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軍前幾天莫名其妙出現左腰部疼痛難忍,由于地里的農活較多,他沒及時到醫院求治,而是自以為腰肌扭傷,讓妻子便到藥店隨意買了外貼膏藥。貼過后,誰知疼痛不但沒有緩解,反而越來越重,晚上竟疼得不能入睡,幾天后出現了水皰!這下他可慌了神,急急忙忙趕到醫院來診療。
生活中,像劉軍這樣的患者常有,自以為是腰肌勞損引起的腰痛,結果錯失了最佳的治療時間,延誤并加重病情。因為這種病痛并非緣于腰肌扭傷或勞損,而是秋季最易流行的皰疹病毒所致的皮膚病——“帶狀皰疹”的典型癥狀之一。
老年人和患有慢性消耗性疾病的人,特別容易感染。但相比之下,老年人的病情更為嚴重,民間把這種病稱作“串龍腰”。這是由于該病毒有親神經的特點——沿神經走向呈帶狀,其中60%以上侵犯的是胸腰部位,也可侵犯頭、面、耳及上下肢等部位。
患有帶狀皰疹的患者,疼痛往往是最先驅的癥狀,可能幾天,甚至十幾天。這時候,由于還沒有皮疹發生,往往容易診為腰肌扭傷、勞損、偏頭疼或其他疾病。遇到這些情況,人們應提高警惕,特別在秋季。及時正確地診治是減少痛苦的關鍵,運用中醫中藥扶正祛邪、活血化瘀,同時配合外用光療理療,對盡早修復被損傷的神經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此外,適當采用一些食療,可有效減少后遺神經痛的發生,或者縮短疼痛期。例如,可采用全瓜萎60克洗凈后,與少量冰糖加水煎煮,把汁倒出服用,連續服用1周。或取佛手60克,柑橘兩個當歸10克,米酒30克,加水適量煎煮。每日1劑,連服數日,藥食兩用,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每種膏藥都有其獨特的藥理作用,不可隨意“通用”。例如,因受風寒引起的慢性腰痛和跌打損傷等,可用狗皮膏藥或追風膏,以散寒祛風、舒筋活血、止痛;因熱毒郁結引起的癰疽初起時硬結不消、紅腫疼痛、膿成不潰或久潰不愈者,可用拔毒膏拔毒消腫、去腐生肌;橡皮膏類膏藥具有消炎止痛的作用,對風濕痛、腰痛、肌肉痛、扭傷、挫傷等均有一定的療效;救心膏是選用活血化瘀、芳香去濕的中藥如麝香、冰片、紅花、乳香,沒藥等再加上硝酸甘油制成的敷貼膏藥,一旦出現心絞痛癥狀,可立即取一片貼于心前區,一般5~6分鐘心絞痛即可緩解。
在貼膏藥之前,應先用熱毛巾或生姜片將患處或穴位處的皮膚擦凈拭干,然后再貼。貼膏藥應剃凈汗毛或盡可能避開汗毛較多的地方,否則一是粘不住,二是撕揭時帶起汗毛會引起疼痛。冬天氣候寒冷時,橡皮類膏藥往往不易粘貼住,這時可將膏藥貼好后再用熱水袋敷—下,以便粘貼牢固,增加治療效果。烘烤方法也有講究,如使用黑膏藥類膏藥,應先將膏藥放在酒精燈、蠟燭等微火上加溫或將其漂浮在開水上面軟化,等烘烤后的膏藥不燙皮膚時再貼于患處。患處必須用溫水洗凈,擦干,否則膏藥貼不牢固。此類膏藥可持續貼1~2周。
有的膏藥必須貼于特定部位,如小兒暖臍膏治小兒寒積腹痛,須貼于肚臍上,未滿月小兒則應貼于臍下小腹部;十香暖臍膏治脘腹冷痛,可貼于臍腹,也可貼于痛處:再如陽和解凝膏,使用時要貼在頸項后的大椎穴。
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均應謹慎使用:
患處有紅腫及潰爛時不宜貼,以免發生化膿性感染,可根據病情貼拔毒膏。
平時運動或勞動時不慎造成肌肉挫傷或關節、韌帶拉傷時,不要立即用傷濕止痛膏、麝香追風膏貼于受傷部位。因這類膏藥具有活血散瘀的作用,傷后即貼不能達到消腫、止痛的目的。
凡是含有麝香、乳香、紅花、沒藥、桃仁等活血化瘀成分的膏藥,孕婦均應禁用。特別是孕婦的臍部、腹部、腰骶部都不宜貼膏藥,以免局部刺激引起流產。
如果貼膏藥后局部皮膚出現丘疹、水皰、自覺瘙癢劇烈,說明對此膏藥過敏,應立即停止敷,并進行抗過敏治療。
即便有些患者貼完膏藥病情會有所減輕,但它到底能起多大作用,卻依然不能確定。因為很多人貼膏藥的同時還會服用藥物,此外,如果注意了休息,再加上心理作用,腰痛的感覺自然會緩和些。但事實上,人們平時隨便用的膏藥大多治標不治本。
值得提醒的是,腰疼并不是一種簡單的疾病,而是全身疾病的一類常見癥狀。會引起腰痛的病因很多,脊柱及其軟組織疾病、神經系統疾病、內臟疾病,均可導致腰疼。比較常見的有腰部骨質增生、骨刺、椎間盤突出癥、腰椎肥大、椎管狹窄,腰肌勞損、強直性脊柱炎等。正因為腰疼的致病因素多而且復雜,會增加診療時的困難,常常是“病人腰疼,醫生頭疼”。因此,一旦出現不明情況的腰疼,一定要及時到醫院做相關檢查,查明病因,以免白白耽誤治療良機,增加診治難度。當然,作為一種傳統的治療方法,膏藥也可輔助治療,但須對癥下藥,才能起到最好的效果。
腰部是人體各部位中最容易出毛病的地方之一,因此,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護腰部肌肉和關節,經常鍛煉身體。此外,慢性腰疼患者還可以在家進行按摩治療如揉:坐直,兩手五指并攏,分別放在左右后腰椎部,掌心向內,上下緩慢揉搓,至發熱為止;滾:兩手握拳,放腰部向四周滾動,按摩,自下而上,自上而下,反復多次進行。頭部可配合前傾后仰;推:兩手對搓發熱之后,重疊放于腰椎正中,由上而下推搓30~50次,直至局部產生發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