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中國風
一提起青花瓷。人們幾乎是不假思索地就和中國聯系起來了,它是最中國的元素之一。
這一微型青花杯壺組,由一壺四杯組成。明人陳繼儒說,品茶“一人得神,二人得趣,三人得味”,陳繼儒只說到“三人”就打住了。而“四人”剛剛好,是一個極限了,到“七八人”就是“施茶”了。
壺是頗為常見的器型,為鼓腹,而在壺肩的部位有雙耳,它們除了具有一定的裝飾功能之外,還很有實用性和開放性:既可在執壺沖瀹時起到防燙手的作用。又可在兩耳間安裝竹、木、藤制的提梁,使其變成提梁壺。壺身與杯身的圖案并不繁復,只有幾朵類似于筆畫簡約的、紅芯藍瓣的花,類似梅花,剩下的則是較多的留白,素雅而有君子之風。
青花西域風
陶瓷作為中國的特產,在外國人眼里就是中國,因而“中國”的英文單詞與“陶瓷”單詞一模一樣。自唐代始,陶瓷就和絲綢一起從陸路和海路輸往國外,尤其是輸往西域一帶的陶瓷,在器型與圖案上帶有濃郁的西域風情。
較之中式的傳統茶器,為了滿足加佐料調飲的需求,增加了一只砂糖罐,而且杯壺也都多了一只托盤。這種變化還體現在造型上,壺口與杯口呈花瓣形,就像一朵半開的郁金香,蘊藉溫婉。壺耳與杯耳及壺頸、壺嘴的曲線則同壺身、杯身上的花草相呼應。婀娜多姿,又不失典雅端莊。托盤上,正中的花草圖案與杯壺完全一致,盤沿一整圈是花葉連玫瑰英倫風。
這三組富有英倫浪漫情調的迷你茶具擺件,若用“精美絕倫”這一詞來形容一點兒也不過分。就像一滴水能折射出太陽的光輝一樣,它們無疑是維多利亞時代一個奢華侈麗的縮影,在每一件茶器身上都能觸摸得到柔軟的午后時光,而且還無微不至地洋溢著家的溫馨。
一張四角圓桌上,擺放著適合一人獨飲的茶具與下午茶茶點,幾朵粉紅玫瑰燦爛開放在骨瓷茶壺、茶杯與餐碟上,壺鈕、壺嘴、壺把、杯沿、碟沿都鑲有一條絢麗的金邊,高貴優雅的氣息撲面而來。不僅如此,籃子中有幾個烤得金黃金黃的面包和一瓶色澤妍麗的橘子果醬,其質地表現出強烈的真實感,令人一見其色就想嘗其味。此外,在骨瓷杯旁邊還有一只花型小碟,邊上放著一把銀勺,碟子正中置著一枚剝好的雞蛋,而餐碟左邊那把用于清理面包屑的毛刷則更能體現出主人縝密的心思與周到之處。
擺在透明櫥柜里的茶具種類更齊全。櫥柜上鑲有玻璃,透過玻璃櫥窗,可以看到里面有三層木隔板,每層都碼著不同的茶器。有常見的骨瓷杯、骨瓷壺、磁碟,還有插著鮮花的花瓶、幾只或方或圓的瓷質茶葉罐、裝著餅干的玻璃點心罐、茶匙、樣茶盤等。頗有意思的是,最底層靠右處還有一組讓中國人感到興奮的功夫茶具:提梁壺、紫砂品茗杯、茶則等。可謂中西合壁。
還有一組是雙層雜物架,頂端是一塊紅白相間的遮塵布,上下兩層擺滿了飲、食、穿、用的物什,下午茶茶具和面包茶點位于正中最顯眼的位置,蔬果、火腿、酒水、籃子甚至電話、針線、衣物、拖把則“分工明確”地擺在層架的他處,雖隨意卻毫不雜亂,充滿人情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