會像花兒一樣開得絢爛。這就是寬容的力量。
【選文一】
寬容是一種愛
□肖復興
有一首小詩這樣寫道:“學會寬容/也學會愛/不要聽信青蛙們的嘲笑/蝌蚪/那又黑又長的尾巴……/允許蝌蚪的存在/才會有夏夜的蛙聲。”
寬容是一種愛。
在激烈的競爭社會,在唯利是圖的商業時代,寬容同忠厚一樣都成了無用的別名,讓位于針尖對麥芒的斤斤計較。但是,我還是要說:寬容是一種愛。
18世紀的法國科學家普魯斯特和貝索勒是一對論敵,他們關于“定比”這一定律爭論了九年之久,各執一詞,誰也不讓誰。最后的結果,是以普魯斯特的勝利而告終,普魯斯特成為了“定比”這一科學定律的發明者。但他并未因此而得意忘形,據天功為己有。他真誠地對曾激烈反對過他的論敵貝索勒說:“要不是你一次次的質疑,我是很難把定比定律深入地研究下去的。”同時,他特別向公眾宣告,發現定比定律,貝索勒有一半的功勞。
這就是寬容。允許別人的反對,并不計較別人的態度,而充分看待別人的長處,并吸收其營養。這種寬容是一泓溫情而透明的湖,讓所有一切映在湖面上,天色云影、落花流水。這種寬容讓人感動。
我們的生活日益紛繁復雜,頭頂的天空并不盡是梵高涂抹的一片燦爛的金黃色,腳下的大地也不如天安門廣場一樣平坦。煩惱、憂愁、甚至能讓我們惱怒、無法容忍的事情,可能天天會摩肩接踵而來——才下眉頭,卻上心頭,抽刀斷水水更流。我說的寬容,并不是讓你毫無原則地一味退讓。寬容的前提是對那些可寬容的人或事,寬容的核心是愛。寬容,不是去對付,去虛與委蛇,而是以心對心去包容,去化解,去讓這個越發世故、物化和勢利的粗糙世界變得濕潤一些。而不是什么都要劍拔弩張,什么都要斤斤計較,什么都要你死我活,什么都要鉤心斗角。即使我們一時難以做到如普魯斯特一樣成為一泓深邃的湖,我們起碼可以做到如一只青蛙去寬容蝌蚪一樣,讓溫暖的夏夜充滿嘹亮的蛙鳴。我們面前的世界不也會多一份美好,自己的心里不也多一些寬慰嗎?
寬容是一種愛,要相信,斤斤計較的人、工于心計的人、心胸狹窄的人、心狠手辣的人……可能一時會占得許多便宜,或陰謀得逞,或飛黃騰達,或春光占盡,或獨占鰲頭……但不要對寬容的力量喪失信心。用寬容所付出的愛,在以后的日子里總有一天一定會得到回報,也許來自你的朋友,也許來自你的對手,也許來自你的上司,也許更來自時間的檢驗。
寬容,是我們自己一幅健康的心電圖,是這個世界一張美好的通行證!
(選自《新一代》2006年第4期,有改動)
閱讀思考
1.簡要分析文中第一自然段小詩的含義。
2.文中很多句子富有哲理,分析文章最后一自然段所包含的意蘊。
3.文章的寫作目的是什么?
【選文二】
寬容的故事
□李文忠
一位德高望重的長老,在寺院的高墻邊發現一把座椅,他知道有人借此越墻到寺外。長老搬走了椅子,憑感覺在這兒等候,午夜,外出的小和尚爬上墻,再跳到“椅子”上,他覺得“椅子”不似先前硬,軟軟的甚至有點兒彈性。落地后小和尚定眼一看,才知道椅子已經變成了長老,原來他跳在長老的身上,長老是用脊梁來承接他的。小和尚倉皇離去,這以后一段日子小和尚誠惶誠恐等候著長老的發落。但長老并沒有這樣做,壓根兒沒提及這“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的事。小和尚從長老的寬容中獲得啟示,他收住了心再沒有去翻墻,通過刻苦的修煉,成了寺院里的佼佼者,若干年后,成為這兒的長老。無獨有偶,有位老師發現一位學生上課時時常低著頭畫些什么,有一天他走過去拿起學生的畫,發現畫中的人物正是齜牙咧嘴的自己。老師沒有發火,只是憨憨地笑道,要學生課后再加工畫得更神似一些。而自此那位學生上課時再沒有畫畫,各門課都學得不錯,后來他成為頗有造詣的漫畫家。通過上面的例子,設想一下除去其他因素,歸結到一點:主人公后來有所作為,與當初長老、老師的寬容不無關系,可以說是寬容喚起的羞恥心,矯正了他們的人生之舵。
寬容不僅需要“海量”,更是一種修養促成的智慧,事實上只有那胸襟開闊的人才會自然而然地待人寬容;反之,長老若搬去椅子對小和尚“殺一儆百”也沒什么說不過的,小和尚可能從此收斂,但絕不會真正反省,也就沒以后的故事。同樣,老師對學生的惡作劇通常是大發雷霆,繼而是狠狠批評,但也因為方式太“通常”了,就很難收到“不通常”的效果。其實這都涉及到一個問題,即管理,所謂管理,說到底就是理順人與人的對應關系,使管理者與被管理者之間達到和諧的統一,真正上檔次的管理是一門藝術。
(選自《生活時報》2008年11月20日)
閱讀思考
1.文中長老、老師的寬容對小和尚、學生分別有什么影響?
2.你喜歡文中的長老以及老師嗎?說說你的理由。
本版參考答案見本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