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官員僅僅因為發言不慎重,最后不但丟官棄權,還遭受牢獄之災。有的因為無視黨紀國法,最終飲恨網絡,成為形象惡劣的網上“反派人物”。無數由網絡引爆的熱點事件一再證明,民意可疏不可堵。
面對網絡上洶涌的民意,地方政府網絡疏導民意的路徑在哪?
重視和了解全國性時政社區
諸如強國、天涯和凱迪這樣的社區,不但云集了大量關心時政的高素質網友,同時,由這些網友營造的輿論空間,對政府的監督力量也為普通網友所側目。普通網友現在??粗貜妵?、天涯、凱迪等社區的時政影響力,進而把天涯和凱迪看成一種現實的救濟渠道。一旦在生活中遭遇公權力的欺壓,他們常常會將事件的經過全部爆料到這里。為了獲取站方對帖子內容真實性的審核,同時也為了獲得網友的同情,他們常常實名發帖,并把資料拍成圖片,一起上傳,這已逐漸成為一種維權趨勢。
出于各種原因,有的維權控訴帖文被隱藏,但一旦帖文通過審核,可能有三種力量會推動事件升級:網友的維權動力、網站為擴大影響而作的商業炒作、媒體記者的輿論監督。這種情況下,地方政府如果還不習慣于適應網絡批評,疏導網絡民意,就會將事件一再擴大,后果不堪設想。曾有網友在天涯發圖片新聞,遼寧莊河市市長面對千人下跪而毫無反應,引發輿論嘩然。此后不久,這位被稱為“冷血市長”的孫明,被責令辭去市委副書記和市長職務,“當地人大接受辭呈”不過是履行程序。
事情并沒有落下帷幕,由此,該地方政府也很容易成為全國媒體關注的靶子,日后有風吹草動,還會產生很強的媒體連鎖關注的社會效應。試想,如果對“千人下跪”的網絡聲音有積極的回應,會不會讓這一事件向良性的方向轉變?顯然,在全國性時政社區影響力巨大的當下,收起公權力的傲慢,第一時間正面回應網絡民意,既能維護政府的威信,也保護了弱勢群體的利益訴求。不過,如果重視本地新聞論壇,讓他們有輿論監督的出口,又何至于引發網友到全國性時政社區發帖?
學會培育本地新聞論壇
當下,地方新聞論壇也有很多可圈可點之處。比如湖南的紅網和陜西的華商網。這些論壇的發展,都有一個共同之處,就是重視網友的維權聲音。媒體作為公器,必須履行輿論監督的職能。而一旦新聞網站愿意給網友在現實中遭遇不公一個投訴的出口,進而將一些有新聞價值的投訴放大成權威媒體的聲音,自然會吸引更多的網友來這里爆料發帖。
像紅網和華商網這樣的新聞網站,由于吸納了大量的民意,很多網友愿意從這里爆料,進而讓問題通過媒體監督,迅速得以解決。這樣,本地網友利用全國性社區擴大自己維權聲音的想法就小得多。從效果看,湖南和陜西兩地,在全國性論壇發維權投訴帖子的事情極少,這不能不歸功于本地媒體人的職業操守。當然,更重要的一點,在于地方政府對媒體履行輿論監督職能的支持,對民意的重視。
地方新聞網站有很大的發展空間,而且和政府的關系,也決定了他們不可能走得太遠,完全符合地方政府疏導民意的政治需要。
從百度貼吧開始也不錯
據筆者了解,很多本地新聞論壇形同虛設,根子在于,地方政府懼怕網絡民意,習慣于用封堵的辦法解決問題。這實際上是在為純粹的商業公司百度貼吧積累和發展用戶。一些網友不熟悉全國性時政社區,但他們對本地貼吧太熟悉了。這里,盡管網友素質不高,但作為新聞爆料基地,在此引發本地人圍觀狂潮,進而擴大到全國性時政社區的例子,也屢見不鮮。有一點可以明確的是,百度貼吧不是地方政府可以左右的。地方政府疏導網絡民意的要務,還在于積極發展本地新聞論壇的同時,從百度貼吧了解到網友的利益訴求,第一時間給予回應,也不失為一種明智的選擇。
(摘自《網絡輿情·研究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