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西湖公園是隱于鬧市的一處清幽之地,那么隱于如此清幽之地的茶樓又該有如何一番景象呢?帶著對這個八角茶樓的向往之心,在盛夏的午后,偷得浮生半日閑的我踏上了曲徑通幽的探訪之路。
樓內:百年沉淀的歷史輪廓
八角樓建筑步局形出八卦,建筑風格合璧中西,亭閣樓頂、木雕門窗皆古樸典雅,與歐式回廊、古希臘石柱相映成趣。
八角樓分兩層,一樓由大堂與幾間小型茶室構成,大堂擁有茶品豐富的茶架與數張古樸的茶桌。房頂置高,顯得典雅而氣派,歷史上這里曾做過大型會客廳和舞廳。當午后的夕陽斑駁品茗的思緒時,木門前那把斷了弦的琴,能否彈起那些碎在風中的記憶……小型茶室適用于三、兩人單獨相聚。茶室的格調是簡單而古樸的。
二樓為大型茶室,大型標準的泡茶木桌后面陳列著各式各樣的紫砂壺,立在一旁的宮廷燈有些年歲了,木雕的窗戶可以直接看到一樓的大堂。古代茶館似乎都有這樣的設計,如果應景的話,此時應該有個人對著樓下的大堂喊道:“小兒,上茶了,上好的……”
八角樓外歐式的回廊繞樓而設,外延的古希臘風格的石柱宏偉挺拔,配上石桌藤椅,為整個八角樓增添了不少異國風情。長廊也分八面。每一面都設有茶桌和條藤椅子,等于是環樓的半戶外茶座,緊挨著古老的灰磚墻面,頭頂的飛檐可遮雨乘涼。由于八角樓幾乎是被不同的叢林、湖泊包圍著。八角樓的每一面都能對上不一樣的景致,所以如果選擇坐在長廊的藤椅上品茗,你可以隨性選擇自己心儀的景致。
樓外:八面玲瓏的自然風光
站在遠處看茶樓,茶樓就像是深藏在青山綠水中的古棧,透過茂密的樹林,穿過平靜的湖面,若隱若現地露出邊邊角角。走進茶樓,茶樓周圍的綠樹成蔭,湖光十色,路旁的綠籬蒼郁,樹冠成型,樓前更是花木無數。
這些的自然景物把八角樓恰到好處地圍住,構成一個又一個小庭院,于是品茗的地點悄然延伸至庭院。有的茶座設在參天古樹下,庭院里的幾棵古樹都高大而茂盛,如此炎熱的夏日,郁郁蔥蔥的樹蔭只讓陽光漏下星點,正所謂大樹底下好乘涼,在這樣的樹蔭下品茶,一點都感受不到陽光的滋擾;有的茶座擺放在微風輕撫的湖畔,波光粼粼的湖面倒映著叢林奇石、藍天白云,在這么美的湖邊擺上幾張配合環境的石凳石桌,邊品茗邊感受湖邊的涼爽,讓手中的茶香隨風清醒整個身體;有的茶座設在湖邊的拱橋旁,彎彎的拱橋通往湖泊深處,站在橋旁遠望那粼粼波光的延伸處,惹人聯想到世外桃源,如果有一葉扁舟,泛舟湖上,是否能探尋到每個人心靈深處的那片桃源……
如果覺得茶樓的景觀就僅限在庭院的范圍內那就錯了,庭院的內景雖已美不勝收,但穿過庭院,步行不過幾步,便又是一道又一道不同的風景了:是群鴨在水上嬉戲;是百年涼亭的湖中光影;是水中荷花的朵朵開放;是假山、雕像的隨從林立……此時,你可以暫時放下手中的香茗,從八角樓的任何一面出發,每一面都將給你帶來不一樣的驚喜。
八角樓背景
清代末年,閩縣人氏龔易圖歷任粵滇湘三省布政使,年末五十,解職賦閑故里,潛心修造園林。光緒15年(1889年),擁巨資于福州西湖東北隅,建成私家花園環碧軒。該園占地180余畝,集住宅、祠堂、藏書樓、園林于一體,步以畫入園、水木清幽之古韻,堪稱園林之勝,甲于閩省。此后,歲月滄桑,八角樓幾經改造,于2006年夏復原庭院辟為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