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兒的景象一時是無法全部描繪出來的:一條條小巷將建筑劃成了整整齊齊、有棱有角的方塊格子,外面的道路從四面八方向這條繁華的街道集結,它就是長沙市著名的太平街……
太平街,長375米,寬不過7米,這樣一條不長不寬的老街卻承載著展示湖湘文化魅力、體現傳統商業民俗風情的重任。小時候我也來過太平街,印象中只記得街道兩旁店鋪林立,路邊有很多的燒烤小吃,那“刷刷刷”的爆炒聲,還有令人口中生津的臭豆腐的氣味,都使這條街有了濃厚的民俗氣息。本地盛產一種甜米酒,多半是用這兒的古井水釀出來的,那酒自然是格外香甜,格外醉人,走在街上,耳邊不時響起“賣甜酒嘍”的吆喝聲。我想起了一句俗話“酒香不怕巷子深”,我想即使伙計不叫賣,酒店的生意也會十分興隆。
太平街的房子和地板別具一格,房屋門窗幾乎全是用木頭做成的。九曲回廊,雕龍畫鳳。風火墻、青磚青瓦,有些建筑還是清朝或更早的時候建的,如街口雄偉壯觀的石牌坊、洞庭春茶館舊址、明吉藩王府西牌樓舊址、辛亥革命共進會四正社舊址等文物古跡和近代歷史遺跡。街道上清一色的麻石路,見證了古城長沙的歷史與滄桑。
今天的太平街,已經脫胎換骨。說是復古,其實是重建,太平街已由昔日的商業街變成了供人們休閑、娛樂、旅游的歷史文化街。街上的店鋪大多經營文化產品,筆墨書畫、名家古玩都顯得古色古香。不過,糅合了現代化元素的酒吧、茶館也如雨后春筍般出現在太平街上。像“楚風谷”的成衣店,店里的服裝飾品很具特色,還有些仿古工藝也做得十分精美,古風古韻總讓人有耳目一新之感。
最引人注目的是宜春園古戲臺,在原址修復的宜春園古戲臺再現了清末民國初年繁華古老的民俗街景。還有盛極一時的“乾益升糧棧”,它是由原國務院總理朱镕基的曾伯祖父朱昌琳所開設,已列入“不可移動文物”保護名單,成為了一大人文景觀;另外,賈誼故宅與賈誼祠園林展現了“楚辭漢賦”文化的博大精深。有人說賈誼故居跟長沙的臭豆腐一樣有名。
走出北門,望望身后的太平街,再看看外邊的車水馬龍,我覺得太平街真算得上是迷人的“世外桃源”。置身其中,我體驗到了時光倒流的感覺……
點評
作為一條載滿“長沙記憶”的老街,太平街數百年來一直是長沙繁華的商業中心,并被視為湘商民俗的重要傳承地。作者帶領我們走訪古街,除了讓我們直觀感受到石牌坊、麻石路、風火墻、古戲臺這些標志性古建筑所帶來的視覺沖擊之外,更能讓我們領略到一種歷史積淀所散發的氣息與韻味。有時間和心情時,我們不妨趁著周末逛一逛古老的太平街,品一品老長沙的味道。
【指導并置評:劉先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