獼猴桃作為陜西省第2大果品產業,經過30多年的發展,面積已經達到4萬多公頃,秦嶺北麓是獼猴桃的資源地,也是全世界最大的人工栽培區;陜西省的眉縣、周至縣是這一區域的產業領頭羊,眉縣的獼猴桃農業標準化生產是全國唯一的優秀達標區。2011年眉縣、周至縣設立了陜西省獼猴桃現代農業園區,獼猴桃的發展正面臨突破產業發展瓶頸的關鍵時刻,筆者作為獼猴桃現代農業示范園區的總體規劃者和實施方案的制定者參與了今后10年陜西省獼猴桃產業的規劃設計,現談談自己對陜西省獼猴桃發展的一點看法和建議。供廣大農業工作者實踐中參考。
從2010年國際獼猴桃園藝學會和2010年中國園藝學會獼猴桃分會第四屆研討會上了解到:截至2010年,全球獼猴桃面積12萬公頃(180萬畝),我國獼猴桃面積7萬公頃,占全球面積的58%,全球獼猴桃產量為176萬噸,我國產量70萬噸,占全球產量的39.78%:2010年陜西省獼猴桃面積為4萬公頃,占全球的33.3%,占全國的57%;產量為45萬噸,占全球的25.56%,占全國的64.2%;出口為5000多噸,占全球出獼猴桃口量的1%。我國每年進口獼猴桃3000多噸,其中新西蘭和意大利各1500噸,智利30多噸。全國人均獼猴桃消費0.14千克,世界平均水平為0.24千克:陜西省以外的其他省份也在發展獼猴桃,預計2015年全國獼猴桃面積將達到13.3萬公頃,陜西省面積將會達到6.7萬公頃,預計全國產量將會至少達到200萬噸,陜西省產量至少達到100萬噸,全國的獼猴桃市場也會逐漸走向良性發展的軌道。
針對世界和全國的獼猴桃發展狀況,陜西省的獼猴桃將如何發展?筆者認為首先應找出陜西省獼猴桃發展中存在的問題,然后找出解決的對策。
1 存在問題
1.1科研育種嚴重滯后,針對性不強
1973年以來,陜西省利用豐富的野生資源選育出秦美等新品種10多個,引進國內徐香等品種17個,引進國外海沃德、馬圖阿等10多個品種。其中秦美獼猴桃在全國栽培面積占到70%,但是,隨著獼猴桃消費群體的大眾化,人們對獼猴桃產品的需求從量的需求,轉化到質的需求,彩色獼猴桃,無毛的中華獼猴桃、甜味獼猴桃成為中國、特別是東南亞人群追求的獼猴桃品種,但陜西省獼猴桃育種比較滯后,在規劃建設6.7萬公頃獼猴桃產業帶時,沒有拿出適應市場的優良品種,嚴重制約了陜西省獼猴桃產業帶的良種化進程,亟待加大資金、人力和科研的力度;加快市場需求的甜味耐貯藏品種的選育。
1.2資源流失、保護利用研發力度不夠
陜西省引進了新西蘭一家公司從事獼猴桃的生產出口實驗,致使我國的野生資源和育成的新品種流失國外。目前我省獼猴桃資源的家底尚未摸清,如何合理利用是個大問題。
1.3種植品種結構單一、產業規劃滯后
目前,陜西省獼猴桃栽培品種為“秦美”2.67萬公頃,徐香1333公頃:華優1333公頃、海沃德3333公頃、啞特667公頃,金香667公頃、西選2號133公頃、楚紅100公頃,紅陽1333公頃;品種結構多為中晚熟品種,早熟和中熟品種結構不合理,比例失調。晚熟品種缺乏市場競爭力:產業目標沒達到國際和市場要求。
1.4只注重產量,質量控制不力
陜西省獼猴桃產區果農還是普遍追求數量,不注重質量。例如:生產中盡管政府引導禁止使用獼猴桃“膨大劑”,但是,質量控制環節缺乏,還是控制不力;因此,質量控制環節亟待提高改善。
1.5產-學-研聯合體合力弱,市場競爭力較差
雖然陜西省有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陜西省科技廳、寶雞市人民政府、寶雞市金果生態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組成的陜西省獼猴桃科技專家大院。但是資金的匱乏,使得產學研體系產業向心力不足,產業聚合力較弱,市場競爭力差。
1.6產冶產業群發展不力
以企業為主的技術研發體系尚未形成,制約了產業可持續發展。
1.7缺乏獼猴桃產品品牌
陜西省獼猴桃缺乏產品品牌,對國內獼猴桃市場研究、消費者的消費理念研究缺乏資金、人力。
1.8精品意識不夠、無市場戰略、商業市場無序競爭
從果農到企業精品意識不夠,缺乏國內市場開發和國際市場開拓的短期和長期計劃,行業和政府對農產品投入和農產品的市場準入沒有標準和法規規范,獼猴桃產品的市場競爭無序化現象十分嚴重。
2 建議和對策
2.1加強以企業為主的技術研發體系建設
鼓勵科研院所、大學積極參與企業的研發活動,為產業研發體系建設提供支撐。
2.2政府發揮職能、引導協調產業發展
政府發揮服務職能、利用財政資金扶持培植產業,科學引導產業健康發展,使得財政資金真正起到四兩撥千斤的作用,
整合獼猴桃產業現代農業技術體系,引導陜西省獼猴桃突破重圍占領國內的中高端市場,逐步占領國際市場。
2.3加強資源研究,選育市場需求的特異品種
建議組成陜西省獼猴桃資源普查協調組,統一查清家底,進一步搞好資源保護,合理開發利用;同時根據企業和市場需求,研究選育各類獼猴桃特異品種。
2.4做好先進實用技術研究,建立產業技術規范體系
首先要做好基礎研究、新型先進實用技術研究。如:獼猴桃病害、優質高產栽培技術、品質控制技術、貯藏及貨架期質量監控、采后包裝/貯運技術及加工技術研究,并做好獼猴桃農業標準化建設,形成獼猴桃產業技術規范體系。
另外,建議加大對陜西省獼猴桃科技專家大院的資金政策扶持力度;組建陜西省獼猴桃產業技術體系聯盟,為政府和群眾提供產業可持續發展的科技支撐。
2.5加強精品戰略規劃、爭創名牌
樹立精品意識,鼓勵企業加強企業農業標準化技術體系建設,做好獼猴桃產品的“無公害、綠色、有機”食品的認證工作,爭創陜西省、國家、國際名牌。企業做好自身建設,規劃企業發展目標,有步驟、有計劃培育市場和客戶群,逐漸形成獼猴桃的特色市場。
2.6加強科研人才隊伍培養,全面提升產業水平
陜西省的獼猴桃產業要提質增效,各類人才是產業發展的關鍵因素,建議政府扶持省內各級科研、技術推廣、技術培訓機構,開展各級科技人才培養,逐漸提高獼猴桃工作者、果農的科技文化素質,促進生產技術升級換代,全面提升獼猴桃產業發展水平,促進產業持續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