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發現,銀川市副廳級以上官員和高級知識分子的總患病率遠遠高于該市普通居民,甚至比銀川城市社區老年人的慢性病總患病率都高。
在中國,官員的健康一直是諱莫如深的話題,越是級別高的官員,健康問題越是秘密。不過有限的研究和采訪,結果都顯示,官員們盡管享受公費醫療、定期體檢、干部病房等優厚的醫療條件,他們的健康狀況卻難如人意,在一些地方甚至呈現每況愈下的態勢。不良的健康狀況,是否會影響官員們的公共決策,這是一個無法解答的問題。
官員們的健康逐年惡化
“五年中,銀川地區廳級干部及正高知識分子人群的健康狀況逐年下降。”2008年8月,寧夏醫科大學附屬醫院保健科醫生趙輝在《寧夏醫學院學報》與人聯合署名發表了一篇與當地官員健康有關的論文。
趙輝告訴南方周末記者,當時寧夏區有些領導干部正好在其所在的醫院體檢,手頭上掌握了一些數據,有機會寫了該論文。
成為趙輝論文樣本的,是五年中三次在該院體檢的102個省直國家機關、大學、科研單位和事業單位的副廳級以上干部和高級知識分子。體檢結果顯示,2002年1991人中查出患慢性疾病的人數為1852人,患病率高達93%,健康的人只有139人。
此后兩次體檢的數據,證實這一群體的健康狀況逐年惡化:2004年參加體檢的2181人中,患病者達2038人,患病率為93.4%。2006年參加體檢者2528人,健康的只有119人,患病者達2409人,患病率高達95.3%。
趙輝等關注的慢性病,主要是代謝性疾病和心腦血管疾病等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如高血脂、高血壓、脂肪肝、高尿酸等。
趙輝發現,銀川市副廳級以上官員和高級知識分子的總患病率遠遠高于該市普通居民,甚至比銀川城市社區老年人的慢性病總患病率都高。當時,銀川城市普通居民的慢性病患病率只有23.5%,社區老年人的慢性病總患病率也不過80.1%。
這與其他的研究相吻合。2009年發布的《中國公職人員健康白皮書》披露,公職人員級別越高則健康狀況越差。領導崗位公職人員的體檢異常率高達98.5%,其中血脂異常37.8%、血壓增高18.9%、血糖增高10.3%、脂肪肝36.9%,這些都比普通公職人員高出5%—10%。
醫生們除了關注官員群體的患病率是否比普通人高,還關注官員群體哪些疾病比較普遍。
趙輝在論文中指出,五年中三次體檢都顯示,副廳級以上官員和高級知識分子被查出最多的病一直都是高血脂。2002年,參檢的官員所患慢性病的第二、三名分別是高血壓和脂肪肝,2006年脂肪肝躍居第二。
南方周末記者查詢到2009年河南濮陽市疾病控制中心于海泉發表的論文稱,當地參加體檢的689名干部,疾病檢出率較高的分別是脂肪肝、高血脂、高血壓。
官員們的健康狀況并不限于上述疾病。近年來各地不時發生官員因抑郁自殺等情況,顯示出隨著政壇生態的日漸復雜,官員群體中存在不少心理問題。
北京小湯山醫院曾對在該院進行體檢的1055名官員的心理健康進行了調查分析,發現官員的文化程度越低,強迫癥狀、抑郁越重,行政干部的焦慮分高于司法機關,企業管理干部在偏執分上高于行政和司法干部,企業管理干部的精神病性因子分高于教師和司法干部。
《人民論壇》雜志曾對全國各地一百多名官員心理健康問題進行的調查顯示,80%以上的官員,特別是基層官員普遍存在較大的“心理壓力”,64.65%的受調查者認為,官員的壓力源主要來自“官場潛規則對個人政治前途的壓力”。
生理心理的問題,導致各地不時出現官員非正常死亡現象。2010年1月30日晚,浙江省溫州市發改委主任黃河參加公務招待,發覺身體不適被送往醫院搶救無效死亡,死亡具體原因語焉不詳。
“飯桌上應酬太多了把命都要送掉的”
“長期從事干部保健工作”的趙輝向南方周末記者分析,領導干部接待任務重,應酬多、大量飲酒,可能是普遍患高血脂、脂肪肝等疾病的主要原因。而高血壓,則可能是因官員們工作壓力大引起的。
2011年8月26日,武漢大學人民醫院相關人士向南方周末記者提供了該院曾收治的一名縣銀行行長的病例。
該行長的妻子稱,1977年,丈夫從財政學校畢業分配到縣銀行計劃股,很快當上計劃股長、信貸股長,經常被企業請酒。后來他當了辦公室主任,迎來送往要陪酒。后在副行長、行長位置上,又干了近八年,吃喝更推不掉。47歲時,他因慢性酒精中毒造成記憶力減退,弄丟了重要的銀行票據,只好下崗回家。
這位前行長的病歷記錄:“患者于三年前因應酬較多,經常在外飲酒,每次約一斤左右。后漸出現記憶力減退,忘記自己在哪,東西找不到,智力下降,有時糊涂,到處跑。”其主管醫生朱志先判斷,該行長的病是因為酒精損害大腦后一步一步發展的。
在2010年7月發表于《臨床醫學工程》雜志的《中山市干部群體高尿酸血癥發病情況調查》中,廣東省中山市人民醫院主治醫師李靜等稱,2009年在該院體檢的1566名處級以上干部中,695人患有俗稱“痛風”的高尿酸血癥,患病原因可能是他們日常飯局較多,飲酒過量。干部退休后應酬減少,患病率也因此降低。
趙輝告訴南方周末記者,比較當地廳級干部與正高知識分子患病的情況發現,廳級官員的患病率高于后者,“這可能與行政領導在工作中經常參加應酬以及飲酒和生活壓力比技術人員大有關。
2008年,山東省高唐縣對該縣10個縣直機關960名官員進行體檢,發現高血脂、脂肪肝等病高發。該縣疾病控制中心韓玉紅對上述體檢結果分析稱,“肉類等高脂肪、高膽固醇的食物攝取量增加,導致脂肪蓄積,機關干部尤為明顯。此外,機關干部公務應酬較多,飲酒頻繁,損及脾胃,引起血脂升高。”
“有些病,就是吃出來的。在我們國家,有些官員把吃當作特權,吃多了有什么好處?飯桌上應酬太多了把命都要送掉的。”江蘇省一名長期從事干部保健的醫生對南方周末記者說。
《中國公職人員健康白皮書》還披露,公職人員痔瘡比例比普通腦力勞動者高出9.5%。研究人員稱,究其原因是與公職人員長期伏案工作、缺少體育鍛煉等職業特性有關。韓玉紅說,機關干部壓力大,免疫力下降,絕大部分時間是坐在機關辦公室里工作,很少有人規律性參加體育鍛煉,導致各種疾病高發。
而對于官員的心理疾病,曾對北京地區干部心理健康狀況進行過調查的小湯山醫院醫生徐虹撰文指出,文化程度較低的干部強迫、抑郁癥狀較重,與他們對自己要求嚴、標準高、做事要求完美有關。文化程度較高的干部,洞察個人和社會的能力較強,自我調節能力較強。
徐虹認為,30—40歲的干部偏執、焦慮、人際關系敏感等嚴重程度高于其他年齡段的干部,與這個年齡段血氣方剛、對工作和前途的要求較高、此階段工作強度和生活壓力都較大等因素有關。
公費醫療保障不了官員的身體
官員們的健康狀況,與他們在中國享受到的醫療待遇情況,形成了耐人尋味的對比。
公費醫療、定期體檢、干部病房……和中國社會各階層相比,各級官員群體都能享受到一般群眾難以企及的良好醫療服務。
2011年8月29日,參與江蘇省官員體檢三十多年的江蘇省人民醫院預防保健中心主任朱廣家告訴南方周末記者,他最早參與官員體檢,是“文革”結束不久的1979年。當年,江蘇省開始組織省級機關干部體檢,“當年體檢是政治任務”。
朱廣家介紹,當時的定期體檢是機關干部的一項福利待遇,但項目比較簡單,主要是查傳染性疾病。到上世紀80年代,南京幾家大醫院相繼有了專門的體檢組,專門為機關干部服務。再后來,體檢才逐漸普及到一般老百姓。
2009年,時任中國醫師協會秘書長陸希祥曾披露,目前公職人員體檢一般都是在指定的醫療機構每年定期進行健康檢查,不同級別有不同的體檢標準。南方周末記者調查發現,各地官員們定期體檢所耗費用,也由各級財政埋單。
與此相應,與各大醫院一般都設有干部保健科一樣,各省主要醫院一般都還有干部門診、干部病房,專門為干部群體提供服務,醫療條件都要遠遠好過普通病房。
不過,良好的公費醫療并不能保證官員的身體。在官場的封閉體系中生存和競爭,只能順從官場的游戲規則。對于他們而言,有些酒之所以難以抗拒,即使拼上性命也要喝。這關系到他們和領導、下級的關系,以及處境、政績和政治前途。
河北某縣政府辦一名副主任曾告訴南方周末記者,有一次幫了南昌鐵路局一個忙,該局有關領導率一桌鐵路人向他敬酒,每個人都是一口氣干下一大杯白酒。后來在與鐵路人士的另一個酒局上,他獲知鄰縣得到了一個高鐵項目。不久,他通過關系成功從鄰縣奪取了該項目。
這名并不顯胖的官員告訴南方周末記者,自己有高血壓,酒量也并不大,但有些場合不得不拼著喝。
職務較低的官員被上級領導要求喝酒,在基層官場也十分常見。
2010年2月2日,南方周末記者現場旁聽了原重慶市公安局副局長文強涉黑案庭審。文強當庭供述,2006年春節受重慶解放碑大世界酒店老板馬當邀約,到夜總會飲酒唱歌。因自己不習慣喝紅酒,文強打電話給酒店所在轄區的解放碑派出所所長葉某,要其前來代替自己給馬當等人敬酒。
文強說,解放碑派出所所長過了十多分鐘才到,自己當著眾人的面責怪該所長:“按規定公安機關要求三分鐘到現場,你看這都幾分鐘了。”隨后,該所長被迫逐一敬酒。
8月初,山東棗莊一名科級官員向南方周末記者介紹,在官場上喝酒,官大一級壓死人,有時候十分無奈。“有些領導很霸道,你必須向他敬酒,結果你喝了他不喝,還要求你替他喝掉。”該官員稱自己參加酒局經常隨身帶藥。
2011年7月17日出版的《半月談》報道稱,采訪中一些基層干部戲稱:“酒量就是能量,酒風就是作風。”在廣西某縣級市,政府提出了這樣的口號:“接待就是硬道理”、“接待就是生產力”。廣西某市鄉鎮領導一年有150天至300天忙于應酬接待。廣西百色市某鄉鎮書記稱,現在上面管事的“婆婆”太多,你要是接待不好,工作再出色,百姓再滿意,被那一票給否決了,就什么都黃了。
今年以來,對于包括公款吃喝在內的“三公”消費公開,公眾呼吁持續不斷。不過到目前為止,絕大多數的地方政府和政府部門,對此諱莫如深。不過從有限的公開信息看,官員們頻繁的接待應酬,耗費巨額的公款,僅酒的開支就非常驚人。
2007年1月,河南信陽市委下發紅頭文件,禁止公職人員工作日中午飲酒。半年后,市委書記王鐵公布了一系列讓人咋舌的數據:“全市今年上半年比去年上半年招待費節約了30%多,僅酒一項開支,信陽就節約了近4300萬元。”
酒喝少了,官員的健康狀況卻好了。2007年7月,信陽市處級以上干部進行了一次體檢,有127人患有與酒有關的疾病,而2006年同期有252人患了與酒有關的病。
(摘自《南方周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