⑨《蘇和的白馬》
[日]大塚勇三/改編
[日]赤羽末吉/圖
[日]猿渡靜子/譯
南海出版公司出版
王英老師講圖畫書:
在我國的北部,有個美麗的地方,它的名字叫內(nèi)蒙古。那里“天蒼蒼,野茫茫,風(fēng)吹草低見牛羊?!痹谀沁|闊(liaokuo)的草原上,牧(mu)民們能歌善舞,他們常常彈著馬頭琴,悠揚的歌聲在草原上回蕩。關(guān)于馬頭琴的來歷,有一個美麗的傳說。這個故事就濃縮在今天老師帶給大家的這本書里,那就是《蘇和的白馬》。
蘇和是一個貧苦的牧羊少年,他與奶奶相依為命,生活在內(nèi)蒙古的大草原上。一天,放牧晚歸的蘇和捧回了一只剛出生的小馬駒(ju)。日月如梭(suo),小馬駒很快長成了一匹駿馬。這馬全身的毛就像白緞(duan)子一樣閃閃發(fā)光,人見人愛。
有一天夜里,蘇和正在睡夢中,被一陣激烈的馬蹄(ti)聲驚醒。原來是一只大灰狼想要進(jìn)入羊群,而小白馬正在抵擋(didang)著大灰狼,不讓它靠近羊群。從此,蘇和更加疼愛自己的小白馬了。
春天到了。王爺府向草原上發(fā)布了一個消息:王爺要在鎮(zhèn)上舉行賽馬大會,獲得第一名的人可以娶王爺?shù)呐畠簽槠蕖LK和騎上自己心愛的白馬參加了比賽,并取得了第一名??墒牵?dāng)王爺看到蘇和是個貧窮的牧羊人時,不僅沒有把自己的女兒嫁給蘇和,還趁機搶走了蘇和的白馬,耀武揚威地打道回府。
但白馬怎么甘心留在王爺身邊,最后,白馬帶著滿身傷回來了,死在了蘇和的身邊。
蘇和按照小白馬托的夢做出了一件樂器,琴桿上端(duan)安上了雕好的馬頭。從此以后,馬頭琴就成了草原上牧民們最喜歡的樂器。它那悠揚動聽的琴聲消除了人們的疲勞(pilao),人們越聽越想聽,再也離不開它了。
當(dāng)老師第一次讀到這個故事的時候,我的眼淚瞬(shun)間溢滿了眼眶(kuang);當(dāng)老師把這個故事帶給班級里的小朋友時,教室里一片寂靜,隨后又發(fā)出輕輕的抽泣聲。我知道大家都被這個故事曲折的情節(jié)所吸引,被故事中感天動地的友情所打動。當(dāng)蘇和看到那只無助的小白馬時把它捧在懷里帶回了家,友情已經(jīng)在心底滋(zi)生;在蘇和和白馬相依相伴、共同成長的過程中,友情已經(jīng)在心間蔓延;白馬為了回到蘇和的身邊,寧愿犧牲自己的生命,友情已經(jīng)在心房綻(zhan)放。最后,用白馬的皮做成的白馬琴陪伴著蘇和的生活,友情融(rong)入了彼此的生命。
萬事開頭難,作文也是如此。起好頭,能為順利地展開文章打下基礎(chǔ)。古人寫文章把好的開頭比作“鳳頭”,是很有道理的。一個能讓人“一見鐘情”,引發(fā)別人無窮遐(xia)思的開頭,往往能讓你的文章增色不少。我們來看看這本書的開頭:內(nèi)蒙古有一種樂器,叫馬頭琴。這種樂器的頂端是馬頭形,所以叫做馬頭琴。關(guān)于它的來歷,有這樣的一種傳說。這樣的開頭簡潔、明了,不啰唆(luosuo)重復(fù),又充滿了懸念,引人遐想。有時只需用一句話就能寫清楚的內(nèi)容,如果在前面加上啰啰唆唆的敘述,反而會使開頭顯得拖泥帶水,讓人讀上去索然無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