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上要放暑假了,暑假正是高溫季節,有些日子還會很悶熱。高溫、悶熱可怕嗎?可怕,因為,一不小心你就會“中招”——中暑了。
什么是中暑
你是否有過這樣的經歷:走著走著,突然眼前發黑、耳朵聽不清了、手腳沒有力氣了、全身冷汗,隱隱約約聽到別人在說:啊呀,看這孩子,臉色發白,嘴唇發白……后來,你什么也不知道了。
這就是中暑。
高溫對身體有什么影響
在高溫天氣里,身體會受到很大影響:調節體溫的“機關”失靈。
這個“機關”叫“體溫調節中樞”,“中樞”就是司令部的意思。
不管天氣炎熱還是寒冷,人的體溫總能保持在37℃上下,這個時候,人沒什么感覺。體溫上升,那就發熱;體溫太低,也會生病。
體溫調節中樞管這個事,發現體溫高了,便散散熱;體溫低了,便產點兒熱,維持正常體溫。
如果司令部受到了迷惑——這往往是病菌干的壞事——它就認為體溫應該超過37℃才對,明明體溫很正常,它卻下命令:不夠高,要產熱,于是身體發寒顫、汗毛豎立……
除了細菌深入到身體里干擾司令部以外,外面的高溫也會通過身體里的血液讓它產生混亂。于是,你就感到頭暈、耳鳴……
為什么會中暑
我們全身的皮膚,對氣溫熱、冷可關心了。太熱了,趕快出汗,把身上的熱帶走;太冷了,打幾個寒顫,讓身子產生熱量……
如果一直暴曬在烈日下,身體里的熱量積聚過多,來不及散熱,人就會昏暈、呼吸困難。
有時氣溫并不是很高,卻很悶,讓人透不過氣來。悶熱雖然也會使人出汗,但汗水不容易離開皮膚,而是“蒙”在皮膚表面,像一層塑料薄膜,把熱擋在身體里,司令部不能好好工作,人就會心慌、眼前發黑……
為什么太疲勞也會中暑
同樣的氣溫、同樣悶熱,有的人不中暑,有的人中暑,就看身體好不好。
身體好的人,他的司令部指揮恰當,身體各個部分也堅決聽從命令。
身體弱的人,無法抵擋高溫、悶熱,于是出現心跳加快、血壓升高、疲倦、嘔吐、氣喘等反應。
所以,我們要好好保護身體,每天鍛煉,讓自己結結實實的。
為什么不是人人中暑
疲勞有各種原因:如身體承受不了的力氣活、做事情的時間太長、睡眠不足……
太疲勞了身體會變弱,變弱的身子對高溫特別敏感。
為什么要補充鹽分
身體要保持37℃左右,可是氣溫卻攀升到了38℃、39℃,司令部說:趕快出汗吧。于是,我們大汗淋漓、汗流浹背、揮汗如雨……可是,汗出著出著沒有了!
沒有汗,就沒法帶走身上的熱量。
制造汗液需要水。在氣溫過高時,汗水流得快、流得多,得不停地喝水,趕上出汗的速度,而且,水中要有鹽分。
鹽對身體來說太重要了。如果你有心嘗一嘗汗水的味道,就知道它是咸的。人的身體里有很多水分,水分中含有一定的鹽。人必須保持這樣濃度的鹽分,才能正常地活著。夏天出汗多,身體里的鹽分排除多,如果不補充鹽分,就會頭暈、惡心……
有些人夏天常常吃不下飯,但“人是鐵飯是鋼”。沒有鋼,哪能有鐵板身子,不補充營養身體肯定會虛弱。
吃飯時要吃菜,吃菜還有一個作用:補充鹽分。
有人天熱吃不下飯菜,用冷飲、果汁代替,一時覺得舒服了,可身體最終會因“渴”鹽而無法支撐。
這么說,要大吃特吃鹽?
不,身體只能接受一定量的鹽分,吃得太多,身體會受不了。現在不少小學生有高血壓、心臟病,跟他們吃鹽太多很有關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