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同志:
我因經常便秘到醫院就診,醫生檢查后說我患有糖尿病,而我的便秘很可能與糖尿病有關。糖尿病緣何會引起便秘呢?
云南 劉曉光
張讀者:
據有關資料披露,胃腸道功能變差的約占糖尿病患者1/4,包括吞咽困難,進食后反流,胃部不適及燒灼感,食后腹脹及腹瀉等。那么,糖尿病緣何又易引起便秘呢?主要也是因植物神經損害而導致胃腸功能紊亂引起。植物神經對高血糖很敏感,過多的葡萄糖代謝異常可引起神經病變。此外,廣泛的動脈硬化以及細小血管內壁增厚等,使神經系統的血液供應發生障礙,也是糖尿病引起植物神經病變的原因之一。
近年來,醫學家們對血糖影響胃、腸道排空及腸道的運動愈加重視,據他們研究發現,高血糖可減慢正常人和糖尿病患者的胃排空;66%的糖尿病患者有自主神經病變,有明顯的迷走神經結構異常,如神經軸突脫髓鞘樣改變、軸索萎縮、神經傳導速度下降等。因而,胃液分泌減少或反應遲鈍、排空延遲、張力下降或無力,所以發生了胃軟癱,而致使固體食物排入十二指腸困難,同時也造成腸蠕動緩慢,造成便秘或使便秘癥狀加重。
據悉,糖尿病約有20%以上發生頑固性便秘,有的便秘與腹瀉交替進行,也有的便秘呈持續或間歇發生??梢姡尾∫伪?。您的便秘主要病因在于糖尿病,只有控制住增高的血糖,不濫用瀉藥,加強體能鍛煉,養成定時排便的好習慣,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經常自我按摩腹部等,才能達到理想的效果。至于用藥,要在醫生指導下使用。
解讀1.5型糖尿病
王大夫
編輯同志:
最近,我因咽喉部感染導致身體不適到醫院住院檢查,醫生告訴我患了1.5型糖尿病,我不明白,平時只聽說過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怎么又來個1.5型糖尿病?這是一種什么樣的糖尿病?如何防治?
湖南 鄭舟
鄭讀者:
1.5型型糖尿病,又稱成人遲發性自身免疫糖尿病(LADA),在我國占糖尿病發病率的10%,有明顯的遺傳傾向,且容易被誤診、漏診,從而導致治療方法不正確或者不及時,加重病情。近年來,隨著實驗室水平的提高及各級醫生的重視,確診的病例越來越多。目前認為成人遲發性自身免疫糖尿病其實質是由于免疫破壞胰島β細胞引起的胰島素缺乏性糖尿病。特點是相對于1型來講,由于其胰島細胞破壞緩慢而延至成人25~34歲才發??;相對2型糖尿病,這類病人比較消瘦或者低體重,體重指數(BMI)<21,一般發病半年后自發酮癥酸中毒,磺脲類口服降糖藥繼發失效,空腹血C肽0.3nmol/L和(或)胰高糖素刺激后(或餐后2小時)0.6nmol/L。臨床結合谷氨酸脫羧酶抗體(GADAb)、胰島細胞抗體(ICA)及胰島素自身抗體(IAA)聯合檢測,排除線粒體基因突變糖尿病及年輕的成年發病型糖尿病(MODY)的情況下,可以確診為成人遲發性自身免疫糖尿病。這種糖尿病多發生于應激情況下,如嚴重感染,創傷后被迅速暴露出來。您大概就是因這次咽喉部感染才使1.5型糖尿病的癥狀“顯山露水”。
據有關專家介紹,成人遲發性自身免疫糖尿病一旦確定,就應立即停用磺脲類降糖藥物如達美康、美吡達等,因為此時若再用這些刺激胰島素分泌的磺脲類藥物,會使可能殘剩的部分胰島細胞遭到徹底破壞,造成更嚴重的損害。比較科學的治療則是盡快應用胰島素。加用免疫抑制劑,如小劑量的環孢素A或者雷公藤多苷片,目的在于阻止自身免疫介導的胰島β細胞的損傷,促進胰島修復,延緩胰島素依賴階段的出現,達到良好的代謝控制,減少慢性并發癥。
可見,治療的關鍵是及早使用胰島素,因為若使用降糖藥不當,反而會損害胰島功能。盡管該型糖尿病比2型嚴重,但如果治療得當,血糖控制得好,同樣可以預防并發癥,保證病人的生活質量。
臨床主要根據病人的發病年齡,一般在20~30歲之間,檢查發現胰島功能降低,而且有破壞胰腺的抗體存在,綜合地考慮病人的情況,就可以明確診斷了。