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目標】
所謂照應是指文章中出現在首尾、前后不同地方的內容之間的關照與呼應。具體地說,就是作者在敘述、描寫過程中,先對將要在作品中出現并與中心事件有必然聯系的人物或事件作簡單的交代或暗示(也稱伏筆),然后在事件發展到一定階段后,對前面的伏筆加以回應或詳述。這一伏一應便形成了文章的前呼后應。照應既是謀篇布局的重要手段,又是寫作過程中的一種表現手法,不僅能使文章內容條理清晰、結構緊湊、前后形成有機統一的整體,還能使文章內容互相補充,更加鮮明地突出主題。作文時要注意做好前呼后應,做到前有起因,后有結果;前有問題,后有回答;前面抒情,后面深化。使文章行文自然、層次分明、脈絡清晰。
【技法指津】
1.注意內容與標題的照應。
對于意思醒目鮮明的標題,行文時要處處點題,使文章內容緊湊、中心突出;對于意思含蓄的標題,由于讀者一下子不能完全了解透徹,這就需要在行文時作出交代,點明題目含義,形成正文與標題的照應,便于讀者理解文章的內容。
例如《春》一文的開頭寫盼望春天,結尾用三個比喻句贊美春天,中間描繪了春草、春花、春風、春雨和迎春五個畫面,文章開篇、結尾和中間的多處內容與文章標題形成照應。
2.注意首尾的照應。
文章開頭提到的內容,在結尾時要與之遙相呼應。首尾照應的形式主要有:圓合照應,即首尾內容圓合為一;重復照應,即結尾再次重復開頭的內容;因果照應,即開頭交代事情的起因或結果,結尾點明事情的結果或原因;問答照應,即開頭設問,結尾作概括回答。
例如《行道樹》一文的開頭:“我們是一列樹,立在城市的飛塵里”與結尾:“立在城市的飛塵里,我們是一列憂愁而又快樂的樹”形成了首尾圓合照應。
3.注意行文中內容的前呼后應。
根據表達中心的需要,圍繞一件事或一個問題,隨時自然合理地照應前文,使材料始終圍繞在一條主線上。
例如《走一步,再走一步》一文,前文中作者多次交代自己病弱、不敢冒險,后面寫道:“我落在最后,全身顫抖,冷汗直冒,也跟著他們向上爬。我的心在瘦骨嶙峋的胸腔里咚咚直跳。”“我聽見有人啜泣,正納罕那是誰,結果發現原來是我自己。”后文內容照應了前文中作者的身體衰弱,形成了前呼后應。
4.注意前設懸念后解疑團。
在安排情節或描寫人物時故意先設下懸念,吸引讀者去下文尋找答案,然后在下文用照應的方法釋疑解難。
例如《我心中的星》一文的開頭:“今天早晨,一位初中生急匆匆地趕往學校,后面,一位老大爺在緊緊跟隨。轉眼間,這位初中生迅速閃進了學校,徑直朝教室走去,老大爺也急忙跟了進去。老大爺為什么要跟蹤這位初中生呢?事情還得從上星期天下午說起。”這個開篇之所以精彩,是因為它設置了一個懸念,一下子抓住了讀者的心,讀者不由自主地要往下讀,以便找到解開疑團的答案。
【牛刀小試】
綠葉對根的訴說
□梁紅英
輕輕地打開心窗,我驀然發現:心底刻滿了一個又一個關于您的畫面;嘴邊含著那句對您一次又一次欲言又止的話語。此刻,媽媽,我要對您說“原諒我!謝謝您!”(開篇用“媽媽,我要對您說”,與題目呼應。)
我總認為自己能夠用生平所學為您寫下最美的詩篇,總認為自己能夠在日記本里鐫刻下您的片片深情,總認為自己的思念深處能留住您的青春靚影。直到今日,我才發現在自己自以為是的想法里,竟裝不下您已漸漸消瘦的身體,裝不下您飽嘗歲月辛酸的皺紋。(總體敘寫“我”對媽媽訴說的原因,和開頭形成果與因的照應。)
歲月的轱轆轉動著,一溜煙兒帶走了我快樂的童年。為了實現您心底為我規劃的未來的美好藍圖,您狠心地把我一個人擱在了縣城的姑姑家。在我不得不踏上前往縣城求學列車的那一刻,透過厚厚的車窗玻璃,我雖然看到了您被歲月的輪子碾過的額頭和高高揮舞著的手,但我還是覺得您是這個世界上最殘酷的媽媽。那時候,我的心里除了疼痛,還有對您的絲絲埋怨。
您總是在每一個有月亮的晚上,借著星星灑下的光,在院子里編織著您手里的鞋底,編織著我和弟弟的學費;也總是在每一個朝陽初起的晨曦,您扛起鋤頭去田地里耕種勞作,積攢著家里的每塊磚和瓦。您似乎從未把我放在心上,即便是來城里看我的那些時候,您也總是留下錢就轉身,難得留下一兩句安慰我的話,卻千般叮嚀萬般囑咐地叫我不能想家,不準想家。進入初中的我,除了覺得孤獨,心里還有對您的幾許憎恨。
今天我坐在您的病床前,看著您蒼白的臉,看著您額上的溝壑,我突然明白:我就是那個拖累了您一生的孩子,就是那個您愿受千次痛萬次苦也要讓我有出息的、您藏在心底的寶貝女兒。
(三個段落分寫“我”對媽媽訴說的三個具體原因,和開頭形成果與因的照應。)
在您那被歲月的輪子碾過的額頭上,深藏著愛我的縷縷溫情;車窗前,您和我揮別的手勢里,濃縮著您對我依依不舍的芬芳氣息;那柄秋后的彎曲的瘦鐮,是您為我辛勤操勞而累成的佝僂姿勢;那把掛在梁上的鋤頭,正在為我默默地誦讀一首母親為兒女無私奉獻的樸素的鄉土詩。(排比句中每一句的內容,分別和前文內容形成了呼應。)
今天,我坐在您的病床前默默地對您訴說,我才忽然發現:那些我獨自求學的、已經被歲月掩埋的日子里其實都有您——我親愛的母親;今天在這里訴說我對您的感激,這份對您的愛已經幻化成了一股無窮的力量,促使我——向前,感恩!(結尾和題目、開頭形成呼應。)
【誤區警示】
1.文章前面提出了問題,后面卻石沉大海,沒有回答,出現前言不搭后語的現象。
2.文章后面要說的話,前面缺少交代,有呼無應,出現前后沒有著落的現象。
3.下筆千言,仍然沒有回到主題,出現開篇就偏題、離題的現象。
【延伸訓練】
1.“感謝我的爸爸,感謝我的媽媽,感謝你們當初決定把我生下,感謝你們讓我看到這個世界,還把我辛苦養大,還給我一個溫暖的家。感謝我的老師,是您教我學文化,才有現在的我,在人前還算不差……”
讀著《感謝》的歌詞,你有什么感想?請以“把你的愛握在手中”為題寫一篇文章。寫作過程中要注意前后照應,不少于600字。
2.2009年9月11日,年近六旬的王凱、王銳兩兄弟,為了完成父親的遺愿,拉著由板車改造成的“房車”,載著81歲的老母親,從黑龍江一路走到臺灣旅游,行程達7000多公里。據悉:父親王樹堂當了大半輩子兵,四個孩子全由母親王玉霞一手拉扯大,王樹堂曾許諾帶老伴出門旅游,卻始終沒能如愿,彌留之際叮囑兩個兒子要彌補自己的遺憾。兄弟倆家貧,加上母親暈車,思來想去,就把家里的板車改造成了一個內設三層小屋的“房車”,眾網友把這輛車命名為“感恩號”。
請以“只緣身在此情中”為題寫一篇文章,注意文章的銜接與照應,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