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桌,是指茶會擺置泡茶和飲茶器具以便于人們操作泡茶和飲茶的地方。古時候還沒有桌、椅前,鋪設席子在地上,人坐在席上稱“席位”,擺在地上第一層的席子稱“筵”,筵上擺放飲食物品,人圍繞四周坐下,各自食飲或相會合食飲。
椅子、桌子相繼出現后便取代了筵席,人們開始坐在椅子上,飲食器皿擺在桌子上,形成圍桌合飲的方式。明朝盛行散茶壺泡,圍桌臺飲更是順理成章了。
茶器皿,是指煮茶和飲茶的器具,如壺、杯、碗等。古代的泡茶器皿非常豐富,有金屬的金壺、銀壺、銅壺、錫壺、合金壺,也有陶瓷的瓷壺、紫砂陶等,還有漆器、玉器、水晶、瑪瑙等茶器,這些茶器也有無窮的品色。
陸羽在《茶經》中列舉的煮茶和飲茶的29種器皿,如今已省略許多,取水可用自來水,煮水可用隨手泡的電壺等,只需12種就可以了,通常不外茶壺、茶杯(茶碗、茶盅、茶盞)、壺承、茶海(又名公道杯)、蓋置、杯托、茶匙、茶則、茶荷、水方、煮水器、茶倉等泡茶、飲茶的器皿,還有一些配套的茶具,沾水用的茶巾,放置茶杯用的茶盤,覆蓋茶器的方巾,鋪在茶桌上的桌巾,墊茶器的墊巾等。
茶藝用的茶桌,以長90厘米,寬60厘米,加減2厘米為原則,高度較辦公桌、餐桌矮4厘米,長與寬的比率成最美的黃金分割定律,茶桌置茶室東座,即進門的左手面。
茶藝的體統包含插花、點香、掛畫、泡茶。插花置茶藝師的右后方,點香置茶藝師的左后方,香臺要高于花臺,茶掛懸掛于茶藝師后方中央稍偏右處。
茶桌面劃分為九格,茶藝師坐在靠茶桌內沿正中軸座位,煮水器在左邊,水方置桌面左邊的第二格與煮水器成斜線上。茶壺置茶桌的中軸在線靠茶師前沿,即中間靠茶藝師的第一格,茶海置茶桌面中間的第二格與茶壺成斜線上,茶杯、杯托、茶巾、茶則、茶匙、茶倉等輔器,置茶桌面右邊靠茶藝師的第一二格。將茶器依序擺置,在茶桌上形成陰陽五行的太極完美圖形狀態,茶藝師在操作茶器之間,動作與茶器就能相對平衡地轉化。操作茶器時,依從外向內、由遠而近的程序,兩手動作以曲線不交叉的手勢為原則,左右向內畫圈,形成太極運行的弧線進行,體現茶文化立論根基是在中華文化的基礎之上。
太極由陰、陽兩元素組成,是形成天地萬物的根本,而陰陽分開來又為木、火、土、金、水。五種基本物質的運行和變化所構成,稱為五行。陰陽五行學說是強調宇宙的整體概念,描繪事物的結構關系和運動形式,陰陽,是一種對立統一理論,五行,是一種普通系統論。
中華茶藝奠基在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上,而太極、陰陽五行的理論是中華文化發展的根本,尤其是哲學、醫學、學術思想等的主要理論基礎?!疤珮O理也,陰陽五行氣也。理必寓乎氣,氣不離乎理?!笔裁词恰袄怼?“理”是宇宙人生的真相;什么是“氣”?“氣”是宇宙間一切事物發生、發展的總根源。理靜,氣動;靜動結合是中華茶藝運行的形式與內涵。
當茶藝表演時,心平氣和,靜坐泡茶,這樣就能夠感受到理和氣的存在。中華茶藝必須合乎美學,合乎科學。立論在優美傳統文化的基礎上才能代表先進文化發展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