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千年來,有關飲茶提神的記載很多,漢代《神農本草》記載:“茶味苦,飲之使人益思……。”《唐本草》記述:“茗,苦茶,……令人少睡”。李時珍《本草綱目》指出:“茶苦而寒,……使人神思闿爽,不昏不睡。”
想必您也有這樣的切身體會,困倦懈怠的午后,來上一杯清茶,立馬感到精神振奮,睡意全消,效率提高。在此起提神興奮作用的主要是茶葉中所含的生物堿類,即咖啡堿、茶堿、可可堿的作用,特別是咖啡堿,它是茶葉中最主要的生物堿,含量一般占干茶重量的2%-4%,即喝5杯紅茶或7杯綠茶相當于服用0.5克的咖啡因。它是茶葉品質特征成分之一。與茶的許多保健功效有關,具有強心、利尿、興奮中樞神經等生理作用。咖啡堿能興奮中樞神經,增強大腦皮質的興奮過程,從而振奮精神、增進思維、提高效率。實驗表明,飲茶能提高人的分辨力以及觸覺、味覺和嗅覺的靈敏度。同時還能明顯提高口頭答辯和數學思維的反應。作家、科學家的靈感,往往在喝了一杯茶后油然而生。
早期的研究認為,較高濃度的咖啡堿具有致突變作用和積累毒性,但后來進一步的研究證明,茶葉中的咖啡堿不但不會致突變,反而具有抗突變的效果。這是因為茶葉中的咖啡堿與多酚類結合后,使茶具有咖啡堿的一切藥效而沒有副作用。所以飲茶能消除疲勞,增強運動力,提高勞動效率。
此外,單純的咖啡堿造成的清醒是短暫的。事實上機體感到疲勞時往往提示我們體內已經堆積一些代謝廢物,茶水中還含有茶堿、茶多酚、維生素C,通過舒張腎臟血管,增加腎臟血流,促進代謝產物經尿液排泄。
然而,在不當飲茶引起的疾病中,有許多還是與茶葉中的咖啡堿有關聯的,例如,咖啡堿在興奮精神的同時,還會引起心跳加快、耳鳴、脈搏增加等反應,所以高血壓、心腦血管病人是不適宜飲用咖啡提神。特殊人群如心腦血管患者通過飲用淡茶水也可起到提神作用。因此飲茶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1)因為飲茶有提神作用,對于睡眠質量差、神經衰弱的人群傍晚或夜間不宜多飲茶,特別是不要飲濃茶,以免造成失眠。在這里,咖啡堿的興奮中樞神經和利尿的作用成了產生危害的原因。神經衰弱者白天往往萎蘼不振,到了夜晚又常常睡不著,這類人不妨試用一下飲茶調節的方法,即清晨喝上一杯淡茶,早餐后,上午再喝一杯清茶,這樣可幫助振奮精神。晚餐后不宜飲茶,以免過度興奮。
(2)對某些疾病患者,如嚴重的心臟病及神經衰弱等,也應避免飲濃茶或飲茶太多,尤其不要晚上飲茶,以免加重心臟負荷。由于咖啡喊可誘發胃酸分泌,所以胃潰瘍患者一般也不宜飲濃茶。
(3)不要在服用某些藥物的同時飲茶,茶葉中的咖啡堿有可能與其發生反應,從而產生不良后果。
因此,對茶葉中咖啡堿的功與過,應該從茶葉整體成分組合的角度去認識。茶湯中與其他成分混合存在下的咖啡堿與單純成分的咖啡堿是有區別的,前者由于其較低的濃度和與其他成分的相互制約,對人體健康是安全的,并對茶葉的提神、抗疲勞、利尿、解毒等功能作出主要貢獻。只要科學、合理、適量的飲茶,定能達到趨利避害,促進健康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