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同志:
我是個2型糖尿病患者,發病已經數年了,近期又發現血脂很高。過去,醫生都將我當糖尿病診治,這次診治方案有所變動。我問緣由,醫生說我是“糖脂病”,治療當然要有所調整。我不明白,啥叫糖脂病?
北京 鄭芝香
鄭讀者:
您的疑問不無道理。最新研究結果表明,部分病人在診斷為糖尿病前已存在血脂升高,推測血脂升高可產生脂毒性,損傷胰島分泌胰島素功能或使胰島素的作用減弱,而胰島素對人體的血糖代謝是至關重要的。胰島素分泌減少或其作用減弱,就會發生糖尿病。當然,糖尿病也可引起血脂升高。當糖尿病與高脂血癥同時存在時,常常是難分前后或誰是因誰是呆。況且糖尿病是引起血脂代謝紊亂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血脂異常可引起一系列慢性病變,所以有學者又將糖尿病及血脂異常稱為糖脂病,您即享于此“殊榮”。
這里要說的是,糖尿病病人還易并發高血壓和動脈硬化,其比例要高于正常人4~5倍,而且動脈硬化的進展很快,可使血壓上升,甚至發生心肌梗死或腦中風等。所以,為預防并發癥的發生和發展,糖尿病治療決不能單純降血糖,而要加上降血壓及調整血脂異常等。
另外,了解高血糖危害的病人都希望自己居高不下的血糖能迅速降到正常,能像正常人一樣進餐,這種觀點是謬誤的。因為人的血糖升高是一點點變化的,只是由于人體具有一定的耐受力,在病癥發展的初期階段往往不被覺察,所以,當病癥被覺察時,血糖已發生變化很久了。如果此時要把血糖迅速地恢復正常,就像一個拉著重物艱難行走的人突然斷了繩子會摔倒一樣,人體對突然降低血糖是無法馬上適應的。所以在治療時一定要遵照醫囑,避免血糖過快下降。至于您的“糖脂病”,可要認真對待了。
糖尿病易引起腹瀉?
王大夫
編輯同志:
前不久,我因經常而反復腹瀉到醫院就診,醫生檢查后說我患有糖尿病,而我的慢性腹瀉很可能與糖尿病有關。我不明白,糖尿病緣何會引起慢性腹瀉?
安徽 張彬
張讀者:
據有關資料披露,胃腸道功能變差的約占糖尿病患者1/4,包括吞咽困難,進食后反流,胃部不適及燒灼感,食后腹脹及便秘等。那么,糖尿病緣何會引起慢性腹瀉呢?主要也是因植物神經損害而導致胃腸功能紊亂引起。植物神經對高血糖很敏感,過多的葡萄糖代謝異常可引起神經病變。此外,廣泛的動脈硬化以及細小血管內壁增厚等,使神經系統的血液供應發生障礙,也是糖尿病引起植物神經病變的原因之一。據悉,糖尿病約有20%以上發生頑固性便秘或腹瀉,有的腹瀉與便秘交替進行,也有的腹瀉呈持續或間歇發生。至于您的糖尿病性腹瀉,可能主要由于糖尿病未能早期診斷和進行有效治療,長期慢性高血糖,引起大、小、微血管和神經病變,從而導致各臟器及胃腸道損害,加之小腸內細菌失調等而發生。
值得注意的是,腹瀉就用止瀉藥的做法欠妥。因為許多腸道病多有程度不同的腹瀉,排泄物能將體內的致病菌毒素排出體外,可減少對人體的毒害作用。況且您的腹瀉病因在于糖尿病。只有控制住增高的血糖,才能達到“治本”的目的。
總之,糖尿病是一種可防可治之病,只要我們依靠科學的方法,掌握正確的治療原則,對患者進行合理的生活指導,并采取適當的干預措施,完全可以使無糖尿病者不得糖尿病,有糖尿病者不因糖尿病致殘或早亡,并最終戰勝糖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