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到喝茶慢這個觀念的時候,往往被討論的是“這樣喝茶很浪費時間”。我們要說。這里的“慢”并不是指時間的速度、進度的快慢、過程的長短,假使毫無節制、漫無目的地泡。在茶席上愛喝多長久時間就喝多長時間,那當然算浪費時間,不值得被推崇。又或以為把每一個泡茶動作比平常慢三拍就可以了,那也不對。
喝茶慢的“慢”代表一種細膩功夫:即使時代變得多么匆忙,大家生活得多么急促,喝茶時我們還是要能夠運用時間,很有系統地安排出欣賞茶的時間。這個時間一定要花,有時它多,有時它少,我們都必須細心享用它、消磨它,也唯有通過這樣慢慢享用品嘗,這杯茶才能為我們帶來身體及精神的受益。
1999年10月,我提出喝茶慢時就有人問為什么要“慢”?因為,我們認為茶是一個重要的飲品,它被我們喝進身體并深入影響我們將成為怎樣的一個人。既然如此重要,就必得購置一些制作工藝良好的茶葉;有了好茶葉,我們要忠實保留正確的茶葉滋味,所以要使用合乎邏輯和不破壞茶葉的茶法來沖泡;因為要合乎邏輯和不破壞茶葉,所以要悉心地了解茶葉,用精準的方法把茶泡好;因為要把茶泡好,所以我們必須先要懂得享用茶的方法,要細細把茶喝好;因為要正確、精準、細細的態度把茶喝好,故此我們有必要知道什么時候要用什么裝備。一一備好,連一分一秒都一一數過,慢慢把茶席做好,所以慢。
這種在泡茶過程中提煉出的一絲不茍的茶道精神,是希望踏踏實實專誠地泡茶、喝茶,不能把它視為多余或浪費。否則我們是沒有辦法安心享用它的。
如何才能做到“慢”?“慢”需要從決定做一場茶會、辦一個茶席、或臨時才知道下一刻有必要泡茶給大家品賞的這一刻馬上開始做起。我們會先了解有些什么客人,他們從哪里來又要到哪里去?看看今天是個大太陽天還是雨天?他們剛吃過什么?這些微小的細節往往隱藏著應該泡什么茶來款待他們的訊息。如果是預先安排好的茶會,當然會事先安排時間整理個人衛生以便適合泡茶;臨時性的泡茶,一定也要爭取機會先漱漱口清清口氣,洗洗手清除異味與灰塵才入茶席。
茶席上,備水、煮水、倒水的功夫要練習到滴水不沾桌面,從不會有多余的水滴流出壺外;擺放各種茶具時不可以草草了事,要輕輕地擺正在它們安身立命的位置,并且不發出任何不小心碰撞的聲音:取拿茶葉識茶賞茶總是隨時留意不讓香氣無故散失掉,茶量要取得剛好,茶葉不要有遺漏一顆在席上:泡茶奉茶時,心、眼、手的精神和感情要集中在同一個方向,手去到那里在做什么,心思和視線也必是同在一個所在;嘗茶時要充分地深呼吸嗅聞茶香,把茶含在口腔里咀嚼一番才咽下,不要例行公事般一口吞下就完事了。
在有時間觀念下訓練出來的“慢”,不是散漫的“慢”,它包含了茶者極為纖細和周到的考慮,整個過程分解得精細,而又心神俱在地操作熟練,因此讓人感受到茶的豐盛,生活的精致。在“慢”中充滿激情的喝茶,我們就會從每一分、每一秒、每一香、每一味中獲得更緊密、更充實的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