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尋茶,第一感覺就是想到六大茶山、茶馬古道和那些生長著千年古茶樹的原始森林。這一次,有點不一樣。
其實,云南處處有茶,就算古鎮里一間不起眼的茶莊,小路上一家不知名的茶館,都能飄出茶香。此次云南茶旅,約上幾個興致勃勃的茶友,走一條特別的尋茶路線,試著從古城麗江、大理的蜿蜒小道上去尋一縷別樣的云南茶香。
麗江
最詩意
這是一個詩一樣的地方,到處彌漫著神奇、浪漫、慵懶的氣息,甚至都讓人忘記了這里曾經是茶馬古道滇藏道的一段。現在,茶馬古道的痕跡在古城中甚至已經再難覓蹤跡,只是古城中人們喝茶的傳統依然沒有改變。
在麗江,大大小小的街巷里有著各式各樣的茶館,它們或大或小,裝修清一色有著少數民族的風格,隨意中流露著閑散的舒適。
我不知道詩意和文藝是不是一種概指,也不太清楚是不是所有詩意的地方都是文藝的。不過,詩意的麗江也是文藝的,尋了好多家中意的茶館,且不說那些從頭文藝到腳的店主,那些店主淘回來的茶、茶具和擺件,甚至是一塊隨意放置的桌布都深深地吸引我的眼球,以致我不得不懷疑:難道全國最有文藝氣質的茶客都聚到麗江了嗎?
古城的白天和夜晚有著完全不同的品性。古城的白天是蘊在茶香中的,整個古城有著若普洱茶一樣的淳樸真摯,到了夜晚就會妖嬈起來,沿河一路的酒吧次第歡歌,形形色色的人們在這里釋放纏繞內心的糾結和郁悶。
有人說,麗江是適合慢生活的地方,一個適合發呆的城,每天睡到自然醒,泡上一壺茶,懶懶地曬著太陽,只要你愿意可以什么都不做,就那么呆呆地看著陽光怎樣從斑駁的雕花窗臺走到院外的長滿青苔的老石板。就讓麗江,慢慢定格成為一種懷念,或者,其他什么……
像少女的情懷
昆明是我們尋茶的中轉站,時間雖短,但不妨礙我們追尋這座城市里的茶香。
不同于麗江、大理,昆明更具有都市的味道,而這里一年四季開不完的花和從早到晚喝不完的茶卻讓這都市之味變得像少女的情懷,柔軟幽香。
昆明大大小小的茶城很多,不過賣的大多是普洱茶,聽說就算外地人來這里開茶店買賣外地的茶,不久之后這茶店里的茶也會慢慢被當地的普洱茶替代。據那些人說,來到昆明,喝普洱茶會變成一種習慣。我們只有在機場附近的康樂茶城稍作停歇,尋一家普通的茶莊和茶莊主人聊聊普洱茶。這是一位女主人,講話的聲音溫婉輕微,她說,喝普洱茶的生活很慢,讓她的性子也變得慢而輕,一個人的時候似乎都能聽到普洱茶在醒茶罐里發酵的聲音,她的聲音動作也就一輕再輕,不忍打擾它們。
路邊一家類似工藝美術館的特色商店吸引了我們的視線,那是用紫陶燒制成的各式各樣的器具,這被稱為“滇南瓊玉”的紫陶產自昆明的建水縣,制作出的茶具不僅有著和紫砂壺同樣的泡茶、保存茶葉的功能,而且有著更繁復精良的形制。
除了那些占據城市每個角落的茶莊,昆明這個城市還有著云南最好的茶文化教育資源,這里有出名的茶藝師、茶道師,她們的茶藝表演美妙動人,為茶客們沖泡一手好茶,每個出色的茶藝師幾乎都桃李滿天下,那些從這里走出去的茶藝師也是中國茶道的生力軍。
大理
行至大理,我以為,與商業氣息濃重的麗江古城相比,大理更多的有屬于自己的從容與淡定。穿行在大理,你可以隨意地走著,逛著,不必被周遭商業的空氣挑動起你的不安,你可隨意用腳丈量著古老的街巷,也可在街頭一角的小攤上,拿一塊餌巴,或獨有的乳扇片,邊走邊吃;你可以靠在一家書店旁隨意地翻看一本閑書,或者干脆無所事事,就做一閑人,在秋日的陽光下,無思無想無夢。
在大理品茶,是件酣暢的事情。走進大理人的家中,能喝到具有當地民族風味的白族“三道茶”和烤茶,這“三道茶”和烤茶,都是白族人民待客的一種方式,表示歡迎遠道而來的尊貴的客人。在他們眼里,泡出來的茶要大口品飲,還要高聲唱和,才夠痛快。
最暢快淋漓的事莫過于游船品茶于遼闊無邊的洱海上了,一邊欣賞著金花與阿鵬哥精彩的白族“三道茶”表演,一邊親身體會著與白族朋友一起烤出一罐濃香四溢的當地土茶。泡出的茶裝在黑陶罐里,然后由美麗的金花分倒到客人手中的杯里,三道茶“一苦二甘三回味”,烤茶醇香,就像當地人的性子,淳樸熱情。打開船艙的窗戶,看窗外的洱海,外面是湛藍的天空,奔騰的云,玄妙不斷地變幻著圖形,層疊的群山籠罩在一片云霧之中,岸邊白色的白族建筑影影綽綽,倒影在碧綠的湖水中……
在大理,一切都顯得從容自在,有茶有海有熱情的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