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居高不下是困擾許多糖尿病友的一個難題。這個問題比較復雜,涉及到飲食、運動、心理、用藥、監測等諸多因素,具體到每個病人身上又不盡相同,歸納起來包括:
一、不控飲食
飲食治療是糖尿病治療的基礎,飲食控制不僅有助于降低血糖,還可以控制體重、減少降糖藥物用量。血糖輕度增高的糖尿病患者單純依靠飲食控制即可使血糖恢復正常。相反,如果患者不重視飲食控制,再好的藥物也難以使血糖保持正常。
二、缺乏運動
運動可以促進肌肉等外周組織對葡萄糖的利用,消耗熱量,降低血糖和體重,改善胰島素抵抗。糖尿病人宜選擇慢跑、快步走、太極拳、游泳等有氧運動方式。飯后適度運動,有助于降低餐后血糖。
三、情緒波動
緊張、焦慮、失眠等不良情緒會刺激神經內分泌系統,導致兒茶酚胺、糖皮質激素等升糖激素分泌增加,引起血糖升高。
四、用藥不當
臨床常見于以下幾種情況:
1 藥物選擇不合理。拜糖平、諾和龍等藥物作用維持時間短,控制餐后高血糖效果較好,而對空腹高血糖效果欠佳,后者應選擇格列美脲、達美康緩釋片、二甲雙胍緩釋片等中、長效降糖藥物:再比如,體型肥胖的2型糖尿病人宜首選二甲雙胍,而體型偏瘦的2型糖尿病人則宜首選胰島素促泌劑;
2 藥物用量不足或過量。降糖藥用量不足導致血糖居高不下很好理解,而降糖藥物過量也會引起高血糖則有點令人費解,此乃由于低血糖可引起交感神經興奮及升糖激素(如兒茶酚胺、胰高血糖素等)分泌增加,從而導致血糖反跳性升高。這種情況多是由于晚間降糖藥或胰島素用量過大,凌晨出現低血糖,臨床表現為空腹高血糖。
3 藥物用法不正確。例如,α-糖苷酶抑制劑(拜唐平)要求與第一口飯一起同時嚼服,如果空腹服用或是吞服,藥效均會大打折扣。再比如,短效的降糖藥物(如諾和龍、糖適平、美吡達等)原則上需要一日三次服用,如果擅自改為每日一次服用,則很難使全天的血糖得到滿意控制。另外,磺脲類降糖藥最好于餐前半小時服用,這樣,藥物的作用高峰與餐后血糖高峰恰好同步,有利于發揮最佳降糖效果,否則藥效會大打折扣。
五、漏服藥物
長期、規律性的用藥是維持血糖平穩所必需的。有些病人癥狀明顯時才吃藥,血糖一降下來就擅自停藥:還有些病人記性差或是工作太忙,經常忘記或漏服藥物,由于用藥缺乏系統性和連續性,由于結果導致血糖波動及升高。
六、胰島功能衰竭
胰島素促泌劑(如優降糖、糖適平等)主要通過刺激胰島細胞分泌胰島素發揮降糖作用,患者尚保留部分胰島功能是此類藥物起效的前提條件。所有1型糖尿病人以及許多病程較長、病情較重的2型糖尿病人,由于其胰島功能已經完全衰竭,因此,服用此類藥物無效,而必須改用胰島素治療才能有效地控制血糖。
七、胰島素抵抗
胰島素抵抗可以簡單地理解為機體對胰島素不敏感。2型糖尿病病人的病因除了胰島素分泌不足外,胰島素抵抗也是一個重要方面,并且貫穿于整個病程當中。如果不解決這個問題,單純靠增加胰島素用量,有時很難取得理想的降糖效果。
八、應激因素
感冒發燒,嚴重感染、外傷、手術、急性心梗或腦中風等應激狀態均可導致兒茶酚胺、糖皮質激素等升糖激素分泌增加,后者可拮抗胰島素的降糖作用,導致血糖居高不下。
九、其他藥物的拮抗作用
有些糖尿病人由于同時并發某些疾病而需要服用其他多種藥物,如糖皮質激素(如強的松)、噻嗪類利尿劑(如雙氫克尿噻)、等等,這些藥物均有升高血糖的作用,致使降糖藥物的效果大打折扣。
總之,影響血糖的因素眾多,無論哪一個環節出了問題,都會導致血糖升高。對于每一位高血糖病人,都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找準原因,對癥處理,使血糖達到滿意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