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名“椿圮埔”的竹山鎮是南投縣最早開發的地方,自古即是著名的“入爵地”,號稱“前山第一城”。
早在上世紀80年代就有照鏡山等地大量種植茶樹,目前茶園已擴及至山坪頂、后埔、社寮、瑞竹、大鞍、軟鞍、流滕坪、杉林溪、延平、延山、羊仔彎以及龍鳳峽等處,海拔高度有300米~1800米的極大差異。盡管高山茶區主要在杉林溪與大鞍山兩地,不過由于“杉林溪高山茶”的名氣太大,連帶也使得各區茶品競相以杉林溪茶為號召,從目前竹山鎮農會也已建立“杉林溪茶”的品牌,即可感受杉林溪名號的魅力。
與溪頭齊名的杉林溪風景區,以自然森林美景聞名。同樣的,擁有如詩如畫的夢幻景致也是竹山茶區最大的特色,例如高海拔的軟鞍、杉林溪、龍鳳峽,或中低海拔的山坪頂等地,近年都深受攝影家的青睞。我曾受聘擔任“臺灣采風”攝影競賽評審多年,幾乎年年都有眾多來自竹山茶園美麗的倩影參賽,其中又以鄰近竹山“天梯”的軟鞍八卦茶園最多。
八卦茶園其實一點也不八卦,原本只是坐落在竹山鎮大鞍里五寮巷,云霧裊繞之間的軟鞍“宏一”茶園,海拔1300米一1580米,卻因為其中一處茶樹環繞圓形山丘仿如八卦,在網絡廣為流傳而聲名大噪。不過,由于觀看或拍攝完整的八卦茶園,必須直上山頂的“雍富茶園”才能一覽全貌,加上主人林衍宏的熱情好客,反而讓雍富聲名凌駕八卦之上,也使得整個軟鞍茶區都納入美麗的八卦之中。尤其每當春茶采收之際,“阿宏”都會提前以簡訊或mail通知朋友們前往獵景。而成了大批”好攝客”聚集的焦點。由于海拔高,午后往往會有濃濃的云霧籠罩,因此務必趕在早上11時前抵達才不致扼腕。
軟鞍茶區一年采收四次,春茶約在4月中旬、夏茶在6月底、秋茶在9月初、冬茶則在11月初。阿宏說由于海拔夠高,夏茶滋味依然甘醇飽滿,強烈的“山韻”也絲毫未減。
八卦茶園的亮麗景觀為地方產業打開了高知名度,茶農也都順著梯田地形將茶樹修剪得整齊有序。因此不僅圓頂的八卦教人著迷,整座山頂上圈圈環繞的茶園,伴著山嵐云霧的飄渺意象也仿佛人間仙境,加上采茶期間茶廠里傳來的陣陣茶香,更讓人深深沉醉。趁著起霧的空檔,我在雍富茶園偌大的制茶廠內隨意閑逛,發現墻面上貼滿了各家電視臺前來采訪的照片,其中不乏演藝界或政治圈名人,八卦果然深受大家喜愛。
1992年開始來此種茶,阿宏說目前擔任大鞍里里長的爸爸林雍富才是開山祖師,他算是第二代了。種植茶樹全部為青心烏龍,除了豐沛的水氣無須灑水灌溉外,全部施以天然有機肥料。他說豆肥能提高茶葉的甜度,花生能提高茶葉香氣。我當場要求阿宏取出新制的春茶,以小壺沖泡后,但見蜜綠清澈的湯色。緩緩釋出一股馥郁幽芳,冉冉飄逸擴散。輕啜入口入喉,甘醇的口感在舌尖與喉間回吐的熟韻交會舞動,更有飽滿的山靈之氣慢慢沁入心腑,令人激賞。
另—個著名茶區在海拔1600米~1800米的龍鳳峽。午后幾乎都籠罩在一片迷霧之中,能見度往往僅及30米,令人有如置身太虛仙境。由于長年低溫,冬季霜降頻繁,因此茶樹生長期長,一年只采收三次。尤其茶園大多育于杉林之間,山靈之氣終年滋養熏陶,苦中帶甘的成茶口感不僅異于其它高山茶,且冷礦味中兼有杉味,茶湯鮮艷蜜綠,帶有淡雅的花香,飲之甘醇順暢,別有一番滋味。頂級的杉林溪冬茶滋味尤其濃稠甘醇,帶有特殊的蜜香味。
不過龍鳳峽茶區并非處于峽谷之中,而僅是一個美麗的地名。從杉林溪公路沿著十二生肖的標示前進,在“龍”字旁轉入龍鳳峽,被蜿蜒細長的產業道路切割為二的山區,還真有幾分“峽谷”的風貌。透過車窗,烏瞰如巨浪傾泄而下且陡峭延伸的茶園,以及點綴其間的農舍、茶廠、杉林與竹林。歐洲的田野風情盡在眼前。尤其每年4月春茶采收期間,大塊渲染后的綠地毯翻越一個又一個山頭,茶園綠浪之間,采茶婦女仿佛悠游搖擺的熱帶魚群,黃色、紅色、橙色、藍色的斗笠或草帽或頭巾或服飾或簍筐,相互交晃競艷。
此外,趕在冬茶采收季節前往竹山鎮山坪頂茶區,處處可見茶園高低起伏的綠浪。以及閩南式三合院交相錯落、屋舍井然、雞犬相聞的桃花源意象。冬日更有滿山遍野猛艷簇簇的的圣誕紅,在山坡或道路兩旁勾勒出一道道美麗的弧線,令人感受冬茶的尊貴。
山坪頂山坡地大多已開發為茶園。茶園相連廣達300多公頃,種植茶樹以金萱為主,也是全臺最大單一品種金萱茶專業區。由于氣候溫和,海拔適中,不僅非常適合栽種金萱,還能得天獨厚地一年采收七次,除了春、夏、大小暑、秋、冬等五次茶期外,在春茶采摘前還能采一次早春茶,冬茶后則有冬片茶。每到茶葉采收期,翠綠的茶園點綴著頭戴斗笠腰纏竹簍的采茶婦女,在茶園高低起伏的綠浪中忙碌穿梭。五顏六色的服飾與頭巾洋溢著盎然生機,繽紛的景致與陣陣茶香交織成山坪頂最動人的畫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