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寶雞市部分葡萄產區爛果危害嚴重,果實損失20%-40%。白腐病和炭疽病則是直接導致葡萄爛果的最主要因素,筆者結合葡萄生長后期爛果的發生原因、特點、防治等談點看法,供生產者參考:
1 葡萄生長后期爛果的發生原因
(1)病菌感染。一般引起葡萄爛果的主要病害有白腐病、炭疽病,特殊年份也有黑腐病。
(2)營養不良。樹勢衰弱,偏施氮肥,缺少鉀、鈣、微量元素,或掛果過多、負載量大,致使植株長勢弱。降低了抗病能力。
(3)氣候潮濕。雨水過多、土壤和空氣相對濕度過大,夏剪不及時,果園郁閉、通風透光不良,加速了病害的傳染和蔓延。
2 引起爛果的兩種病害癥狀
2,1 葡萄白腐病
(1)病狀。
①果穗感病:一般先從接近地面果穗的尖端開始,穗軸和小果梗最易感病,發病初期,產生水浸狀、淡褐色、不規則的腐爛病斑,后病部逐漸失水干縮并向果粒蔓延,果蒂部分變為淡褐色,后逐漸擴大呈軟腐狀,最后全果粒變褐腐爛,受震動時,病穗與病粒極易脫落。
②新梢感病:多在摘心處和其他受損部位先發生。發病初期,病斑呈水浸狀、污綠色或淡褐色的橢圓形斑,后病斑向兩端擴展,逐漸變暗褐色,病斑凹陷,表面密生灰白色小點粒。
③葉片感病:多在葉緣、葉尖和受損部位發生,先是產生邊緣呈水浸狀、污綠色至黃褐色、不規則形或近圓形病斑,后逐漸向葉片中部蔓延。并形成深淺不同的同心輪紋,天氣潮濕時亦可形成分生孢子器。多產生在葉脈兩側。病葉易破碎。
(2)發病時期。一般6月中、下旬開始發病,7月下旬至8月上旬為盛期。夏季高溫多雨、尤其陰雨連綿的天氣易造成病害流行。
2,2 葡萄炭疽病
(1)病狀。此病主要危害果實,穗軸和果梗也能受害。葡萄在漿果著色后期接近成熟時發病最重,故稱為晚腐病。一般在距地面近的果穗尖端先發病,初期在果面上發生水漬狀的褐色小斑點,逐漸擴大。嚴重時病斑擴展到整個果面,果粒變軟腐爛,逐漸失水干縮。變成僵果脫落。
(2)發生時期。果實一般在7月上旬開始發病,發病盛期在7月下旬至8月份,如果9月份降雨,病菌還可侵染,但比以前發病輕。3防治葡萄后期爛果的主要措施
(1)加強栽培管理。
①合理施肥。施純氮量控制在750千克/公頃左右,肥料要適時施用,防止徒長,要開溝深施,做到有機肥與無機肥結合,氮、磷、鉀肥適當配合。
②及時摘心,及時綁蔓。生長期要使果園通風透光良好,減輕發病,需及時摘除副梢,防止樹冠過于郁閉,減少病害的發生和蔓延。同時,雨后要搞好果園的排水工作,防止園內積水。
(2)清園。葡萄收獲后及時清除留在植株和架面上的副梢、穗軸、卷須、僵果等,把落在地上的干枯枝、落葉徹底清除出園,然后集中燒掉。
(3)藥劑防治。
①地面撒藥消除菌源。對上年發病嚴重的果園,在病害發生前,地面撒石灰(施藥量約75千克/公頃);pH值較高(7以上)的土壤可進行地面撒藥:福美雙、硫磺粉各1份、石灰2份,三者混合均勻,撒在地面,用量為15-30千克/公頃。
②噴藥保護。生長季節噴波爾多液。每隔10-15天噴1次,保護葉片、枝蔓、果穗等,減少侵染機會。
③針對病害,對癥下藥。可選用8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50%福美雙可濕性粉劑、40%腈菌唑可濕性粉劑、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等藥劑交替使用進行防治。另外。果實著色后為防止農藥污染果穗,配藥濃度不宜超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