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道藏》的編纂及史料研究價值

2011-12-31 00:00:00劉華
知識管理論壇 2011年12期

[摘要] 《道藏》是道教文化典籍的總匯,所收錄的內容不僅廣博且汪洋豐盛,不拘一格,是研究我國文化史的重要資源寶庫,然而,對《道藏》各學科的研究還遠遠不夠。本文在回顧歷代《道藏》編纂的基礎上,闡述《道藏》在哲學、文學、醫學、美學、地理、音樂六方面的學科研究價值。

[關鍵詞]《道藏》 編纂 研究價值

《道藏》所收錄的是明朝以前的一切道經,卷軼浩繁,其內容包含黃帝撰著的許多哲理、兵、醫書籍,道教教義、科儀、符箓、仙傳、山志等大量文獻,道家諸子的名著和各種注本,甚至儒書、醫書、陰陽、卜筮、諸子百家皆有,所涉及的學科有哲學、佛教、軍事、文學、醫學、歷史、天文地理、音樂等,內容廣博且汪洋豐盛,不拘一格,是研究我國文化史的重要資源。

《道藏》與《四庫全書》、《大藏經》同為中華文化遺產的巨大寶庫,其思想文化內涵,遠遠超出宗教范疇,富有多方面的學術文化價值,堪稱一部巨型中國思想文化史叢書,不止為研究道教所必需,對于研究中國傳統文化亦十分重要,值得全面研究,重新評估。

1 《道藏》的編纂歷程回顧

道教形成于東漢順帝時,是我國土生土長的一種宗教,它以老子《道德經》為主要經典,根植于春秋時代的道家,至秦漢期間,形成了黃老學派,內容開始豐富雜駁;東晉年間,出現了道書的結集。葛洪(283-363年)的《抱樸子內篇#8226;遐覽篇》中著錄道書名稱,計670卷,另有符箓500余卷,共計1 200卷。南朝劉宋時,道士陸修靜(406-477年)又廣為搜訪,總括三洞,于南朝宋明帝劉或泰始七年(471年)敕上《三洞經書目錄》。該書是受帝敕令而編的第一部道書目,開三洞分類的先河,陳國符先生稱其是最古道書。

之后,有南北朝時孟法師《玉緯七部經書目》,其書是所知最早使用七部分類法集書,再后有陶弘景《經目》、梁阮孝緒《七錄#8226;仙道錄》、北周《玄都經目》、王延撰經目《三洞珠囊》7卷、《隋朝道書總目》、唐尹文操《玉緯經目》、史崇玄等修《一切道經意義》,整理道經者代不乏人。

由于唐玄宗信奉道教,因此,道書正式編“藏”始于唐玄宗李隆基。在開元年間,李隆基詔令發使搜訪道經,并親加檢閱,列其書為“藏”,名曰《三洞瓊綱》,總3 744卷。從此,道教就有了“藏經”,與佛經并齊。

宋朝開國之后,也同樣信奉道教,真宗趙恒命宰相王欽若總領搜集道書和編纂,得4 359卷,賜名《寶文統錄》。由于其間內容頗有參差,王欽若再請張君房校修,共成4 565卷,題名為《大宋天宮寶藏》。至真宗天禧三年(1019年),寫錄成七部。特別是張君房又撮其精要,寫成《云笈七簽》120卷,這是我們后人了解與研究《大宋天宮寶藏》的主要內容。

宋徵宗趙佶崇寧年間,再次詔令搜訪天下道教遺書,令道士校訂。政和中刊刻藏典,共540函,5 481卷,名為《政和萬壽道藏》,這是道書全藏雕版印刷的開始。可惜《政和萬壽道藏》印本,至今并無幸存。

金章宗完顏璟明昌元年(1190年)詔令刻印《道藏》,兩年后刻成,共6 455卷,稱為《大金玄都寶藏》,存于北京天長觀。泰和二年(1202年),天長觀火災,此版燒毀,金藏印本至今亦無存。

蒙太祖鐵木真成吉思汗,由于崇奉道教,召見長春真人丘處機(1148-1227年)于大雪山,尊為神仙。道士宋德方奉旨倡刊道經。至1244年,全藏刊竣,共7 800多卷。經版存于平陽府永樂鎮(今山西永濟縣東南60公里處)的玄都觀中,亦稱為《玄都寶藏》。

元朝建國后,世祖忽必烈尊信喇嘛教主八思巴。在至元17年(1280年)的一場釋道辯論中,道教失敗,世祖遂下令焚毀《道藏》經版。元《道藏》全部燒毀,印本僅存《云笈七簽》及《太清風露經》,現存國家圖書館。

明成祖朱棣即位之初,就敕命第四十三代天師張宇初編修《道藏》,張宇初去世后,詔令第四十四代天師張宇清繼續修《道藏》,直到英宗朱祁鎮正統九年(1444年)才開始刊版,到正統十年(1445年)才刊刻完竣,名曰《正統道藏》,全藏5 305卷。明萬歷35年(1607年)第五十代天師張國祥奉神宗朱翊鈞命,??獭独m道藏》,補充正統《道藏》,凡32函,共180卷。

明藏刻印完竣,頒在全國名山宮觀。北京白云觀存藏1部,到清代光緒年間,發現已有殘缺,經羽士鄭永祥募金補鈔,于道光25年(1845年)竣工。

1923-1926年,徐世昌、傅增湘等主持,以北京白云觀所藏正、萬《道藏》、《續道藏》為底本,由上海商務印書館影印線裝縮印本,稱為涵芬樓影印《道藏》,每部為1 120冊,為學者研究提供了極大的便利。

1977年,臺灣藝文印書館縮印涵芬樓《道藏》,編為32開本60冊,附目錄1冊,增輯了明清以來的散佚道書15種。

同年新文豐出版公司影印《道藏》,編為16開本60冊,另總目錄1冊。

1986年,日本株式會社中文出版新影印《道藏》,編為16開本36冊,前有目錄1冊。

1988年3月,文物出版社、上海書店和天津古籍出版社影印《道藏》,編為16開本36冊,第一冊有胡道靜先生的《前言》和目錄。該本以原涵芬樓影印本為底本,進行了補缺、糾誤、描殘等工作,是目前最好的版本。

從《道藏》的編纂史可以看出:①歷代皇帝由于比較信奉道教,因此都比較重視編纂《道藏》;②歷代道經隨毀隨增,但都有新道經問世,因此總卷數不斷增加;③造成經書毀壞的原因主要是兵災、火災、焚經及保管不善等,因此《道藏》保存至今極為不易;④由于保存不易,歷代所存資料極其珍貴[1]。

2 《道藏》史料的研究價值

《道藏》保存了自東漢至明萬歷年間的大量道教經典,而道教文化是由中華傳統文化的乳汁養育而成,它和傳統文化的許多領域都有血肉相連的密切關系,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主要支柱之一。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道教文化曾對中國社會的政治、經濟、哲學、文學、藝術、音樂、繪畫、醫學、養生學以及倫理道德、社會習俗的形成與發展等各個方面都產生過深刻的影響。深入研究《道藏》,可有助了解中國的社會歷史和中國的傳統文化,本文從以下幾方面闡述《道藏》的史料研究價值。

2.1《道藏》的哲學研究史料與價值

什么是道家哲學?道家哲學以其獨特的超越性、玄思性和否定性特點,對人類生存進行終極關懷,其本質上提供的是一種生存智慧[2]。道家哲學主要是以老子哲學為代表的一種哲學。主要運用了一種直覺內視的認識方法,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日常的邏輯運演模式,而進入了一種人體智慧體驗的境界,他的哲學否棄經驗知識而崇尚直覺省悟、超越了人類一般的智慧哲學。由于老子的靜觀、玄覽的本質是從抽象中映觀具體,表現出理性觀照與親自體驗的和諧統一,因此,它觀覽的對象又是確定的、明晰的;從功能上說,他的智慧哲學處處顯示了對具體真理的把握,顯示了“道”之智慧的工具性和實效性。[3]以老子和莊子為代表的道家將“道”作為核心范疇,創立了一套包括宇宙論、本體論、認識論和辯證論的理論體系,從而奠定了中國古代哲學的基礎[4]。

國內外許多學者曾對道家哲學有很高的評價。郭沫若曾說:“道家思想可以說壟斷了二千年來的中國學術界”。英國著名學者李約瑟說過:“中國如果沒有道家思想,就會像一棵某些深根已經爛掉的大樹”。可見,道家哲學以其博大精深的思辯內涵,反對獨斷的開放胸懷及古樸恢宏,神奇玄妙的獨特魅力,成為中華民族思想文化發展的重要活水源頭之一,經過幾千年的傳承繁衍輻射到中國傳統文化的各個領域,對我國乃至世界東方文化的形成和發展產生重大影響。

《道藏》中的中國哲學史料極為豐富,主要包括:①含有道教哲學內容的“道經”;②引用或著錄了含有哲學內容的諸子和儒佛著作;③《老子》、《莊子》、《列子》、《亢倉子》、《文子》和《關尹子》、《黃帝陰附經》大量注釋性哲學著作;④易學、數術著作和其他部分哲學著作,也被《道藏》收入。由于文章篇幅所限,下面主要針對三種著作類史料進行闡述,這也是道家哲學的主要精髓所在。

2.1.1《道藏》中的《老子》史料《道藏》收入白文本兩種,注釋51種,稱《老子》為《道德經》。

其版本有西漢魏晉南北朝的“能”帙《道德真經指歸》13卷殘篇,前蜀強思齊《道德真經玄德纂疏》,幾乎全部收輯了嚴遵的《老子指歸》。

隋唐五代初唐高宗、武后時道士李榮撰“絲”帙《道德真經注》4卷殘卷,“慕”帙《道德真經古本篇》不分卷,“易”帙《唐玄宗御注道德真經疏》4卷,“才”帙《唐玄宗御制道德真經疏》4卷,“效”帙《唐玄宗御制道德真經疏》12卷,“器”帙《道德真經論兵要義述》四卷,“能”帙《道德真經新注》4卷,“必”帙《道德真經傳》4卷,“羔、羊、景、行”帙《道德真經廣圣義》50卷,為唐末前蜀杜光庭撰。其序舉歷代詮疏箋注《老子》者61家,并略加注;“使、可、覆”帙《道德真經玄德纂疏》20卷,“信”帙《道德真經注疏》8卷。

宋金時代,有“得”帙《道德經論》4卷,“欲、難”帙《道德真經藏寶纂微篇》10卷,“必”帙《道德真經傳》4卷,“得”帙《道德真經注》4卷,“靡、恃”帙《道德真經集注》10卷,“知”帙《道德真經解》2卷,“才”帙《宋徵宗道德真經御解》4卷,“改”帙《道德真經直解》4卷,“墨、悲”帙《道德真經取善集》12卷,“恃、已、長”帙《道德真經集注》18卷,“長”帙《道德真經集注釋文》1卷,“長”帙《道德真經集注雜說》2卷,“絲”帙《道德真經義解》4卷,“短”帙《道德真經集解》,“彼”帙《道德真經口義》4卷,“莫、忘”帙《道德真經疏義》14卷,“良”帙《宋徵宗道德真經解義》10卷,“悲”帙《道德真經疏義》6卷殘卷,“談”帙《道德真經解》3卷,“罔”帙《道德真經全解》2卷,“過”帙《道德真經四子古道集解》10卷,“罔”帙《道德真經集解》4卷。

元朝時,有“罔”帙《道德真經次解》2卷,“難”帙《道德真經藏室纂微手鈔》2卷殘篇,“量、墨”帙《道德真經衍義手鈔》20卷殘卷,“談”帙《道德會元》2卷,“改”帙《道德真經三解》4卷,“染、詩、讚”帙《道德真經集義》20卷,“彼”帙《道德玄經原旨》4卷,“彼”帙《道德原旨發揮》2卷,“短”帙《道德真經注》4卷,“談”帙《道德真經章句訓頌》2卷,“絲”帙《道德真經注》2卷。

明朝時“男”帙《太明太祖高皇帝御注道德真經》2卷,“ 覆、 器”帙《道德真經集義》10卷,“轂”帙《老子冀》6卷,“慕”帙《道德真經》白文2卷。

2.1.2《道藏》中的《莊子》史料《道藏》中收入《莊子》白文1種,注13種。稱《莊子》為《南華真經》,另有《莊列十論》1種,也附于此。

宋時有“習”帙《南華真經韻音義》14卷,“聽”帙《南華真經章句余事》1卷,“聽”帙《南華真經余事雜錄》2卷,“聽”帙《南華真經直音》不分卷,“聽”帙《南華邈》不分卷,“惡、積”帙《南華真經新傳》20卷,“積”帙《南華真經拾遺》1卷,“建”帙至“傳”帙《南華真經義海纂徽》106卷。

元時有“聽”帙《南華內篇訂正》2卷,明時有“聽、禍、因”帙《南華真經循本》30卷,“振、纓”帙《莊子翼》8卷,“瑟”帙《莊列十論》不分卷,“貞”帙《南華真經》白文本5卷。

2.1.3《道藏》中的其他諸子史料《道藏》中收入《列子》白文本1種,注釋5種,稱《列子》為《沖虛至德真經》,收入《文子》注3種,稱《文子》為《通玄真經》,收入《關尹子》白文本1種,注2種,稱《關尹子》為《無上妙道文始真經》,收入《黃帝陰符經》白文1種,注21種,另附1種《天機經》;此外《道藏》收入易學類著作8種,與哲學史有些關系的數術類著作6種。同時《道藏》收入其他諸子23種,在此不一一詳舉。

總之,《道藏》收入豐富的哲學史料,且其版本都是最珍貴的善本,具有極其重要的哲學研究價值。

2.2 《道藏》的文學研究史料與價值

《道藏》不僅是道書總集,而且已經成為中國傳統文化作品大系,包羅萬象,是一部底蘊十分豐富的文化資料寶庫。郭沫若在《今昔蒲劍》中說:“秦漢以來的一部中國文學史差不多大半是在老莊道家的影響下發展的”[5]?!兜啦亍芬咽杖? 800多年歷史的道教文學,是中國古典文學不可分割的極為重要的一部分,其中的記傳、贊頌、章表類中有不少人物傳記、詩歌辭賦等文學作品,此外還有大量文集,作品大多以傳記、詩詞等形式呈現。

2.2.1《道藏》的散文研究價值《道藏》經書5 000多卷,大半屬于道教散文,包括議論散文、敘事散文、賦體散文三種。

“議論散文”的典型作品是《莊子》,它是先秦文學之典范?!肚f子》之文以極其豐富的創造性想象力為基本特征,運用了夸張、虛構、想象以及物化等語言文學的特殊方法,并以詩的形式、奇特的文風與細膩夸張的語言描寫,體現了濃郁的浪漫主義風格。正如郭沫若先生所說:“莊子他那思想的超脫精微,文辭的清拔恣肆,實在是古今無兩。他的書中有無數的寓言和故事,那文學價值是超過他的哲學價值的?!敝袊郧匾詠碇匾奈膶W家差不多沒有不受莊子影響的[6]。

“敘事散文”以記述為本,還有一些敘事散文側重于故事的記述,例如記錄某位道士的某項活動,介紹某所宮觀的建造變遷情況,這類散文在《道藏》中收入為數不少,具有相當的資料價值與文學價值。其代表作除了南宋白玉蟾的《游仙巖記》,還有《梅仙觀記》、《十三州記》、《神仙感遇傳》、《太上感應篇》、《仙都感》、《歷代崇道記》、《仙苑編珠》等。

“賦體散文”在《道藏》所收入的內容中別具一格。賦體散文的重要特點之一就是鋪排描寫,表現了道士們對大自然的體驗和修道生活,如《擒玄賦》、《金丹賦》、《谷神賦》。在《擒玄賦》中,作者在遣詞造句過程中,注意句式的對仗等修辭手法的應用,特別在其中一篇《道生一》中保持了六朝時的“四六駢文”的風格,文筆特別優美。

2.2.2《道藏》的傳記文學研究價值傳記是中國文學的重要一支,本文主要例舉三種《道藏》中的傳記來闡述其文學價值。

《漢武帝內傳》舊本題漢班固撰,寫的是漢武帝好長生,慕神仙,西王母與上元夫人下降內殿,接見漢武帝的故事,此文用排比句式,寫出演員和各種樂器,以示場面繁華,形容樂器精美多典故,又引用五言詩于散文之中,這兩個特點為后來的話本小說所常用。

西漢劉向《列仙傳》則被尊為神仙志怪的開山之作?!读邢蓚鳌分兴d70多個神仙并不都具有道教色彩,而是呈現出戰國秦漢以來的方仙道、黃老道等多元宗教背景,既近于史書又近于小說,內容上凝聚了先秦兩漢以來神仙這類虛幻的文化人格,在體式上完成了從史書類傳到小說類傳的基本轉變[7]。

東晉葛洪撰的《神仙傳》書中收錄了古代傳說中的84位仙人的事跡。其中故事眾多,篇幅較長,故事情節大多復雜、奇特、生動。其中《欒巴傳》、《王遠傳》、《劉根傳》、《呂恭傳》等,均以想象豐富、記敘生動著稱。《神仙傳》中神異仙術的描寫帶有市井化、平民化,甚至庸?;奶厣髡哂幸獾陀^歷史背景,突出仙術的荒誕離奇,使其文學色彩更為強烈;葛洪運用“局限性敘事視角”,采取對比反襯等手法,以大量的“歷煉”情節來結構全文,大大提高了文本創作的文學藝術性,并使《神仙傳》具有啟悟文學的意義。

2.2.3《道藏》詩詞文學研究價值《道藏》收錄了大量的論道詩詞,具有較高的文學研究價值。如北宋張伯端《悟真篇》,全部由詩詞歌曲等體裁寫成,其中七言律詩16首,絕句64首,五言1首,《西江月》詞12首以及歌曲32首,魏晉魏華存作《黃庭經》皆為七言詩。

《道藏》收錄詩詞以全真派文集最為突出,《道藏提要》稱:“全真派道士能文墨者皆好詩詞歌曲論道、言志、宣教,此為全真教派之一特點,而王喆實開此風”[8]。如金朝劉處玄的《仙樂集》,收錄詩詞歌頌560余首,金朝馬鈺《漸悟集》,收錄詞曲300余首,金朝王丹桂《草堂集》,收詞140余首;元代全真道士《自然集》,輯錄散曲42首,元玄虛子《玄虛子鳴真集》輯七律、七絕詩45首,金尹志平《葆光集》,收詩詞400余首,語錄2則,元祁志誠《西云集》,收錄七絕200余首,金朝馬鈺《洞玄金玉集》,收錄詩詞900余篇,另馬鈺的《丹陽神光燦》,收錄《滿庭芳》詞百首,金末元初李道玄《悟真集》,輯錄詩歌150余首,金王處一《云光集》收錄詩詞600余首,金王重陽《重陽全真集》,收錄詩詞歌頌千余篇。其中詩詞常雜以俚語,形式多樣,古詩、律絕、詞曲,乃至一字詩、三字詩、藏頭詩,無所不有,尤喜填詞?!吨仃柦袒肥赵~曲200余首,《重陽分梨化集》收錄80余首。金丘處機《磻溪集》收錄詩詞歌曲470余首,大多抒情言志,記事寫景之作,其詩詞藝術水平極高,達到“動容無不妙,出語總成真”之境界。

長久以來,這些詩詞不被文學編輯所重視,不予收錄,故難與廣大讀者見面,可喜的是近年來,隨著《道藏》研究的深入,學者開始對《道藏》詩詞予以重視。詞學家唐圭璋編輯的《全金元詞》將《道藏》中金元道士詞收錄,僅重陽和弟子就有2026首收錄,這為我們研究古人詞樂、詞律、詞韻以及詞曲演變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9]。

2.2.4《道藏》咒語文學研究價值《道藏》另一文學研究價值新亮點是道教咒語文學研究。這些咒語雖被認為有神諭的性質,不容虛構與更改,但是道教咒語創作者們的文學修養水平直接影響咒語創作。如果道士文學水平不高,就難以以咒語的形式體現道體博大幽邃的內心感悟,難以在風吼、雷鳴、海嘯等宇宙天地的一切變化中煥發生命的靈動,難以吸收種種文學技巧,譜寫壯麗而優雅的樂章。道教咒語的文學性意蘊是文學價值的內在表現,而它的文學性創作手法則是其文學價值的外在表現。道教咒語的祈求具有現實性,它基本遵循中國傳統中關于幸福、健康、長壽、安寧等人生價值取向,表現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同時也注意反映現實生活中的丑惡,咒語也借助神威來對抗世俗的污濁,表現了文學性中強大的現實主義穿透力[10],如《太上洞淵神咒經》即屬此類。

《太上三元賜福赦罪解厄消災延生保命經》中的咒語,則表現了較強的節奏感,使人們感到在心理上、生理上都流貫著節律的波動,咒語此時是人與神的交感,而節奏性又是萬物生命存在的普遍形式,多為四字句和六字句,多押韻,朗朗上口,易于誦讀,在一定程度上接近古代詩歌的節奏性[11]?!短逄暇耪嬷薪浗瞪竦ぴE》、《上清元始變化寶真上經九靈太妙龜山玄經》中的咒語,使用氣氛渲染較為明顯,表現了咒語充滿氣勢的重要藝術特點。其中咒語文學表現一氣呵成,渾然一體,有氣象宏闊、雍容的藝術特征。

此外《道藏》收錄咒語豐富,還有《太上洞神洞淵神咒治病口章》、《太上正一咒鬼經》、《太上說玄天大圣真武本傳神咒妙經》、《太上洞淵三昧神咒經》、《太上七星神咒經》、《太上三洞神咒經》、《太上洞淵辭瘟神咒妙經》、《元始天尊說十一曜大消災神咒經》等。

《道藏》收錄的大量咒語具有豐富的文學價值,打開了我們的視野,我們可以通過研究咒語的神秘性對創造力的刺激作用,從而在今后的文學創作中利用它,我們還可以研究咒語的文學意味、美學內涵及文化心理關系之間的聯系,剖析咒語樣式與古代詩歌的關系等,從而進一步深化我國的文學研究。

2.3《道藏》的醫學研究史料與價值

在歷史的長河中,道教養生與中國的傳統醫學呈現出彼此交融、相互促進的態勢??梢哉f,道教是中國古代宗教中對傳統醫學發展貢獻最多的宗教。

《道藏》中收入了大量醫學典籍。由于道教和中國的傳統醫學已水乳交融,人們很難分清哪些是純粹的醫學書,哪些是單純的道教著作,下面列舉幾部重要的道教醫學書作為例證。

2.3.1《黃帝內經》道教所尊崇的祖師“黃帝”,唯一的傳世著作《黃帝內經》,奠定了中國傳統醫學的理論基礎,是我國醫學寶庫中現存成書最早的一部醫學典籍,它大約成書于2 000年前的秦漢時期,是研究人的生理學、病理學、診斷學治療原則和藥物學的醫學巨著。中醫作為一個學術體系的形成,也是從《黃帝內經》開始的,所以《黃帝內經》被公認為是中醫學的奠基之作。

2.3.2葛洪《肘后備急方》《道藏》收錄了東晉高道葛洪著《金匱藥方》百卷和《葛仙翁肘后備急方》四卷,書名的意思是常常備在肘后的應急書,是當時隨身常備的實用書籍。書中收集大量的救急用的方子,尤其強調灸法的使用。葛洪同時也是最早觀察和記載結核病、狂犬病的科學家。葛洪對狂犬病采取預防措施,將病兔的腦髓取出制成針劑來預防治療狂犬病的方法,比巴斯德的免役學早上1000多年,而葛洪對天花的記載比西方醫學家雷撤斯要早500多年。他的“沙虱青”病記載比美國醫生帕姆在1878年的記載,要早1500多年。

葛洪對諸多急病的認識可以說是開了我國傳染病學和臨床急病學的先河,因而一直受到后世醫家的推崇?!吨夂髠浼狈健愤€對麻風(癩?。┙晗x、黃疸、急性淋巴結腫大,中風、中毒、精神病、外傷等多種急病診治亦有精辟的論述。

2.3.3陶弘景《本草經集注》南朝道醫陶弘景撰有大量重要的道教著作,達七八十種,他的《本草經集注》是整理《神農本草經》,并增收魏晉間名醫所用新醫的基礎上著作而成的,共載藥物730種,首創沿用至今的藥物分類法,在內容、體例方面為后人撰寫醫書提供了范例,陶洪景被認為是中國醫學發展史上舉足輕重的人物,他整理醫籍,十分尊重原作,決不亂改,他細心、嚴謹、周密實用,是我們整理中醫古籍的一面鏡子。

2.3.4孫思邈《備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道藏》收錄了唐代著名高道、被尊稱為藥王的孫思邈的《孫真人備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集唐代以前診治經驗之大成,對后世醫家影響很大,孫思邈在70歲高齡時完成《備急千金要方》,而《千金翼方》則是在他百歲高齡時完成。孫思邈認為生命的價值貴于千金,而一個處方能救人于危險,價值更當勝于此,因此將“千金要方”作為書名。書中內容包括醫德、本草、制藥、病理等,總計233門,合方論5 300首,是一部科學價值較高的著作。

《道藏》中還收錄了多種道教專用的木草著作,為我們研究古代本草學、礦物學、植物學提供了重要資料,如《白云仙人洞神部》靈草歌,該書有92味草藥,54種草藥圖,大大豐富了中醫藥學的內容;《種芝草法》、《太上靈寶芝草品》,篇內列舉127種靈芝草藥,每種芝草出圖一幅,并附短文介紹源藥產地、形狀、藥性、功用等;《急救仙方》,作者不詳,約出明代、太平部。其有治婦產、外傷、痔瘡、癆瘵等驗方;此外,明代趙宜直編撰的《仙傳外科秘方》,書中收藥方400余個,診治各種內外科雜癥,為一部有臨床實用價值之外科專著。

2.4《道藏》的美術學研究史料與價值

道教美術是宗教、歷史與藝術的交叉點,它所關注的直接對象是道教活動中固態的視覺材料,包括繪畫、雕塑、工藝器物、服飾、建筑、書法等形式。曹齊把道教美術定義為:“以宣傳道教教義與神仙思想為主要內容的造型藝術。包括日常供奉和用于齋醮等祈禳祭祀活動的神仙畫像或雕塑的神像、故事畫、水陸畫以及宮觀的藻飾與法器上的花紋圖案、浮雕等”。道教徒在歷史發展中,記載了豐富的美術學史料,主要記載于符篆、神仙圖像、道術器具等,美學內容涉及書法、繪畫、服飾、建筑、工藝器物、雕塑等。

2.4.1符圖類圖像是文明的一種語言,在文字產生以前,圖像符號是古人唯一的書寫語言,后來一些圖像抽象化,便產生了中國最早的象形文字。文字的出現,標志著圖與文的分道揚鑣。從此以后,圖與文在傳承中國文明的過程中各自扮演著重要角色。道教圖像主要包括符與圖兩個大類:《道藏》中的符原本是一種權力信物,主要用以調動軍隊,漢代時巫師方士們模擬符信,是托之神仙所頒,施之于鬼神世界,謂用它可以“召劫鬼神,鎮壓精怪”的一種語言[11]。其后經過長期發展,道教中產生了各種各樣的符與篆,是美術學者研究我國古代文字與書法的寶庫。

道符是道教文化中比較獨特的現象,其神秘性及宗教內涵引起西方學者的廣泛興趣,賀碧來(Robinet Isabelle )《道教的存思》( Paris: Dewy-Livres,1979 )、勞格文(Lagerwey John )《中國社會和歷史中的道教儀式》(New York: MacMillan, 1987 )等對于道符的研究揭示了符作為現實基礎的不可見力量,并允許人對其進行操縱。當然,道符種類非常多,有一些比較特殊,“五岳真形圖”就是其中的一種。20世紀初,日本學者小川琢治發表《中國地圖學之發達》一文,首次提出五岳真形圖是一種古代地圖,這種觀點后來得到學者的廣泛接受,李約瑟(Needham Joseph)對真形圖的科學價值評價很高,認為真形圖是繪制等高線地圖的早期嘗試,其技法較之現代形式也不遜色[12]。

《道藏》中收錄的符圖類道書數量非常多,如洞真部的《靈寶無量度人上品妙經符圖》、《無量度人上品妙經旁通圖》、《修真太極混元圖》、《修真太極混元指玄圖》、《金液還丹印證圖》、《修真歷驗鈔圖》、《三才定位圖》、《上清洞真九宮紫房圖》、《周易圖》、《易象圖說》、《玄元十子圖》;洞玄部的《上清八道秘言圖》、《上清含象劍鑒圖》、《黃庭內景五藏六腑補泄圖》、《七域修真證品圖》、《洞玄靈寶五岳古本真形圖》;洞神部的《上清金胭帝君五斗三一圖訣》、《四氣攝生圖》、《太上通靈八史圣文真形圖》、《圖經衍義本草》等,共數十種。

2.4.2繪畫類圖《道藏》中的神仙圖像數量也很多,如《金蓮正宗仙源像傳》繪的是老子、全真五祖及七真像;元趙孟順所作《玄元十子圖》繪的是關尹子、文子、庚桑子、南榮子、尹文子、士成子、崔瞿子、柏矩子、列子、莊子十像;《玉清無極總真文昌大洞仙經》繪的是大洞帝尊示現之圖,等等。還有一些比較特殊的圖像,即某位神仙的連環畫集,如《許太史真君圖傳》以圖傳的形式記載了許遜降生、修道、訪師、煉丹、斬蛟、隱居、飛升等事跡,共52幅圖像并十二真君像各一幅;《上清侍帝晨桐柏真人真圖贊》系桐柏真人王子晉得道的連環畫11幅以及圖解和贊詞。下面以《三才定位圖》與《太平經》插圖作為最重要的例證之一。

北宋張商英《三才定位圖》繪的三清天諸神像列位圖,是收錄在《道藏》洞真部靈圖類的一幅宋代大型道教繪畫,這幅畫雖然是道經刻本,而且還有部分殘缺,但由于刻版水平較高,仍然較好地保留了繪畫的原貌。其繪制之精美、內容之豐富、意味之悠長,實是研究宋代道教繪畫以及士大夫佛道融合思想的珍貴資料。古代道教繪畫傳世者不多,宋代的更為珍??;細觀是畫,手法細膩,水平高超,是十分難得的道教藝術品[13],對研究宋代道教繪畫藝術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此圖匿于《道藏》中長期不被重視。

《太平經》為早期道教重要經典,即東漢《太平清領書》,原有170卷,今本僅存57卷。其中有插圖多幅,主要有《乘云駕龍圖》、《東壁圖》、《西壁圖》?!段鞅趫D》與《東壁圖》中的許多建筑繪畫,體現隋唐時期建筑風格與魏晉南北朝有一脈相承之勢,但更加飽滿柔和。《乘云駕龍圖》描繪的是神仙駕龍車天行的景象,其中五條龍栩栩如生,具有一定的藝術價值;《乘云駕龍圖》中的人物服飾也很豐富,對尊者及從官仙童和玉女的描繪極為細致。《西壁圖》中總共畫了17位武士,其形態、動作各不相同,但都惟妙惟肖,生動地刻畫了戰爭的殘酷性。這三幅圖像內容豐富,從整體來看,《太平經》殘卷的這三幅圖中既有人物畫又有山水畫,它對人物及服飾的刻畫比較豐滿生動,線條流暢,筆觸細膩,疏密有致,反映出畫者具有較高的繪畫水平[14]。

2.4.3器具類圖器具圖像是指外丹黃白術及道教法器圖。外丹黃白術器具圖如壇、灶、各類鼎等,集中分布在一些外丹黃白經中,如《大洞金丹大藥之圖》、《黃帝九鼎神丹經決》、《感應十六轉金丹》、《修煉大丹要旨》、《金華沖碧丹經秘旨》、《鉛汞甲庚至寶集成》等。一些內丹經如《金液還丹印證圖》中也有煉丹器具圖。此外,像《上清含象劍鑒圖》中的道教鏡與劍圖、《上清長生寶鑒圖》中的道教鏡圖等都是非常重要的道教法器圖像,對我們研究器具美學有一定意義。

2.5《道藏》的地理學研究史料與價值

地理知識產生于古代社會人們生活和生產之需要,是在觀察、利用和改造地理環境的實踐活動中逐漸積累發展起來的。道教的堪輿之術與中國古代地理科學關系十分密切,實質上就是一種地理方術[17]。由于道教徒出于自身宗教修行目的和需要,必然仰觀天文,俯察地理:察地理者,依吾下經。許多高道都諳熟于地理之學,對地理學思想的發展也頗有貢獻。例如,道教科學家葛洪很早就觀察到了“高山為淵,深谷為陵”這樣的地質變化,認為“此亦大物之變化”。道書中對“滄海桑田”這一海陸變遷的地理現象也有描述。在大地的形狀方面,中國傳統的觀念一直是以“天圓地方”說為主流,但道教學者在《鐘呂傳道集》中卻另有不俗的新見,他就天地日月的形狀和運行規律進行了討論,其中《論日月》有一段呂洞賓和鐘離權關于晝夜的對話,就日月圍繞天地的球狀模型的運行規律做了解釋,像這種以“地球為圓形”的思想是道教對傳統地理學的一個杰出貢獻。

道士在云游過程中,留給后人諸多有價值的地理游記,據今人對《道藏》經書的分類方法,在《道藏》里可歸為地理類的道經有一二十種 [15]。其中較重要的有唐代杜光庭編《洞天福地岳瀆名山記》一卷、金代王初一編的《西岳華山志》1卷、原題上清嗣宗師劉大彬造的《茅山志》33卷、元代劉道明集《武當福地總真集》3卷、元代鄧牧撰的《大滌洞天記》3卷、明代查志隆編《岱史》18卷,等等。道教徒出于自身宗教修行的需要,繪制了大量符圖,其中有相當多是刻畫道教五岳名山地形地貌的山脈圖及描繪道教洞天福地地理信息的圖譜,如《通占大象歷星經》、《天原發微》中的星圖,《太上洞玄靈寶無量度人上品經法》中的二十八星宿圖,《雨腸氣候親機》中的天氣圖,《洞玄靈寶五岳古本真形圖》中的五岳地形圖?!抖葱`寶五岳古本真形圖》的科學思想價值引起中外地圖史學者們的關注,并給予很高的評價。

《長春真人西游記》是一部具有代表性的道教地理學著作。1220年正月,73歲高齡的丘處機率十八弟子,自萊州北行,開始了他前后長達4年、行程數萬里的西游壯舉?!堕L春真人西游記》詳細記載了丘處機北上西域的歷程、沿途地理狀況和風土人情,“門人李志常從行者也,掇其所歷而為之記。凡山川道里之險易,水土風氣之差殊,與夫衣服、飲食、百果、草木、禽蟲之別,粲然靡不畢載。丘處機西游的路線位于西北的蒙古高原和中亞地區,丘處機西行的出發地是萊州(今山東掖縣),最遠到達成吉思汗位于今阿富汗境內的大雪山行宮,其路線不同于以往旅行家(如晉代法顯和唐代玄奘),更具唯一性和典型性。《長春真人西游記》對于研究中國西北、中亞的歷史地理和自然地理有不可替代的地理學價值,丘處機本人因此也以地理學家的身份入載《中國古代科學家傳記》一書中,成為地理學界公認的道教地理學家。

2.6《道藏》的音樂學研究史料與價值

《道藏》中的各種典籍,是按“三洞四輔十二類”的分類方法編排的。十二類中威儀指齋醮禮儀之書,贊頌指步虛詞之類贊揚、歌頌圣尊的辭章,表奏指登壇告盟、啟誓傳度、懺悔祈福方面的關告詞,與道教音樂關系較大。其中以下諸書與道教音樂史料有關:《老君音誦誡經》、《太上洞玄靈寶智能禮贊》、《太上洞玄靈寶真文要解上經》、《太上洞玄靈寶授度儀》、《無上秘要》、《上清靈寶大法》、《道門通教必用集》、《玉音法事》、《無上黃篆大齋立成儀》、《靈寶領教濟度全書》、《道法會元》、《度人經》、《全真清規》、《齋戒錄》、《三官燈儀》、《茅山志》、《眾仙贊頌玄章》、《正一威儀經》、《大明御制玄教樂章》、《仙樂集》、《步虛經》、《會真集》、《漢武帝內傳》、《太上諸天靈書度命妙經》、《玄科》等。茲限于篇幅,簡要介紹《道藏》中三種較有代表性的典籍。

2.6.1《玉音法事》《玉音法事》3卷,收入《道藏》洞玄部贊頌類。是書不著撰人,大概為北宋末或南宋編集。此書為道士舉行齋醮法事時歌唱贊頌之詞曲范本,內載宋真宗、徽宗所制詞曲。卷上載有道曲17首,卷中載有道曲33首,卷下為唱詞總匯,不附樂譜。該書最大特點是譜式奇特,為蜿蜒曲線,有單線、雙線、三線3種形式。曲線大概是作提示曲調旋律之走向之用,從曲線大多數蜿蜒悠長、極少短促平直來看,曲調當是節奏悠緩、曲折婉轉。這種曲線譜在元明清南方高腔的手抄本中多有實物可見。由此可以推測,其曲調當屬于柔婉抒情的“南音”體系;卷下只列唱詞,未附曲線譜,很可能是共用卷上卷中的那些曲調??傊?,《玉音法事》是道教科儀音樂史第一部詞譜兼備的經韻曲集,囊括了歷代和當時流行的大量經韻,首次為道曲線譜等,使之成為研究古代道教音樂之寶貴典籍。這是《道藏》中唯一載有宋代樂譜的書,是道教音樂史和中國音樂史的重要資料[16]。

2.6.2《會真集》《會真集》5卷,約成書于金元年間,原題“超然子王吉昌撰”。收入《道藏》洞真部方法類。卷1為圖說,內載太極圖、五行生數圖、四象生八卦圖等10余幅,每圖后附論說。卷2、卷3為曲集,收入曲子90余首。卷5為詞集,收入詞70余首。從該集所收錄的曲牌名,我們可以得知:金元時期的道教音樂主要來源于民間歌曲和戲曲音樂等世俗音樂,其真正屬于道教音樂曲牌的比較少,形式上已豐富多彩,其曲牌的范圍較廣,曲牌歷史悠久,有唐宋詞調等。

2.6.3《大明御制玄教樂章》《大明御制玄教樂章》(作者不詳),從內容看,認為是永樂帝御制。此書收入《道藏》洞神部表奏類。其內容是輯錄3種道教齋醮樂章,即《醮壇贊詠樂章》、《玄天上帝樂章》、《洪恩靈濟真君樂章》,后附《玄天上帝詞曲》。《大明御制玄教樂章》中的每一曲工尺譜,全為一字一音唱法,有11首符合“起調畢曲”理論,旋律較為呆板,有北曲風格。少數曲名雖取自民間曲牌,如《迎仙客》、《步步高》、《醉仙喜》等,但從一字一音的音樂風格來看,當是明代宮廷所用的祭樂。

3結語

《道藏》按新分類可分為27類:哲學、佛教、文訣、符圖、律、論注、神譜、威儀、頌奏、法術、迷信數、兵法、詩文集、神話、圖畫故事、道教樂曲譜、神仙人物傳記、宮觀山志、游記、代化學、中醫基礎理論、中草藥方術、氣功法、養生、古代性醫學、科學技術和綜合類,涉及政治、經濟、哲學、文學、藝術、音樂、繪畫、建筑、化學、醫學、藥物學、養生學、歷史學、地理學等,由于篇幅有限,在此不一一詳論。許多接觸過《道藏》的國內外學者,對其內涵的豐富多彩皆驚喜萬狀,歡呼自己闖入了一座大型的神奇的博物館,翻開了一部天大的百科全書。愿更多有志之士加入到《道藏》的研究隊伍中來,擔負起中國傳統文化及人類優秀文化傳承之重任。

參考文獻:

[1] 陳國符.道藏源流考.北京:中華書局,1949.

[2] 丁原明.道家對于科學的價值.人文雜志,2006(4):31-36.

[3] 丁原明.老子的智慧及現代價值.發展論壇,1999(3):56-58.

[4] 張廣保.原始道家道論的展開——道家形而上的夢論與生死論.中國哲學史,2002(3):96-106.

[5] 楊建波.道教文學史論稿.武漢:武漢出版社,2001.

[6] 李翠葉.哲學語境下《莊子》人物形象的表現藝術.五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1):38-41.

[7] 陳洪.學術:公私之間的天空.文學評論,2001(3):143-147.

[8] 楊建波.《道教文學史論稿》.武漢:武漢出版社,2001:376.

[9] 長虹.重陽真人師徒詞的特點.中國道教,2001(2):26-29.

[10] W#8226;施密斯.原始宗教與神話.蕭師毅,陳祥春,譯.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87.

[11] 姜生.道符結構、語義及功能研究.社會科學研究,1997(6):87-91.

[12] Joseph N. Science and civilization in China.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59:546.

[13] 王圻,王思義.三才圖會.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

[14] 潘天壽.中國繪畫史.上海: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83.

[15] 朱越利.道藏分類解題.北京:華夏出版社,1996.

[16] 方寶璋,鄭俊暉.中國音樂文獻學.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6.

[作者簡介] 劉華,女,1968年生,副研究館員,發表論文20余篇。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本午夜影院| 欧美www在线观看| 日本人妻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影院| 国产亚洲欧美日韩在线一区| 亚洲午夜久久久精品电影院| 亚洲国产亚洲综合在线尤物| 伊人久久大线影院首页| 在线观看视频99| 日本一区高清| 国产成人精品免费av| 亚洲高清无码精品| 日韩欧美中文| 久久黄色一级视频| 日韩精品无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免费在线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精品| 欧美日韩中文国产va另类| 日韩精品亚洲精品第一页| 片在线无码观看| 国产美女91视频| 日韩无码黄色| 欧美福利在线| 日韩欧美国产三级| 97视频免费看| 国产9191精品免费观看| 青青草91视频| 亚洲成网777777国产精品| 亚洲水蜜桃久久综合网站| 四虎影视库国产精品一区| 国内精品小视频在线| 欧美亚洲中文精品三区| 国产成本人片免费a∨短片| 午夜丁香婷婷| 日本在线免费网站| 97国产在线观看| 成人年鲁鲁在线观看视频| 91一级片| 久久婷婷综合色一区二区| 国产精女同一区二区三区久| 99热这里都是国产精品| 国产成人综合日韩精品无码不卡| 视频二区中文无码| 亚洲欧美日韩色图| 亚洲AⅤ综合在线欧美一区| 国产精品视频系列专区| 日本三级欧美三级| 最新痴汉在线无码AV| 亚洲中文字幕97久久精品少妇| 三上悠亚精品二区在线观看| 成人欧美日韩| 欧美日韩导航| 久久一本精品久久久ー99| 中文字幕日韩久久综合影院| 日韩精品亚洲精品第一页| 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 免费一级α片在线观看| 欧美精品色视频| 自偷自拍三级全三级视频 | 亚洲欧洲综合| 五月丁香在线视频| 亚洲女同一区二区|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农村乱人伦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自拍露脸视频| 中文字幕久久波多野结衣| 久久亚洲综合伊人| 日韩人妻精品一区| 精品亚洲欧美中文字幕在线看| 亚洲最新网址| 亚洲福利片无码最新在线播放| 国产jizzjizz视频| 亚洲有无码中文网| 国产va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极品美女自在线| 亚洲av综合网| 亚洲欧洲自拍拍偷午夜色无码| 免费无码又爽又黄又刺激网站 | 免费一级毛片不卡在线播放| 一级全黄毛片| 国产AV毛片| 91久久国产热精品免费| 欧美亚洲日韩中文| 亚洲成av人无码综合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