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村傳統
干茶:外形:呈小方餅(傳統型制);色澤:淺綠帶黃,明亮;葉張明顯,帶梗,有少許的碎屑。
第一道:湯色溫潤淡黃,香氣幽而細長,似花香,滋味香甜,口感有鮮爽感,但水體較淡薄,兩頰稍澀、
第二道:湯色淡黃,較前一道稍深,香氣漸濃,茶味加重,湯過舌面前中部后覺鮮活,口感細滑,喉部舌根回甘留香,但仍覺略有發澀。
第三道:湯色橙黃,水香上升,鮮靈悠長,滋味香甜,口感綿軟順滑,過喉甘甜,澀味減弱。
五道水以后香氣尚存,但口感滋味開始轉淡,喉頭處仍覺甜甜的。六泡后的葉片黃亮,紅邊明顯,留梗較多
綜合品評:這款漳平水仙香氣高揚,水香濃郁,口感滋味甜、爽、滑,過喉甘甜,其中香氣濃郁和水體甜香是其品嘗點,但口感稍顯淡薄,耐泡度欠佳。
新工藝退火
干茶:外形:呈小方餅(傳統型制):色澤:深褐帶黃,稍暗;葉張明顯,帶梗,有少許的碎屑。
第一道:茶湯呈橙色,稍顯火香,口感順滑;鮮爽度偏差,滋味稍淡。
第二道:湯色橙黃,尚清,火香明顯,茶味開始慢慢溢出。滋味尚醇和;喉韻欠佳,收斂性強,有刮喉感。
第三道:湯色橙黃,尚清,火香依然較明顯,水香稍顯,滋味醇厚,口感尚順滑。但喉韻依然欠佳。
第四五道水以后火香開始減弱。湯色口感滋味也開始轉淡,收斂感減弱。
六泡后的葉片呈灰褐色,紅邊不顯,梗多,葉張稍硬。
綜合品評:這款焙火茶香氣、口感、滋味、耐泡度的表現都比較中庸。
紅茶工藝
品鑒完前二款的漳平水仙烏龍茶后,我們還品飲了試制的漳平水仙紅茶。幾款紅茶各有特點。對這新創的紅茶,大家各抒己見。
茶友青云:漳平水仙紅茶是—個創新之作,豐富了漳平水仙茶的產品線。這幾款紅茶借鑒了閩北紅茶的制作工藝,具備傳統紅茶的一些特征。但作為試制的紅茶,香氣不夠醇正,滋味偏薄,制作工藝有待進—步探索提高。
茶友秋天:個人很喜歡漳平水仙手工的棉紙方形緊壓包裝,它有著洗盡鉛華后的古樸。這漳平水仙紅茶我還是第一次喝到,很新鮮。但是個人覺得這幾款漳平水仙紅茶發酵程度偏輕,耐泡度也不夠,似乎沒有發揮出漳平水仙茶的品種特征。
本刊指導專家綜合點評:漳平水仙是福建省的名茶之一,但是作為手工制作的方塊緊壓烏龍茶,很難保證每一泡茶品質的均等,品飲的這幾款茶也不可避免地存在這種缺陷。純手工制作既是漳平水仙茶的獨一無二之處,也是它無法大批量標準化生產推廣的原因。幾款新創制的紅茶,是一個創新,不過品質都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