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被診斷為“冠心病”或懷疑自己患了“冠心病”,最好去條件好的大醫院請專家好好檢查一次,以免被誤診。
老范今年45歲,近幾年他經常感到胸悶胸痛。發作和勞累及情緒有一定關系,發作時胸口發緊,胸悶胸痛,心慌氣短,口唇發紫,還出汗,心里非常緊張甚至恐懼,含硝酸甘油后5分鐘左右能緩解。當地醫生明確給他診斷為“冠心痛”。但幾次發作時急診,心電圖都沒有異常發現,他和當地醫生都認為可能是發作過去了,沒抓著心電圖變化的緣故。
幾年來,他吃了多種治療冠心痛的藥物。但效果并不好,相反癥狀越來越重,發作越來越頻。當地醫生勸他安放心臟支架,可他總是下不了決心,最近他來北京某大醫院請專家確診。專家經詳細診斷,認為范先生所患并非冠心病,而是焦慮癥,是以持續性緊張或發作性驚恐為特征的一種心理障礙。
專家讓他停掉治療心臟病的藥物,繼續服用抗高血壓的藥物,并用些簡單的抗焦慮藥物,工作生活盡量減壓,適當運動、鍛煉、減肥。兩個月后,范先生的癥狀完全控制了,而且心情也好了,也不那么煩躁了。
女性65歲前易被誤診為冠心病
近些年,越來越多年過50的女性被診斷為“冠心病”,長期服用治療冠心病的藥物不說,巨大的心理壓力也會讓她們不堪重負。然而,最讓人難以接受的是,在治療一段時間后發現,原來自己是被誤診為冠心病。
女性在絕經前有雌激素的保護,患心血管病的幾率很低,如果沒有心血管疾病家族史、糖尿病、血脂異常,不抽煙酗酒,一般不容易和冠心病沾邊。即使停經后,發生動脈硬化也是一個漸進的過程,一般到60歲才會出現動脈硬化,出現嚴重的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則會更遲。到了更年期,體內激素分泌失調,平衡被打破,會出現類似于冠心病的一系列癥狀,如心慌、胸悶、發堵、出汗等,很容易誤以為是心臟出了問題。再加上有些醫生在這方面缺少經驗,容易發生誤診,這在停經后到65歲的女性中時常發生。因此,女性在停經后至65歲前確診冠心病必須特別慎重。專家指出,患者一走路、上樓就出現問題必須引起警惕,在體力活動、情緒激動、寒冷、暴飲暴食后出現胸骨左側疼痛,一般都是冠心病的癥狀。但如果是壓痛,安靜時發作的心絞痛,出現不適后含半小時硝酸甘油就能緩解的,都不能作為冠心病的診斷依據。
僅憑心電圖變化不能確診冠心病
有關資料顯示,目前國內許多醫院對冠心病的診斷非常混亂,被診斷為“冠心病”的中老年中至少有一半是誤診!專家認為,造成這現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有的僅憑靜息心電圖ST-T的變化就下了冠心病的定論。這是延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診斷標準造成的結果。
事實上,靜息心電圖對冠心病的診斷,只有20%~30%的特異性。專家們認為,診斷冠心病最有效的辦法首先是仔細問診;對于無法確診或有懷疑的病人,可先行運動試驗,若運動試驗為陽性(運動后癥狀加重),應采用冠狀動脈造影(簡稱冠造)。由于冠造是一種侵入性的檢查,可以直觀心臟血管狹窄的情況,所以可說是診斷冠心病的金標準。
據悉,目前國家三級醫院一般都可以進行這項檢查,但一些衛生站、衛生所可能就不具備這種條件。問診對診斷冠心病非常重要。如能仔細了解患者癥狀的話,問診大體能確定是否是冠心病。關鍵是一些醫生對冠心病的特異性癥狀掌握得不是很全面、很準確。比如,有些患者胸悶、胸疼等癥狀是出現在休息的狀態下,但真正的心絞痛病人病情發作應是在運動即心臟負擔加重、心肌耗氧量增大的情況下。又如,由于冠心病多發于中老年人中,所以許多醫生就輕易地將發生在中老年人身上的某些更年期癥狀都歸結于冠心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