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之“淡然有味”
步出臺北捷運西門站,走進成都路霓虹燈閃爍的商業大樓。
在茶藝文化已逐漸走入家庭的今天,經營一座茶藝館并不容易。臺北市西門鬧區的“淡然有味”卻大膽斥資千萬,以文化會館定位,并采會員制方式營運,一般人無法隨意進入。逆向操作的經營方式,讓人忍不住為她們的創意捏了把冷汗。
四年過去了,由藍官金玉與官金枝姊妹倆聯手打造的精致空間,在兩岸三地闖出了響亮名號,成為許多追求極致品味的茶人、文化人或企業新貴最推崇的品茶空間。藍官金玉說,采會員制與推廣茶藝文化的理念似乎相矛盾,但為了讓品茗擁有幽靜的環境,作為品茶領域的產品區隔,反而能吸引真正有心進入茶藝世界的朋友。
藍官金玉表示,希望藉由活潑、創意的推廣活動,加上優雅的茶席擺設。改變現代人對泡茶的看法,“新茶道美學”的名詞在這里也隨之悄然而生。但在我看來,主人是以打造美學精品的企圖心,顛覆以往對茶藝館的刻板印象:從進入大門后寬闊的視野、流暢的格局動線,以及頂尖建材、燈飾等交織構成的空間;非常西方的桌椅擺飾巧妙地融入東方美學元素之內,充滿貴氣、時尚卻又不失幽雅的人文意境,不難發現主人的用心。藍官說,希望將最頂尖的茶,藉由茶道普及化,并告別老人茶時代,用時尚美學重新定義品茗文化,也能將早已走進家庭的茶藝重新喚回。
其實藍官金玉原本經營火鍋生意長達30年,半退休后卻開起茶文化會館,讓友人紛紛跌破眼鏡。長久以來對細微環節都要求最好的個性,也讓“淡然有味”真正“非常有味”,例如茶席擺設,從挑選茶巾、茶杯間擺設到花卉搭配都極為講究。而為了深耕客群,也會不定期在會館內舉辦展覽。讓客戶在品茶的同時,也能接受美學文化的熏陶。
官金枝說,姊妹倆都喜歡茶,喜歡書法,喜歡美好的人情,喜歡臺北“這么舊”也“這么新”的沖突與和解。她說“淡然有味”就是“要從淡中品嘗極味,從平凡中體驗不平凡”。在慢慢煮水、細細飲茶的剎那間,專注于茶湯的顏色、香氣、滋味。
高雄之“蟬蜒禪言”
假如你想找尋上世紀七八十年代臺灣茶藝館最興盛時期的深層記憶,那么,你應該走一趟高雄,“蟬蜒禪言”這個命名頗具禪味的茶館,應該會幫你找到答案。
關于茶館名稱,主人劉昌憲說其實與佛教禪宗并無任何關聯,前兩字源自東方美人茶小綠葉蟬的“著蜒”,代表“大自然給予的,看似不好,在另一方面卻是好的”,但還須先靜下心來,才能有所體悟。因此后兩字就是希望透過沉靜身心,思索自然與人的關系互動。他解釋說,“禪言”就是“靜心思索,與自然對話”,體會“蟬蜒”所代表的深層意義。他說古人翻譯佛經,曾把“禪”意譯為“靜慮”,只有心靈安靜之后,人才能開啟智慧而深謀遠慮。希望來客都能在寧靜的空間,透過品茶回歸真性情,這才是他開設茶館的最大意義。
年輕的劉昌憲原本擁有年薪超過200萬的外資投顧協理職位,為了一圓茶人的夢,起先只是一股腦兒地將所有的積蓄全部投入收藏最愛的臺灣老茶,最后干脆辭去工作,與愛妻許慧卿一起在人潮熙來攘往的港都河堤路,斥資數百萬按造自己的想法打造“蟬蜒禪言”,不只單純地提供品茶的空間,還特別定位為文化營銷,不僅藉以區隔一般的茶藝館,也不認同時下動輒高舉“人文茶館”旗號的連鎖店們。
劉昌憲說,與一般茶館的最大差異在于這是一家結合茶與陶藝的特色茶館i也不同于一般茶館“各喝各的”,他在一樓為自己設置了主泡茶桌,讓愛茶人可以面對面品茗、論茶、聊人生,希望來客可以盡情享受品茶、引茶的樂趣,而不必花費太多的心思在“執壺”上,反而可以專心聊天、看書或欣賞藝文活動,也才能吸引年輕族群接近茶,進而認識茶。
喜歡喝茶、研究茶,劉昌憲將茶葉依其特性不同,存放于不同性質的陶甕中,讓甕藏老茶幻化出更佳的茶湯風味。步入全部以珍貴原木打造的空間,有他多年珍藏的茶品、名家壺與茶書,更有大大小小散居各個角落的陶甕茶倉,時光仿佛拉回上世紀80年代,剛剛起步的愛茶人以虔敬的心相互分享,歡喜油然而生。他說經營茶館是基于興趣,也是一種分享,分享對茶、對陶藝,甚至于是對人生的一種觀察與體會。拙樸的原木桌椅與古典風的墻面,搭配現代感十足的透光玻璃茶壺展示壁柜,彷佛刻意在茶香飄搖的空間里,拉近古典與現代的距離。
劉昌憲也善用自己金融投顧的專長,不定期舉辦投資理財相關講座,讓各階層的朋友在實用的活動中品茶、接觸茶,進而喜歡茶。我想起《維摩詰經》的開釋:“先以欲鉤牽,后令入佛道”,忍不住會心一笑,也暗自佩服他的智慧。而“煮茶論劍笑談金融事”,拉近茶與人的距離,不也正是文化營銷的一種方式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