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同志:
我的夫人是個抑郁癥患者,前不久到醫院又被檢查出患有2型糖尿病。真是“禍不單行”,舊病又添新病。我問醫生我的夫人糖尿病是否與抑郁癥有關,醫生想了想說不能排除。我不明白,抑郁癥緣何容易引起糖尿病呢?
安徽 李光輝
李讀者:
糖尿病患者的糖尿,大多數都是由于人體胰島素分泌不足所致,而胰島素分泌不足,除了胰島腺體本身疾患外,經研究發現,主要是受心理社會不良因素的影響。
那么,不良情緒何以成為糖尿病的誘發因素?眾所周知,胰島素是胰島組織中β細胞分泌的一種激素,它分泌的多少除了受有關內分泌激素和血糖等因素的調節之外,還直接受植物神經功能的影響。人的情緒主要受大腦邊緣系統的調節,大腦邊緣系統同時又調節內分泌和植物神經的功能,因而心理因素可通過大腦邊緣系統和植物神經影響胰島素的分泌。當人處于緊張、焦慮、恐懼、抑郁或受驚嚇等應激狀態時,交感神經的興奮將直接作用于胰島β細胞受體,抑制胰島素的分泌:同時,交感神經還將作用于腎上腺髓質,使腎上腺素的分泌增加,間接地抑制胰島素的分泌、釋放。如果這種不良心理因素長時期存在,則可能引起胰島β細胞的功能障礙,使胰島素分泌不足的傾向性最終被固定下來,進而導致糖尿病。
據國外有關專家最新研究發現,抑郁癥會增加女性患2型糖尿病的危險,而糖尿病患者出現抑郁癥的危險是一般人的2倍,其機制則是抑郁癥癥狀會與胰島素耐受性較強有關,而胰島素耐受性是糖尿病的前兆。另外,抑郁癥會改變體內管腔壓力相關的激素,接著就會影響到脂肪分布與如何管控機體的血糖代謝,而抑郁癥則與糖尿病的管控不好也直接關聯。所以,這兩種病可謂“狼狽為奸”、“互惠互利”。
糖尿病性抑郁是可以預防的。首先,患者要學會精神調攝,心境要放寬,以樂觀、積極的態度對待生活,對待疾病。平時多參加一些社交活動及適量的運動鍛煉,這有助于改善心情。同時,病人家屬應多疏導、鼓勵、安慰,理解患者,幫助其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其次,患者可參加一些糖尿病專題講座,了解糖尿病及并發癥的基本常識及應對措施,糾正錯誤認識及不良行為。采用一些“生物反饋放松法”來緩解緊張情緒也是有益的。第三,當患者出現中重度抑郁時,可適當給予抗抑郁藥物治療,如5-羥色胺抑制劑等,但必須在醫生指導下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