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人們形容一個人愛喝茶會言其“嗜茶”,而“奢茶”程度更甚,有著超乎常理、過分的意味,用時下流行的字眼表達便是“控”。
雖然茶在中國人日常生活中與柴米油鹽醬醋這些“廚房必需品”等而視之。但是它的身份有時卻非常特殊,身價甚至可以貴比黃金,成為深受上流社會追崇的“杯中之物”,即“茶奢”。茶為奢侈品,古已有之。帝王將相奢茶,即有茶奢:唐“茶奢”陽羨茶,天子未嘗,百草不敢先開花;宋“茶奢”龍團鳳餅,徽宗為之援筆染翰著《大觀茶論》;元之御茶園。皇家頂級“茶奢”制造工坊;清乾隆皇帝奢茶至“不可一日無茶”的地步,龍顏大悅地御賜了18棵龍井茶樹……茶在西洋亦復如是,17世紀,中國武夷茶遠渡英倫,英國皇室視若隋珠和璧,彌足珍貴,非王公貴族不能飲,精美侈麗的茶具更顯茶的奢華。
時過境遷,經歷朝歷代的嬗變,茶變得愈來愈平民化,不再是,至少不完全是“茶奢”。不過,在當代,茶又開始出現日益“貴族化”的趨勢,普洱茶、金駿眉、黑茶,輪番上陣,相繼躥紅,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天價神話,讓不少大眾奢茶者“傷不起”。盡管如此,天價茶依然是有價亦有市,價愈高,愈不乏人問津。
也許有人會很自然地將天價茶與奢侈品聯系起來或者相等同。的確,天價茶與奢侈品的共性都是高價。但是,需要指出的是,天價茶之高價并非都與品質成正比,更多的時候它是炒作后盲目跟風的產物,就和美麗而脆弱的泡沫一樣。一戳即破,曇花一現,狂熱終將被理性戰勝,變成明日黃花。奢侈品則不然。它是非生活必需品,獨特、珍稀是其最主要特點,它首先是與名牌、高品質、優秀理念、高品位等聯系最緊密的,而高價則居末次。換言之,奢侈品并一定是天價,天價不一定是奢侈品。由此觀之,天價茶并不能和“茶奢”劃等號。
同所有奢侈品一樣,“茶奢”其實更多代表的是一種高品質的生活方式,除了茶自身最基本的作用外,它還能彰顯擁有者的身份、地位與品位,滿足極個性的需求。奢茶則是一種生活習慣,通過飲茶來追求、達到身心的愉悅。茶可以是“茶奢”。也可以不是。
現今,已有些品牌茶企開始嘗試打造“茶奢”,將其產品定位成奢侈品,除了價格不菲、包裝高檔、消費群體高端之外,還積極參加國內外各類奢侈品展,欲在公眾心目中逐步設立起奢侈品的形象。然而。這樣就能稱為奢侈品嗎?若再往下深究,茶作為快速消費品之一,適合成為奢侈品嗎?這些問題,話語權在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