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簡介:
樊碧發,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中華醫學會疼痛醫學分會主任委員,全國疼痛診療研究中心主任,衛生部中日友好醫院疼痛科主任。曾赴日本、美國知名大學專修臨床疼痛學。發表有關臨床疼痛學的論文60余篇,主(參)編專業書籍9部。
他率領的全國疼痛診療研究中心是目前國內疼痛--診療與研究領域最具權威性的機構,在各類神經痛、頸肩腰腿痛、慢性疼痛綜合征、晚期癌痛以及無明顯原因的痛癥治療方面積累了大量的臨床經驗,也是目前國內開展脊髓刺激及中樞靶控鎮痛最早、手術例數最多的中心。
目前,我國年均腫瘤發病人數約180萬200萬,約有25%30%的患者出現不同程度的疼痛,晚期腫瘤患者更高達70%~80%,其中30%的患者臨終前,嚴重的疼痛沒有得到有效緩解。
樊碧發率領的全國疼痛診療研究中心是目前國內疼痛診療與研究領域最具權威性的機構,在各類神經痛、頸肩腰腿痛,慢性疼痛綜合征、晚期癌痛以及無明顯原因的痛癥治療方面積累了大量的臨床經驗,也是目前國內開展脊髓刺激及中樞靶控鎮痛最早、手術例數最多的中心。
◆止痛治療緩解腫瘤病情的發展
“盡管止痛治療不是治療腫瘤的方法,但是卻可以有助于緩解腫瘤的發生發展,提高生活質量,延長壽命。”樊碧發說,疼痛往往會導致患者痛不欲生,嚴重影響睡眠,飲食及心情,喪失對治療的信心,生活質量很差,并直接導致身體免疫力、抗病能力下降,在一定意義上會加重腫瘤的發展,形成惡性循環。
此外,癌痛還會影響凝血功能,很多患者會產生血管靜脈血栓,出現危及生命的并發癥。還會對心血管功能、呼吸功能有—定的影響。
樊碧發至今還深刻記得前幾年曾經接診的一位老年肺癌患者:因為發現得早,他的手術做得很成功,病情也得到了有效控制。但術后老人總覺得肺部作痛,令他吃不下睡不著,精神憔悴,甚至一度出現了自殺輕生的念頭。
“疼痛讓我失去了做人的尊嚴,我寧可用生命的代價換取尊嚴”樊碧發—直記著那位老人說的這句話。
2002年前后,西方發達國家有這樣一項研究數據:把患有癌痛的病人分成兩組,一組接受最好的抗癌治療,加上最系統、科學的抗痛治療:另一組同樣是最好的抗癌治療,但是抗痛方面未進行系統治療。觀察這兩組患者的治療結果,接受抗癌加抗痛治療的這組患者,不僅生活質量比另外一組高,而且壽命遠遠高于另一組。
“只有控制好了疼痛,打斷惡性循環,才能建立起良好的身體條件去接受抗腫瘤治療,樊碧發說。
◆藥物治療是首選
目前,醫學界認為理想的癌痛控制目標是夜間睡眠良好能消除安靜時與身體活動時的疼痛,而終極目標還是能提高患者的生活/生存質量。
“當然,我們還是主張在控制腫瘤的同時要治療疼痛,在治療疼痛的同時還要關注腫瘤,這樣我們既達到患者很好的生活質量,又不會延誤患者的抗腫瘤治療”樊碧發說。
談到治療癌痛的方法,樊碧發認為,藥物治療是首選,合理用藥可以帶來很好的療效。不過,如果通過藥物治療癌痛緩解不好或是在服用藥物時副作用大,患者不能耐受時,就需要采用其他的治療手段,比如微創的介入技術。
新型癌性疼痛治療理念認為,微創(神經)介入治療與WHO三階梯療法及其他抗痛治療聯合,能有效提高整體抗痛水平,明顯改善癌癥患者生活質量。
“特別在癌痛早期就應適時進行微創(神經)介入治療,否則拖到體質很差、無法接受介入治療的地步就會喪失治療機會。”據樊碧發觀察,約有超過80%的癌痛患者經正規治療能明顯緩解,都可以實現有尊嚴的“無痛”生活。
◆須打消顧慮
對于癌痛,除了治療技術仍需要探索之外,樊碧發覺得消除公眾對癌痛治療的誤解更為重要。
有的患者只選擇治癌而不治痛,等癌好了再止痛:還有不少患者甚至醫護人員擔心使用嗎啡會上癮;也存在一些患者出于對藥物依賴的恐懼心理,痛才吃藥,不痛就不吃……
“這些都是非常錯誤的觀念,只要在醫師的指導下規范地使用嗎啡類藥物,成癮的發生幾率低于萬分之一?!狈贪l說,癌痛需要系統治療才能得到控制,如果“三天打魚兩天曬網”自行停藥的話,會使疼痛得不到有效控制。
針對有些人擔心服藥后存在的不良反應,樊碧發認為大可不必。“任何藥品都具有副作用,只要在專業醫護人員的指導下進行服藥,都可以有效地防止副作用的發生?!?/p>
樊碧發還特別提醒,堅決不能依靠肌注度冷丁來治療癌痛,最主要原因在于度冷丁的有效作用時問很短,并且副作用過大。
以強阿片藥嗎啡舉例,嗎啡在體內止痛效果可持續4~6小時,而度冷丁只有2~3小時。度冷丁止痛作用僅為嗎啡的1/8,副作用卻大,長期積蓄后,病人可能出現震顫,精神錯亂、驚厥等中樞神經系統中毒癥狀。
早在2007年,衛生部頒布的《麻醉藥品臨床應用指導原則》也明確強調癌癥病人隉性疼痛不提倡使用度冷丁。
“抗癌和抗痛都是很復雜的,需要不同科室的醫生進行合作?;颊咴谀[瘤科治療出現嚴重疼痛時,可由疼痛科會診;如果疼痛迫在眉睫,也可抗痛與抗癌并行?!狈贪l說,現代醫學雖然還不能完全攻克癌癥,但是對于癌痛還是可以做到最大程度的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